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搞基建(1/2)
第220章 搞基建
仙秦帝朝灭亡后,炎汉帝朝作为继任者自然是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在建国后便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一系列政策,加之铁制农具的大量使用,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粮食增产之后,大规模的粮仓也随之建立。
而在两汉时代,粮仓主要分为常平仓和义仓。
其中以常平仓最为重要,是官府介入粮食市场的重要调节手段。
比如在丰收时粮食比较便宜,官府就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大量买入粮食,避免谷贱伤农。而等粮食歉收时,官府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大量抛售,抑制粮食价格上涨,防止饥荒发生,有效地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避免出现灾荒和动乱。
而如今的兖州,许汜拉帮结派号召兖州的世家豪族一起垄断粮食市场,通过人为限售的方式不断拉高粮价,来给王景制造麻烦,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兖州的平仓和义仓已经没有足够的存粮了,所以才有恃无恐,自以为胜券在握。
对付这些人,王景若是肯动刀子,自然是能解决问题的,不过这么做的性质就变了,等于是破坏自身的统治基石。
所以王景并没有选择直接动武,而是从京师四郡调来大批的粮食,用海量的粮食在兖州搞倾销,把粮价给狠狠砸下去,让许汜等人血本无归。
要知道,种粮也是有成本的,而在产量方面毫无优势的许汜等人,对上手握粮食良种和土化肥等大杀器的王景,根本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可言,只有扑街受死的份。
甚至光是经济方面的损失还嫌不够,为了狠狠地打击这些不服王化的冥顽之辈,郭嘉直接向王景建议道:“主公,或可以修筑道路为名,征召民壮,断其根基。”
世家豪族财宏势大,但真正的根基,从来都是土地,粮食和人口这三样东西。
而郭嘉的这条计策,就是针对那些被世家和豪族所瞒报的人口。
王景的新政改革,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废除了人头税,也就是不再像以前那样,针对丁口来征收赋税和征集徭役。
朝廷如今改完根据土地产出及经济效益来制定赋税标准,新政的确立,缓解了百姓身上的压力,将负担加到了世家和豪族的身上。
对于王景而言,反正如今是王朝末期,失去土地的百姓本就穷困潦倒,榨干成渣也榨不出多少油水。
反倒是各地的世家豪族,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掌握大量的生产资料,一个个富得流油。
王景想了想,觉得郭嘉的计策不错:“这个法子好啊,奉孝不愧是鬼才,这么阴损的主意都被你想出来了。”
郭嘉朗声一笑,并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反倒是颇为得意地说道:“恶人自有恶人磨嘛,对付恶人,当然要用这种阴损的手段,方能奏效啊。”
以前朝廷修路,为了省钱都是直接征集民壮,强迫百姓服徭役。
但是郭嘉的计策显然不是这样,而是钱或者说直接用粮食作为工资,吸引百姓过来打工。
到时候无论是暗中统计这些人口,还是通过修筑道路,发放粮食,来掌控他们,都对王景进一步掌控兖州,有莫大的好处。
王景对于郭嘉的建议大为赞同,因此毫不犹豫便当场拍板:“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尽快修筑一条由洛阳至昌邑的公路。”
“公路”
这称呼属于现代词语,在汉朝时还没有。
因此荀攸和郭嘉听得一脸迷糊,只得向王景询问道:“主公,不知这公路,与驿道有何区别”
驿道,是古代华夏设置驿站的通途大道,在古代属于陆地交通主通道,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设施,主要用于传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
但在王景看来,这种道路太过简陋,只有少数重要地段铺上石板或者碎石子,其他地段基本上就是夯实过的泥土罢了,耐久性很差。
尤其是遇到下雨天,道路立马就会变得泥泞不堪,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和运输效率。
王景既然要修路,自然要修最好的,至少不能用没两下就坏掉。
“我要修筑的公路,会用到水泥,至少能同时通行六匹马,并且光滑平坦,就算遇到暴雨天气,也能快速通行。”
这一番描述,仅仅是言语表达,就让荀攸和郭嘉惊为天人。
他们都熟知兵事,知道王景口中的公路一旦修筑成功,其战略价值简直难以估量。
这样一条道路,不仅意味着来自洛阳的货物,能够大量运来兖州售卖,促进两地经济发展。更代表着王景能够借助这条道路,快速投送兵力,极大的加强了对整個兖州的有效控制。
郭嘉倒是很好奇:“水泥,这是何物”
而知道水泥有何妙用的荀攸,听完之后却是一脸牙疼的表情:“主公,用水泥来修筑这样一条大路,会不会太奢侈了一些”
任城大营,壁垒森严。
郭嘉在一处施工完毕的墙角,抓起一把干燥的灰色粉末,满脸惊奇:“此物便是水泥”
他手里的水泥,呈现灰白色的粉末状,看起来毫不起眼,让郭嘉不禁怀疑,这玩意儿是不是真有荀攸说的那么神奇。
见郭嘉面露怀疑之色,荀攸带他去到一处已经晾干的墙壁:“此处城墙,便是用水泥和青砖建造而成,你自己看看吧。”
郭嘉拿了一个小锤子,一路敲敲打打,两眼大放光芒:“如此浑然一体,针插不进,坚如磐石,当真不可思议!”
水泥作为粘合剂,在眼下这个时代,那效果自然是让人叹为观止,一两天就能阴干凝结,这简直就是一种超大范围的道术!
其实从周代开始,就出现了一种石灰取代,由石灰、黏土、沙子组合的“三合土”,被华夏的建筑工匠们大量运用到工程建设当中。
这三种东西按比例加水混合,用于建筑干燥后,还算坚固。
但效果比起水泥,却是差得远了,而且使用起来十分麻烦,还必须要掌握相应技术的工匠专门调配,才能使用。
哪像水泥,随便一个人,手把手教几下,就能熟练运用。
最重要的是,水泥的干燥速度快,而且抗造性更强。
王景笑着对荀攸和郭嘉解释道:“其实水泥的生产成本并不高,经过宣明真人改良后的生产工艺,效率和产量,都已经比以前大大提升。”
原先的水泥昂贵,主要是产量太低的缘故,因此只能集中运用于关键的军事建筑,难以实现民用。
而现在,史子渺在洛阳大肆推广被王景魔改过的炼丹术,烧制水泥的工厂却是越来越多了,跟着史子渺的那些道童,有不少已经长大,学习了一年的《无机化学》,勉强也可以出师了。
除了留下几个脑瓜子好的学生继续深造,其他的学生,史子渺都丢出去让他们开工厂给自己赚钱了。
技术入股,躺着挣钱,这老家伙现在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美,连什么长生不老药也懒得研究了,天天琢磨着怎么把《无机化学》上面的知识转化成实用的技术,拿去赚钱享受。
而在史子渺和葛律的推动下,一堆原本沉迷炼丹的道门修士,现在全都成为了化学的信徒,整天琢磨着烧点什么,来破解这世间的奥妙。
化学这一门学科,也在史子眇等道家炼气士的努力之下,获得飞速发展,其势力渐渐与墨家的物理学交相辉映,并耀于世,成为京师之地的显学。
虽说在世家眼中,儒学依旧是最为显赫的显学,但其根基,已经被化学道和物理墨所动摇了。
毕竟对许多人来说,学好四书五经不一定能够做官,但学好物理和化学,却真的非常挣钱。
如今的王景,手里握着的牌越来越多,可以供他放手任意施为了。
昌邑城,从事中郎府。
许汜静坐等候,心中期待着能得到一个好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