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臣不打算这样做(2/2)
李意听后点了点头:
“陛下所言极是,这确实是我们短时间内无法做到的。”
“而且,也不适用于如今的秦国。”
“但是只要持续发展探索仙术,想必未来终有一日是可以做到的。”
“这也是臣所讲过「道与术」的联系的体现。”
“发展仙术实际上是为了实现仙人各自之道。”
“仙人才会孜孜不倦的研究于各种仙术。”
“人,才会成为仙人。”
“若是此条道路得以初步实现,大秦万世之基亦可成也。”
嬴政听后,若有所思的看了看李意:
“所以说......你日后打算以此道行事?”
“故而,你才会担心朕不愿意支持你?”
李意听后,却摇了摇头:
“实际上,臣并不打算这么做。”
“臣打算根据大秦的国情来行事。”
“毕竟哪怕是再华丽的服饰,如果不合身的话。”
“穿在身上都不会舒服。”
“因此臣从来没有想过,真的在秦国奉行此等理念。”
“因为,这确实是无法实现的。”
“更何况,臣的想法从始至终也未曾改变过那就是——践行陛下的意志。”
“臣打算走得乃是——仙秦道路!”
“这条道路,将以陛下之意志为核心,以天下之万民为根基,以大秦之万世为目标。”
“发展仙术,只是为了打造出真正的仙秦帝国。”
“这才是......臣所想要做的。”
“发展出一条独属于仙秦的特色道路。”
嬴政听后,一时间有些感慨万千:
“既然如此,那你为何在此前还会忧虑于朕不会支持于你。”
李意摇了摇头:
“臣乃陛下臣子,所思所行之事自然需要陛下同意。”
“怎可随意僭越?”
嬴政却拍了拍李意的肩膀,笑着道:
“你其实无需担忧。”
“朕信你,亦如同信己。”
“哪怕你真的想要推行你所说的另一条道路,朕其实也是会同意的。”
李意听后不由得愣了愣:
“陛下......”
嬴政则是挑了挑眉毛:
“当然,最多是在一郡之地实行。”
“毕竟这种设想,想要达成还是太过遥远。”
“必不可能真的在秦国推行。”
李意点了点头,赞同的道:
“若是没有扎实的基础,确实不能行此事。”
“臣现在所考虑的......主要还是如何让大秦百姓变得更加富足。”
“以及如何提升民智,以发展仙术强秦。”
嬴政则是有些怅然的道:
“当然,朕这也是不想再重蹈覆辙了。”
“六国已经覆灭,如今的大秦也确实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如果说是别人提出的这些观点。
嬴政很可能会把那人臭骂一顿,并且说他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不过,如果是李意的话。
嬴政却愿意选择相信以及支持。
毕竟若是别人来讲这些东西的话。
呵,那简直就跟画大饼没什么区别了。
但是李意不一样啊......他是真的有办法啊。
不像某些人,嘴巴一张。
大道理那是一套一套的。
一问他具体怎么做,他直接来句:嗯......做不了。
呵呵,那说出来有个屁用?
——
对嬴政而言。
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李意是在为他赚钱,并且为他提供另类的治国理念。
所以值得信任。
从玄学的角度出发——李意乃是先生口中真正的仙人。
更是值得信任。
从感情的角度出发——他就是愿意相信李意,而且还是没有条件的相信。这是他嬴政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只能说嬴政和李意在经过此次交谈过后,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李意从咸阳宫离开之时,已然是下午时分。
回到炼药研究院的他。
望着正在捣鼓最新型蒸汽车的嬴荣禄。
忽然轻松的笑了笑:
“如今有了陛下的全力支持,日后确实容易多了。”
李意最担心的不是那些贵族们如何嫉恨自己,毕竟赋予他权力的又不是那些贵族。
实在不行让李斯出面替自己背锅就行了。
他唯一担忧的就是,无法获得嬴政的支持,那么将会难以为继。
不过,如今这个担忧已经彻底烟消云散了。
如今嬴政的态度,让李意确信了一件事。
嬴政的思想是足够开明的。
此前自己行事,甚至还要有足够的理由。
不过,现在却全然不同了。
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将会更多。
“嗯,不过现在还是先大致将后世朝代以及近代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写下来吧。”
“陛下对此,明显十分的在意。”
李意并非是史学家。
所以对于如何编撰这种史书不是很擅长。
“秦汉在宫中已经讲述的差不多了,应该是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讲。”
“要不......就按照三国演义的那种写法来写?”
李意作为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
也就只有这方面比较擅长了。
“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咸阳宫。
李意离开之后,嬴政则是再度开始批阅奏章起来。
毕竟今天和李意聊了半天,这奏章那是一点儿没看。
这时候赵高则躬身来到了门外。
赵高身为中车府令,虽然主要职责是养马开车。
但是因为其书法极佳,并且精于律法。
所以经常能伺候于嬴政左右。
甚至是在其批阅奏折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所以赵高一有空闲就会来嬴政这里“出谋划策”来“刷存在感”。
嬴政注意到了赵高的到来。
眉头一皱,沉声道:
“中车府令,怎得如此不知礼数?”
“右为尊,左为卑。今日进门之时竟然先迈左脚尊卑不分,这与那蛮夷之辈有何区别?”
“你如今身为公子之师,不以身作则,反而如此行事实在令朕失望。”
“来人,拖下去杖责四十。”
赵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