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太平公主参政-巩固权势(2/2)
众人纷纷神情严肃地起身,整齐划一地抱拳说道:“谨遵公主吩咐!愿为公主效犬马之劳!”
此后,武三思等人按照精心制定的计划,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行动。他们加派人手,对李显一派的监视和调查愈发严密。那些眼线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跟随着李显及其党羽,密切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而对于拉拢中立大臣一事,也在有条不紊地逐步推进着。
在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众大臣们正襟危坐,气氛凝重。就在这时,一位中立大臣站起身来,手持一份议案,缓缓说道:“陛下,微臣今日斗胆提出一项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议案。”
这位大臣详细阐述了议案的内容,他指出国内部分地区长期遭受水患困扰,农田被淹,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而兴建水利工程,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水患,还能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然而,正当这位大臣满怀期望地等待皇帝和其他大臣们的回应时,却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原来,部分与地方利益集团相关的大臣对该议案表示强烈反对。
这些大臣们为了自身的私利,故意歪曲议案的内容,声称兴建水利工程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他们还编造出一些不实的理由,试图让皇帝和其他大臣们相信这项议案是不可行的。
面对这些无端的指责和歪曲,提出议案的中立大臣据理力争,他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和实例,证明兴建水利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那些反对的大臣们却丝毫不为所动,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朝堂上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微皱,显然对这场争论感到有些为难。
太平公主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她看准时机,神色从容地站出来,义正言辞地支持这位中立大臣。她详细阐述了该议案对于国家民生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从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一一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她的带动下,武氏家族成员及她的亲信们也纷纷附和,从不同角度为该议案提供支持。他们引经据典,列举了历史上诸多成功的水利工程案例,以证明此项议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最终,在太平公主等人的努力下,该议案得以顺利通过。
这位中立大臣对太平公主等人感激涕零,他深知若没有太平公主等人的支持,自己的议案必将夭折。此后,他与太平公主等人的关系逐渐密切起来,开始主动与他们交流,在一些朝堂事务上也逐渐倾向于太平公主一派。
另一边,武三思派去监视王侍郎的人果然有了重大发现。经过连日来的跟踪调查,他们发现王侍郎不仅与商人暗中勾结,利用职务之便为商人谋取私利,还在负责的一项朝廷重要工程中收受贿赂,中饱私囊。王侍郎与工程承包商私下达成协议,在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武三思得知后,心中大喜过望,立刻将此事告知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兴奋的光芒,说道:“这可是个足以扳倒王侍郎,甚至牵连李显一派的好把柄。但先别急着动手,我们还需收集更多确凿无疑的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确保一击即中,让他们在朝堂之上无法反驳,毫无还手之力。”
武三思低头思考了一会儿点头说道:“公主考虑周全,想得极为长远。我这就派人继续深入调查,收集更多证据,把这件事彻查清楚,将证据坐实。绝不让他们有任何狡辩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太平公主与武氏家族的密谋策划在隐秘之中逐步推进,他们在朝中的势力如同滚雪球般愈发稳固壮大,对李显一派的包围圈也在不知不觉中越缩越小。而此时的李显一派,虽然还未察觉到危险正如同阴影般悄然降临,但朝堂上那愈发浓重的紧张暗流涌动,似乎也在隐隐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以排山倒海之势来临。整个武周朝廷,都被笼罩在这股权力斗争的阴霾之下,未来的走向愈发扑朔迷离,充满了无尽的变数与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