第二章 买颗白菜搭头蒜(1/2)
顾北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在那个特殊年代,学生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被家长和老师“压迫”许久的毛孩子们,突然没有了管束,犹如脱缰野马一般,尽情的玩闹。
什么未来,什么前程,通通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只顾着折腾。
顾北很感谢原身,同龄人都在肆意的浪费着宝贵的时间,而原身则是折腾了一阵之后,果断幡然醒悟,做起了逍遥派。
每天闷在家里看书学习,从这一点来看,或许原身也是个重生的,不然哪来的先见之明。
大概是受了李素芬的影响,也或许是原身虽然勤奋,但终究基础太差,反倒在画画方面很有天分。
最终被京影录取,有幸成了78级美术系的一员,之所以说有幸,那是因为这一届的学生,基本上成了未来中国影视界的扛鼎。
张国师、陈恺歌、田庄庄,更不用说表演系众星璀璨。
顾北重生过来的时候,还在学校上学,作为未来大人物们身边的小老弟,近距离见证了那些大佬的青葱岁月。
“老师傅,我是来报道的,这是我们学校开的介绍信。”
门卫老爷子拿过老镜,对着介绍信仔细端详了半晌,还朝着顾北看了两眼。
看看,还而已。
“张哥,刚才那位是……”
那片肥肉一直被留到了最后,看着老张小心翼翼的放在嘴里,满脸享受的咀嚼,顾北就感觉胃里一阵抽抽。
顾北听老张一通白话,根本不敢搭茬儿,在他一个新人面前说这些,显然犯忌讳。
80年代初,电视机都还没普及呢,央视也不是后来的收视巨无霸,三年前才从京城电视台分家出来单干,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也就是用来办公的广播大楼挺气派。
顾北信了。
央视啊!
不过老张这话说的也不算错。
顾北正要起身去盛碗稀饭,就看到一个小老太太走了进来,个子不高,一脑袋羊毛卷,看着……挺眼熟。
顾北说的是实话,可在老张看来,分明就是职场新人对前辈的讨好。
老张是个热心肠,大概是见顾北年纪不大,有意照顾,整个入职手续,全程陪同,顺便还给顾北详细的介绍了一番台里的基本情况。
老张抬头看向了顾北,那双眼睛透过厚厚的镜片,仿佛在观察一个稀奇物种。
攀亲戚都没管用,菜只剩下一平勺,老张看得垂头丧气,仿佛失去了一个亿。
看着捏在手里的工作证,一张照片,上面的大男孩儿笑得格外阳光,
三件套配齐,下意识的在心里计算起了距离退休还有多长时间。
呼噜呼噜。
见对方满脸诧异,顾北朝四下看看,也没别人啊
“跟我来吧!才19,够年轻的,大学都快毕业了。”
刚才的小老太太。
明白了。
“杨婕导演,也是咱们文艺部的,负责戏曲,估计又有新任务了,这位杨导用人,习惯自己点将,至于你……”
楼上楼下的跑了一圈,俩人渐渐熟悉,称呼也从“张老师”,变成了“张哥”,透着亲切。
顾北听到这里就没再关注,他第一天上班,人还没认全呢,肯定没他的事。
老爷子很是高冷,啪的一声关上小窗户,随后抓起电话。
点完名,又叮嘱了一遍,小老太太潇洒的转身走人。
“走了,吃饭!”
“别担心,没你什么事,也就是跟着跑跑腿,打打杂,重要的事,轮不到你。”
顾北可不管老张的推让,执意将那片白惨惨的大肥肉丢进了对方的餐盘。
杨导
学着老张的样子,拿过一份报纸,倒上一杯茶水,点上根烟。
老张欣慰的点点头,孺子可教。
“是,老师,您……”
放在前世,央视肯定是人们打破头想要挤进来的好单位,可放在当下,对于京影出身,自诩名门正派,一心要为中国电影事业发展抛头颅洒热血的这批人而言,还真不算是个好去处。
结果才来第一天,这就天降大任了
“那又怎么了,你小子运气不错,跟着杨导能学不少东西呢。”
呵呵!呵呵!
不敢!
文艺界也是有鄙视链的。
有话能不能明说
神神叨叨的干嘛呢
没错,现在的央视很穷,特别穷,挂着个“央”字,却一点都不高大上。
土豆白菜,馒头管够,负责打菜的大妈大概是见顾北岁数小,难得没抖勺,还从盆底翻上来一片大肥肉,引得排在后面的老张一阵惊呼。
“用不着叫我老师,我姓张,喊我老张,张同志都行。”
“原先的调走了,新的还没来呢,现在是副台长临时分管。”
“咱们每天干什么啊”
买颗白菜还得搭头蒜呢。
“你一个人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