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1981:从西游记开始 > 第一章 顾北

第一章 顾北(1/2)

目录

1981年,11月初。

时值深秋,寒气初生,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层层薄雾,将整个京城笼罩,烤干烘暖,顺便叫醒了熟睡中的人们。

东城区的某处大杂院,开门的吱呀声响起,原本沉寂的大杂院渐渐变得喧嚣,洗脸刷牙的,招呼孩子的,点炉子做饭的,还伴着阵阵的鸟叫虫鸣。

“第一天报道,你可别迟到了。”

顾北还打算在床上赖一会儿,可屋外的唠叨声不断,让他努力了半晌,始终没法屏蔽,只能认命翻身坐起。

“你刚去可得勤快点儿,给你们领导留个好印象。”

“知道了,知道了。”

顾北不走心的应着,坐在床上,身子不住的晃,看上去摇摇欲坠。

“我说了半晌,你起不起。”

唠叨声猛然上扬,顾北一个激灵,困意顿消。

说着转身出去,又去折腾更不勤快的顾北父亲顾孝武。

“婶子,早!”

等街道居委会发现的时候,木已成舟,人家就赖在里面不出来,总不能直接扒房,把人给砸死吧。

“干嘛”

“妈!看见我背心了吗”

时代洪流期间被下放农村,落实政策后回到京城,继续干她的老本行。

最后这句顾北没听见,听见了也只当耳旁风,两世为人,就这么一个妹妹,他能不惯着嘛!

没错,顾北是个重生的,也不知道咋回事,一觉睡醒就到了80年代初的京城。

也因此,顾北家的房子是唯一还能保持原貌的。

不过现在还是得稳住了,不能浪。

没有多少人敢于跨出第一步。

少了现代化大都市的喧嚣,多了千年古都的静谧。

“还是我哥对我好。”

说着话,顾南的眉毛皱了起来,或许并非真的嫌弃,跟顾北撒娇的成分居多。

“小北,你也快着点儿,别第一天就迟到。”

孩子多了,居住空间却不会随之增加,孩子小的时候还好,在一铺炕上随便骨碌,可等一个个的长大了,到了结婚的年纪,每家每户只能自己想办法。

穿好了衣服就要出门,一只脚跨出去,想了想又回身拿了煮粥的小锅。

小小的要求,当哥哥的顾北自然不会让顾南失望,万幸他还有点儿散碎银两,都是上学时攒下的。

要是没有傍晚黄沙起的话,那就更好了。

而且,这个时代的人们虽然打破牢笼,干劲十足,但相对来说,还是热衷于安逸,习惯于在一个相对熟悉的圈子里生活。

李素芬说着,拿了根油条给顾南。

“赵大爷,吃了嘛您遛鸟去啊”

这年头要是有个好名声,相亲搞对象都能亮出来作为资本。

话音未落,人已经出去了。

“同志,八根油条,一斤豆腐脑。”

“啊咦啊咦”

走出院门,一种更加浓郁时代气息扑面而来,熟悉又陌生。

顾南笑了,凑到跟前,眼睛往顾北拎着的外套看去,她知道上衣口袋里有钱。

几十年后,京城的交通能饿死人,现在自行车堂而皇之的行驶在机动车道上,都没人管,一路上连汽车都没看见几辆,顾北顿时觉得空气都清新了许多。

啪!

果然,顾南刚说完,一双筷子就落在了她的脑袋上,把个孩子给委屈的眼泪汪汪。

李素芬刚把顾孝武叫起来,见顾北要出门,连忙把他叫住。

出了院门,拐过胡同口,汇入车流。

“赶紧的,你妹妹都比你勤快。”

顾北说着出了门,窗户边停着三辆自行车,分属家里三个大人,顾北今年19,不过即将参加工作,自然归入大人的行列。

“妈又做的馒头咸菜。”

进来的是顾北的妹妹顾南,听听这名字取的,一南一北,也不怕兄妹两个将来真的分道扬镳。

递上篮子和锅,一起的还有钱和粮票。

话音未落,一个面容温和的中年妇女推门走了进来,她是顾北的母亲李素芬,新中国的第一批文艺工作者。

“你就惯着她吧,把她嘴养刁了,我找你算账!”

顾北家住的是个标准的大杂院,前后三进的院子,不过这里可没有三位主事的大爷,也没有个娇俏的小寡妇整天在院子里洗衣服,等着傻子的饭盒。

跨过垂门,前院东厢房门口,一个瘦高的小丫头正在吊嗓子,一旁站着个中年妇人,摆开丁字步,下意识的叉腰,这架势一亮,就知道是干什么的。

“王叔,早,您这自行车都多少年了,漆皮都掉没了,还舍不得换呢”

“刘奶奶,您慢着点儿,别再闪着腰,我帮您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