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1/2)
比赛结束后,李师傅和其他厨师交流起来。
一位身材高大的厨师好奇地问:“你们那边有啥特色烹饪技术啊我们那边比较注重火候的精准控制。”
李师傅说:“我们这边在做海鲜时,喜欢用当地的特色酱料,能突出海鲜的鲜味。
像我们自制的一种酱料,用了十几种调料调配而成,顾客反馈特别好。
你们呢”另一位厨师兴奋地说:“我们擅长份子料理,能做出很特别的口感。
比如把果汁通过分子技术变成鱼子酱的形态,顾客觉得新奇又有趣。”
李师傅眼睛一亮:“这挺有意思,以后可以多交流交流,互相学习。
我们也正想着在菜品创新上再突破一下。”
回到饭店,李师傅顾不上休息,立刻召集厨师团队开会。
会议室里,李师傅站在众人面前,神色激动地说:“这次交流大赛,我学到不少东西。
人家的分子料理技术,咱可以研究研究,说不定能用到咱们菜品创新里。
比如咱们的蜜桃红烧肉,看看能不能用分子料理的方法,让蜜桃的味道更独特,给顾客带来全新的体验。”
厨师们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跃跃欲试的神情。
一位年轻的厨师迫不及待地说:“李师傅,我觉得可行,咱们赶紧试试。”
于是,厨师们立刻行动起来,开始尝试新的烹饪方法。
他们在厨房里忙碌地准备食材,讨论着各种可能性。
有人提出可以把蜜桃汁通过分子技术转化为凝胶状,包裹在红烧肉外面;有人建议将蜜桃做成泡沫状,搭配在红烧肉旁边。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充满了创意。
经过一系列品牌推广和行业交流活动,王氏全系饭店在潍坊的地位愈发稳固。
在当地餐饮行业,提起王氏全系饭店,大家都竖起大拇指。
王建业站在饭店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顾客,对陈宇说:“小陈,咱这一步步走得还算踏实。
但还得继续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市场竞争激烈,咱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陈宇坚定地说:“王总,您放心,我会和大家一起,把饭店做得更好。
最近我在研究新的营销策略,准备进一步扩大咱们饭店的影响力。”
……
在潍坊取得辉煌成就后,王建业站在潍坊总店的露台上,望着远处繁华的街道,心中谋划着下一步的商业布局。
他那锐利的目光,如同猎鹰锁定猎物一般,盯上了东营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
九十年代中期的东营,因石油产业蓬勃发展,整个城市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宽阔的柏油马路不断延伸。
随着石油产业的兴盛,大量人口涌入这座城市,使得餐饮市场也随之繁荣起来。
这里的美食以鲁菜为主,当地几家老牌饭店凭借多年积累的口碑和独特的风味,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王建业带着陈宇和李师傅,踏上了前往东营的考察之路。
他们三人在东营的大街小巷穿梭,就像勤劳的蜜蜂在丛中忙碌。
王建业穿着一身整洁的西装,虽略显奔波却依旧精神抖擞,他的目光敏锐地捕捉着街道上行人的一举一动。
陈宇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不时地记录着观察到的信息。
李师傅则穿着一件朴素的外套,眼神中透着对美食的专注与执着。
在一个热闹的集市旁,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
陈宇突然停下脚步,指着一家传统鲁菜馆说:“王总,您看那家店。”
只见那家鲁菜馆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顾客们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神情。
陈宇接着说:“看来东营人对传统美食的认可度很高,咱们要在这里打开市场,得在融合菜里巧妙融入鲁菜元素。”
王建业微微点头,目光落在那排队的人群上,说道:“嗯,传统美食有它的根基,咱们得尊重,还得巧妙融合创新。”
李师傅在一旁也附和道:“对,这样才能抓住本地人的胃。”
李师傅则一头扎进当地的菜市场和海鲜市场。
菜市场里,各种新鲜的蔬菜摆放得整整齐齐,菜贩们热情地吆喝着。
李师傅穿梭在摊位之间,仔细观察着每一种食材。
来到海鲜市场,一股浓浓的海腥味扑面而来,却丝毫没有影响李师傅的兴致。
他看着摊位上活蹦乱跳的鱼虾蟹,眼睛放光:“这么多新鲜的海货,我们可以利用起来,研发新菜品。”
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只渤海大虾,仔细端详着,还和摊主聊起了虾的产地和捕捞时间。
王建业和陈宇跟在后面,看着李师傅专注的样子,心中对未来的菜品充满了期待。
经过几天的深入调研,他们三人回到潍坊后,王建业立刻着手筹备东营分店。
他坐在办公室里,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关于dy市场的资料和图纸。
“陈宇,店面选址得抓紧落实,要选在人流量大、商业氛围浓的地方。”
王建业对陈宇说道。
陈宇推了推眼镜,回答道:“王总,我已经筛选了几个地方,其中dy市中心的商业街位置很不错,周围有写字楼、商场,客源丰富。”
王建业点点头,说:“行,就选那儿,尽快把店面租下来。”
……
很快,王建业带着陈宇在dy市中心的商业街,顺利租下了一个宽敞的店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