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东昌破局(2/2)
“噗”,一声闷响,利箭精准射中战马眼窝。战马吃痛,仰头嘶鸣,凄厉声响彻战场,前蹄高高扬起,瞬间失控,发了疯似的朝拒马桩猛冲。狂奔的马蹄扬起滚滚尘土,仿佛在做最后的挣扎。朱棣死死拉住缰绳,手臂青筋暴起,却无济于事,身体随着战马剧烈颠簸,生死一线。
生死刹那,战场喧嚣如潮水般褪去,朱棣耳中只剩自己剧烈的心跳声。就在此时,平安裹挟着肃杀之气,鬼魅般从硝烟中闪现,手持长枪,脚步快若闪电,眨眼间便欺近身前。他双眸充血,目眦欲裂,暴喝一声,手中长枪猛地一抖,寒光一闪,如银色匹练,精准挑开朱棣胸甲系带 。刹那间,朱棣胸口一凉,铠甲松动,生死悬于一线,如狂风中的残烛,岌岌可危。
生死攸关之际,建文帝那句“勿使我背负杀叔罪名…” 如冰冷毒蛇,缠上平安手腕,化作无形枷锁,令他动作猛地一滞 。这一瞬迟疑,战局就此改变 。
朱能伏在战马上,全身紧绷如满弓,眼睛死死盯着战局,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破绽。见平安犹豫露出破绽,他眼眸瞬间亮如寒星,瞅准时机,一声暴喝,声震四野,手中钩镰枪带着千钧之力,如黑色闪电迅猛劈出,枪尖划破空气,直朝平安坐骑前蹄扫去。
“咔嚓”一声,那声音在激烈的厮杀声中格外清脆,却又透着无尽残酷。平安的坐骑前蹄应声而断,整匹马瞬间失去平衡,轰然倒地。平安连人带马,重重地摔落在满是尘土与鲜血的战场上,扬起一片浑浊烟尘。
朱能见状,心中大喜,哪肯放过这转瞬即逝的战机。他高喊道:“兄弟们,冲啊!” 话音未落,便如饿虎扑食般一马当先,朝着平安冲去。身后的将士们受其鼓舞,士气大振,呐喊着紧随其后,一拥而上,与平安率领的南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死搏斗。
一时间,战场化作一片钢铁炼狱。刀光剑影相互交错,令人目眩神迷。士兵们双眼通红,嘶吼着拼命挥舞兵器,每次碰撞都擦出耀眼火花。声声惨叫不绝于耳,鲜血如注,滚烫的血滴落在干裂土地上,瞬间被吸干,又迅速被新涌出的鲜血覆盖,土地被染得越来越红,浓烈的血腥气弥漫开来 。
在众人以命相护下,朱棣险象环生后死里逃生。此刻,他哪还有先前的沉稳,神色慌张地调转马头,不顾一切地夺路而逃,将那满是血腥惨叫、一片狼藉的战场远远甩在身后。
朱能等人见朱棣成功逃脱,又面对南军如潮的凶猛攻势,明白再纠缠必死无疑,不敢有片刻迟疑,纷纷挥鞭催马,疾驰向远方,迅速撤离了这凶险之地。
平安望着朱棣远去的背影,满心失落无奈。他呆立原地,喃喃自语:“陛下心怀仁义,本是苍生之福。可战场生死一瞬,容不得仁慈,这仁义反倒成了绳索,贻误战机!”说罢,轻轻摇头,眼中满是无奈与忧虑 。
朱棣狼狈地逃回营帐,路途的颠簸疲惫,远不及心中如浪翻涌的痛惜。张玉为护他而死的画面,在脑海中不断闪现,如利刃般刺痛他的心。
他缓缓抬手,拭去脸上汗水与血水交融的污渍,眼神空洞地看向四处溃散、士气低迷的燕军。这些曾随他南征北战的将士,如今这般狼狈慌乱,令他心中满是复杂滋味。
突然,他仰天长啸:“好个盛庸!”那笑声冲破营帐,似要直上云霄。其中满是不甘,如困兽嘶吼;裹着熊熊怒火,似能将敌人燃尽;更透着对未来的不屈决心,如黑暗中不熄的火焰。
这狂笑声,似有无形之力,震得枝头残叶簌簌落下,那摇摇欲坠的枯叶仿佛也在为惨烈战斗默哀。满林寒鸦被惊起,凄厉鸣叫着,扑腾着翅膀慌乱飞向无边夜空。而朱棣孤独坚毅的身影,久久伫立在营帐前,于这夜色中显得格外醒目。
朱棣在东昌之战中折戟,燕军元气大伤,这是他起兵后首次遭逢的重大挫折。反观朝廷军队,士气空前高涨。营帐内,欢呼声震耳欲聋,士兵们激动得满脸通红,纷纷与身旁战友紧紧相拥,分享着胜利的喜悦 。
这场大捷恰似久旱后的甘霖,一举扭转了朝廷此前屡战屡败的颓势。各地官员与民众听闻胜利喜讯,纷纷表态支持朝廷。一时间,朝廷威望急剧攀升,如日中天。
燕军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只得重新谋划战略,行事愈发谨慎,不敢再贸然深入。
朱棣独自立于营帐内,久久凝视着那片硝烟未散的战场,陷入了沉思。他心里清楚,朝廷军队经此大捷,实力不容小觑。此后双方的对抗,必然更加小心翼翼,战争也会步入更为复杂、残酷的阶段。
未来的道路布满荆棘,充满未知与挑战,但他的眼神中,始终燃烧着对胜利的渴望之火,那是对命运的不屈抗争,是绝不言弃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