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面人儿精 > 第2章 载汇大爷的小心思

第2章 载汇大爷的小心思(2/2)

目录

文的李中堂,武的袁宫保,有他们在,大清江山万万年!

载汇闻听只能摇头,显然这些人实在茶馆《永庆升平》听多了,还搞不清事儿呢。

到了春节时候,情况越发不妙,朝廷非但没把武昌的反贼灭了,四川又闹民变。

武昌说是丘八作乱,倒也没大开杀戒。

四川可不一样,把朝廷派去的总督端方都给剁了。

如此,京城阴云四起。

此刻载汇只能暗自庆幸自己当初走了时运,能谋到外务部的职司。

要知道庚子年后,原本供应八旗的铁杆庄稼倒了一大半,钱粮经常拖欠,得亏有外务部的职司,家里日子才能过下去。

再说八旗发放的钱粮是少,可也是个进项。

尤其是粮,据说刚入关时发的是都是正经白米,可随着承平日久,宗人府这边也懈怠起来,加上200多年繁衍生息,旗丁人数大增,好米好面已经供不上了。

发的都是在粮仓里放了多年的陈米,色做暗红,做出来的饭有股霉味儿,日常没人吃。

按理说发陈米早就该激起兵变了,可老天爷也偏生怪。

陈米确实不好吃,可若是配上京城特产的-苦水做出来的饭反而有股特殊香味,不少人就好这口。

所谓的苦水是指井水碱性大,味道涩而苦,平日里大凡小康之家都宁可多花钱去买甜水井的水以供日常饮用。

可偏偏苦水配老米,却成了旗人口中美味。

有些外放做官的,回京第一件事情就是关照家里下人赶紧来一顿老米饭以告慰思乡之情。

对载汇这些皇城根儿的老居民来说,能去茶馆喝茶吃烂肉面,家里有杂合面儿窝头和老米饭,这日子就能过下去。

……

宣统三年年底也就是西洋历法1912年年初,古城漫天的沙尘土似乎比往年都厉害,推门出去看,天地间黄不拉几一大片,仿佛王母娘娘家的的棒子面儿糊糊全洒四九城里了。

载汇在衙门里上班,南来北往的消息灵通。

老百姓们一直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袁宫保竟然是个活曹操,带兵逼宫,以天下旗人性命相威胁,要宣统爷退位,天子这时候才六岁能懂什么呢?

无奈之下,只好由东宫隆裕太后颁了《《宣统帝退位诏书》,国祚到此为止。

大清国也变成了中华民国。

载汇对此其实无可无不可,虽然是爱新觉罗皇族,但家里因为莫须有的谋逆,几辈人都没过上好日子,同宗同姓也没给过什么帮助。

反而是住大杂院这些年的日子过得舒心。

当初庚子事变那会儿战战兢兢去见洋兵,固然有邻里“公推”的理儿在,可若是他不愿意,大伙儿也不能把他架到洋兵营房不是?

那时候街坊四邻是“簇拥”着他去见洋人,可大老远看到俩翘胡子洋兵,拄着比人还高的刺刀枪站岗时,“公推”载汇的勇气全从天灵盖跑了,人群顿时一哄而散。

身边没了人的载汇笑着摇头,素日按人抖得筛糠似的,可脚步还是跟着心里头鼓点儿往这阎王殿走去。

他知道这是报答穷哥们恩情的时候。

要没有西六条胡同的邻居,他这一家人早就该投胎去了。

载汇会几句洋文,这本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可是在义和拳刚进城的时候,这点事就能让他掉脑袋。

得亏大杂院的穷哥们帮衬,才算是保住他的命。

义和拳大师兄是厉害,开坛做法能招来天兵天将,总督府台老爷见了大师兄都得皱眉头,个把犯浑的还开正门迎接,据说西太后都受过义和拳的法旗,但大师兄二师兄们看到西六条这堆穷棒子坐地炮也犯怵。

说到底就是犯不上,为了个浑身上下榨不出二钱油水的载汇和一条胡同的人为敌,图什么啊?

可这帮穷哥们为什么帮载汇呢?

还不是就因为载汇心软。

整天在胡同口进进出出,看到比自家困难的,如果手里有零钱就给俩子儿,要是一屉多蒸了几个窝头也让孩子送几个去,载汇的口头禅是:都住大杂院了,看到比咱更穷的能拉一把是一把。

万没想到,平时结下的善缘在关键时有了大效用。

载汇一直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要不然自己能得这么个聪明儿子?

……

可如今不比当初,四川和武昌的乱局,载汇真没啥办法。他的洋话,这次也帮不上忙。

只能得空的时候和穷哥们说几句,劝大伙儿手里多少捏几个钱。

再不济,加个窝窝头会。每月交俩窝头钱,万一哪天伸腿瞪眼了,窝窝头会负责张罗发丧,挂三道大漆的金丝楠寿材肯定没有,但多少能张罗出口薄皮棺材来。简陋是简陋了点,但总比破炕席一卷扔乱葬岗强啊。

载汇有道理,穷哥们也有道理。

俩窝头钱,他也得有才行啊?我们是穷命,跟您比不了,您也就别操这份心了!反正咱们念您载汇大爷的好就是,咱们是一路的!

穷哥们的眼界反倒是比载汇长远,很快载汇就发现,自己怕是得先想办法挣窝头钱了。

袁宫保当了大总统后,外务部成了外交部,原大清驻俄公使陆徵祥成了部长。

载汇原本以为上层风云变幻和他这等小人物无甚关系,自己只要兢兢业业做好份内事情即可。

毕竟内廷供奉老谭贝勒说的好,“大清要听戏,民国也要听戏,把自个的玩意拾掇好就有饭辙”。

万没想到,载汇这尴尬的身份,又把他给断送了。

陆外长能发迹,全靠前清的吏部右侍郎许景澄一力保举。

而许因为在庚子年冒死上书力谏朝廷莫要用拳民反洋,而惹得慈禧大怒,被以“任意妄奏”、“语多离间”而拖到菜市口杀头。

后来洋人打进来了,朝廷才明白过来,谁忠谁奸,于是宣统元年平反还在西湖边立祠祭祀,还给谥了个文肃,也就比文正差那么一小点而,算是赢得身后名。

陆外长对这件事一直记恨在心,他恨西太后,恨旗人。

恨害的他恩公丧命的一切。

当然,他上任后没刻意针对载汇,陆外长能做到这个位置当然是聪明人知道轻重,其次就算他真要报复,一时半会也轮不到载汇的头上。

但架不住手下有“贴心人”主动效力,于是宗室黄带子外加西太后钦点的载汇,在新衙门挂牌第二天就灰溜溜的卷了铺盖滚蛋了。

这下可是真要了载汇的命。

民国了,铁杆庄稼没了,自己又丢了差事,一下子没了所有的进项。

饶是载汇之前就心里有点儿底,可这天真来了,他还是怕。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爱新觉罗·载汇成了金载汇,爱新觉罗·溥佑变成金溥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