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辛弃疾来大汉,平西域,娶钩弋 > 第178章 京杭大运河

第178章 京杭大运河(2/2)

目录

但看他两眼放光,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光芒,阳石又把阻拦他出门的话咽了下去。

霍姝也看到了二兄的变化,她也嚷着要跟着去做事。

最后磨不过她,阿翁阿母让他们带了更多的护卫,在下次出去的时候,霍姚戴上了霍姝。

霍姝已经及笄了,是大姑娘了,亲事还没定,愁得阳石不行。

霍家孩子的亲事,是天下第一桩发愁的事。

对霍去病来说,比打仗还难。

他们不想与勋贵世家联姻,更不想和皇家结亲。

他们挑媳妇和女婿,看重的是人的品性和天赋,对方是平民也罢,是外族也可。

这样的条件,看似宽泛,其实很难。

因为他们的圈子里,大多数是世家勋贵和皇亲国戚。

要不就是家里的仆役和护卫。

而这些仆役和护卫,饶是主人再脾气好,再平易近人,他们也知道上下尊卑,平日里对主人低头哈腰,唯唯诺诺。

这样的人怎么会让小侯爷和公主喜欢上呢。

这个难题,无解。

霍姚深知自己和妹妹并不能做成这样一件大事,他给叔叔霍光和长兄霍嬗去信请求帮助。

霍光早已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了,他从霍姚的信里,看到了这件事的大回报和可行性。

他立刻把这件大好事告诉了丞相田千秋和侄子霍嬗。

然后召集少府的人来讨论这件事。

与此同时,他给了霍姚极大地支持,从少府中挑选了能吏和能工巧匠派去帮霍姚考察、丈量那些古河道。

同时,从朝廷收集的书籍里,挑选出相关的,让那些人带走,供他们查阅。

霍光找人的时候,发现长兄曾经提到过的朝廷官僚改制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先帝搞出来的内朝外朝制,很符合当年他收拢权利,架空削弱丞相权利,即大臣权利,加强了皇权,然后举全国之力打匈奴的需要。

而现在外部安定,国内的矛盾就凸显了。

尤其是内外两套班子,互相不通气,互相掣肘,是巨大的浪费,浪费时间和精力。

长兄说他记得哪本书里说过,遥远的国度大唐和大宋,朝中大体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在那里选拔人才也不同,用的是科举制。

长兄还说过,现在造纸术和印刷术都成熟了,科举制也许可以一试了。

不过这些需要慢慢来,不急在一时。

眼前最主要的事是修河。

霍光把想法一说,在场的几个人就炸了锅。

赞成的和反对的,都激动万分。

霍光很长时间没见到丞相田千秋如此大发雷霆了。

不,他就没见过田老头发过脾气,他永远是一副老好人的样子。

他真的是把黄老之学发扬到了极致的一个人。

他秉承的是,治大国如烹小鲜,君子垂拱而治。

这也就造成了他只能是个太平丞相。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