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 第225章 兴兵

第225章 兴兵(1/2)

目录

第225章 兴兵

赵倜闻言叫童贯备车,随后出王府大门,直奔皇城。

进入宫城来到御书房内,只见里面已经站了不少大臣。

章惇、蔡卞、曾布、林希、黄履,许将、何执中,谢景温,邓润甫、范镗、祝臣,蔡京、赵挺之、苗授等等,足足十几名,朝上宰辅还有各部尚书几乎到齐。

赵倜礼道:“参见陛下,臣来迟了,还请陛下恕罪。”

赵煦在书案后笑道:“诸臣都是下朝直接过来的,燕王又没上朝,何言迟到,来的正是时候。”

赵倜谢恩,然后站去案边,就听赵煦道:“这些时日朝上一直商量出兵陇右,今天已经最后敲定,以熙河路经略安抚副使王愍为统军,泾原路兵马总管王赡为副统军,环庆路庆州兵马钤辖高永年为前锋,总蕃兵官,起军八万,进攻青唐城,推进陇右,燕王可有什么看法”

赵倜闻言心中暗道和自己路上所想一样,这位六哥也该有所动作了,果然今日已经定下,他道:“陛下英明,识人善用,此番必然奏下大功,开疆拓土。”

王愍三人实际也是元符青唐之战的主将,这个时候进攻陇右时间提前,不过赵熙依然用这三人,可见三人确实合适河湟战事。

其中王愍乃是熙河路经略副帅,第二主将,在大宋帅将排名之中,能与种谔、刘法等并列一级。

另外两个不但是当世名将,名气都流传后世,种谔不提,身为种家名将,是种师道的叔叔,而刘法在后来可是号称天生神将,有一句说法是时论名将,必以刘法为首。

这些人都属于集团军级指挥名将,虽然王愍名气不响,没有另外两个出名,可军事本领却并非为虚。

赵煦闻言点头,神情之间略微有些兴奋,道:“既然燕王觉得用人无误,那朕便放心了。”

这时众臣都看向赵倜,心中各种思索都有,赵煦此言分明极为信任对方,可见倚重,看重对方的想法。

赵煦接下道:“这乃朕亲政之后的第一次战事,务必得胜,收复青唐,开拓陇右,收青唐则掣肘西夏,取陇右则围困敌邦,不能有误。”

众臣闻言一起行礼:“陛下雄才大略,青唐之战,势必旗开得胜,马到功成,平定夏贼指日可待。”

赵煦伸出双手压了压,道:“当年先皇之时,五路伐夏,最后功败垂成,朕不希望再蹈覆辙,倘若将来再与西夏开启那般大战,只能成功,不好失败,若是败了,大宋这些年积累的士气,民间的呼声,朝上的精神,可就要再度溃散了。”

众人闻听不语,五路伐夏失败之事,不但对大宋当时国力产生巨大的损耗,就是对神宗皇帝的身心也造成极大打击,甚至一度重病都上不了朝。

赵煦继续道:“五路伐夏失败原因许多,虽然最后处置了李宪、高遵裕、种谔、沈括、刘昌祚等人,但惨痛之处却不能不铭记于心。”

赵倜听到沈括的名字不由心中轻轻一叹,这个沈括就是写《梦溪笔谈》的沈括,时任鄜延路主帅经略安抚使。

沈括在五路伐夏永乐城之战中,主张行事有些谬误与差错,过后也受到处罚追究,影响了后来的仕途,不然是有望能够再进一步的,其人已于今年春季病死在任上了。

赵煦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虽然青唐陇右远不可比拟西夏,但朕也不希望军中又次出现争功之事,各自为令,也不想看见互援与后勤补给再出现大问题。”

众人不觉神色难看,大宋军中最大的问题不是什么吃空饷,也不是什么将帅不和,而是争功,战事未曾结束,便开始抢功,。

若是最后战况确定大胜无疑,战事也将要结束,倒还有几分勉强说得过去,可事实往往是战局根本未曾明朗,胜负尚未可知,就开始谋算抢夺功劳了。

赵倜此刻开口道:“陛下,还请严旨责令,叫军中将领遵守,若有违反,列下军规处置,或者……任命一名宣抚过去督查。”

此事真的没什么好办法,赵倜记忆之中元符青唐之战,虽然没有五路伐夏那么多西军名将参加,就是王愍王赡高永年三个做主大小事,可也存在了抢功事情的发生。

其中王愍、王赡不和,熙帅孙路又极其不喜王赡,认为他狡狯难制,分军出去后,在后勤补给方面给王赡使了不少小绊子。

但由于当时青唐内乱,战事进展仍旧非常顺利,宋军收复邈川后,让青唐陷入无险可守的境地,唃厮啰人心全面溃散,可以直取古城。

但宋军将帅却弃略地不顾专心内斗,差点最后功亏一篑,朝上当时也发现此事,感觉已经影响到战局,没办法就以孙路“措置邈川事乖错”把他调离了熙河,移知河南府,以知庆州胡宗回知熙州,任为抚帅。

宋军最后虽然拿下了青唐城,却体力疲惫,憔悴不堪,衣屦穿决,器仗不全,没有一点威武雄师的体面,这根本都不是打仗造成的,压根就是争功内斗,导致后勤空虚,补给不上的结果。

而宋军占领青唐城之后,吐蕃唃厮啰各部开始反抗,战事频发,加之后勤不继,处境很有些艰难。

本来这个时候,朝廷议政要援军过去,处理此事,站稳脚步,可就在这个当口,赵煦只有三个月大唯一的儿子夭折了,直接一病不起。

随后腊月之时,赵煦病有好转,年时恢复正常,年后刚上朝议起此事,却忽然就在正月中吐血暴亡宾天。

随后朝上政事变动,皇权更迭,政令改换,宋军没有办法,于两个月之后,不得不暂时撤出湟水流域,河湟地区得而复失,青唐城重回吐蕃唃厮啰政权之手。

赵煦这时闻言道:“燕王的意思是不用熙河路经略主持,朝中派人前往”

众臣不由看向赵倜,纷纷心中暗想,莫非燕王与熙帅孙路有什么过节如此大功之事,居然不要孙路殿后

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孙路也是新党,不过现在朝上新党掌权,将旧党剪除完毕了,自家也不再是铁板一块,分了几派,虽然没有大张旗鼓争斗,但暗地中却十分较劲。

赵倜道:“正是如此,臣觉得若陛下担心争功内斗事情难以禁止,不妨派一名宣抚使监察,平衡军中诸将便是了。”

赵煦点了点头,他本也犹豫要不要这么做,但一来没有合适人选,二来担心自己亲政后首开战事,这样会不会叫西军将领心中有想法。

毕竟宣抚使战时节制一切权利,朝上派人前往,无疑是要对军中行指挥监察之事,至于会不会打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监军。

而若派个真不会打仗的,指手画脚起来,还不得不遵,又是叫将领们难免心中不满。

赵煦思索片刻,忽然笑道:“燕王……”

赵倜见状急忙摇头:“臣可不去,臣刚从西面回来没多久,实在跑不动了。”

赵煦点了点头,他倒是希望自己这个八弟前往,可想想也不可能,对方刚回来不说,这两年已经外出过好几次了,朝都没怎么上,如何也得在家中歇上一歇。

“燕王觉得谁合适做这个宣抚使,总督青唐军事”赵煦微微一笑,心想八弟你不去便不去吧,可也别想太轻松,替朕分分忧,得罪人的事情别全让朕一个人干了。

众臣望着赵倜,都不由露出会心的笑容,自然知道赵煦心中所想,陛下这是要把燕王也拉下水啊,不想叫燕王置身此事之外,不过也是,燕王提举侍卫亲军司,为都指挥使,两司三衙的老大,这种军战大事,怎好一点都不参与

赵倜笑了笑,目光扫过众臣,别说刚才提到宣抚使之事时,就是来皇城的路上,推测入宫可能商议陇右出兵,便已经做好了数种准备。

他眼神缓缓落去赵煦身后一旁,那侧杨戬正抱着柄净拂,神色有些火热地望着众大臣,两只耳朵高高竖起,不放过房中每一句话。

他发现赵倜似笑非笑看过来,不由便是一怔,但随后身体猛地一振,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睛睁大,嘴唇颤了颤,微微向前躬了躬身。

赵倜开口道:“陛下,臣觉得宣抚一职……杨都知倒可胜任。”

“杨戬”赵煦露出意外表情,众大臣也都愣住。

赵倜道:“正是。”

杨戬闻言激动的肩膀轻颤,他做梦都想派遣知外,哪怕做两任走马承受都行,可赵煦虽然知道他有武艺,却还是不放他出去。

赵煦转头看向杨戬,上下打量几息:“懂军事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