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251章 洪武市井

第251章 洪武市井(1/2)

目录

第251章 洪武市井

“用无人机看还是就这样,眼见为实,我们上街吧。”

通过无人机看了许久,朱云峰提议。

洪武南京确实变化非常大,利用后世技术、材料、机器,八年时间,竟然翻天覆地。

不仅人口从当初的二三十万,膨胀了十倍达到了三百万的程度。

连火车站、轮船站以及一些跨河桥梁都建起来。

城内时不时还有人骑着自行车划过,显然自行车制造对于大明来说也已经不是问题。

但工业底子还是太薄,纯靠从现代进口机器,发展的速度还是太慢了。

要是换后世,以后世的工业能力,如果上面想建造一座新的国际大都市,恐怕八年时间,都能再造个深圳出来。

而且背靠现代,有充足的造桥技术和种类齐全的大型机器,大明还是无法在长江上造桥。

火车网络确实已经铺开,但主要覆盖地区还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主。

基本就江苏南面和浙江等地。

江北也有铁路,却与江南不沟通,只能坐火车到镇江,然后再在镇江坐蒸汽轮船渡河,再在对岸的扬州坐火车。

目前铁路最远也就到淮安,里程拢共不到两千公里。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明这些年的发展甚至可能都比不上非洲黑叔叔们。

至少如果非洲某个国家受到我国的一切技术、材料、机器援助,又有一个市值接近千亿的大集团做后盾,gdp恐怕早就起飞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卢旺达。

反观大明,还是无缝衔接,不像非洲那样需要跨洋渡海,结果发展成这样,确实不太行。

不过也没办法。

归根到底,技术、材料、机器不缺,缺的是人才。

与非洲黑叔叔们合作,国内大把的高端人才过去,搞土木、搞基建、搞通讯、搞采矿,要什么有什么,黑叔叔们只要出点人工就行。

甚至如果黑叔叔们懒,人工都不用出,国内很多土木毕业的学长们抢着去打灰,干几年就能攒几十上百万回来。

大明就急缺人才,哪怕已经在全力做教育,全国兴办学校,进行现代化教育改革。

可人才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出来。

因此的确不能怪朱标。

现在能发展成这样,基本已经是极限,真正的高速发展,估计至少得十年后,大批拥有高中大学学历的学生毕业才能进入飞速增长期。

“嗯,你们去吧。”

朱标听到朱云峰的话,笑道:“待会还有些事我要处理,就不陪你们逛街了。”

“走走走。”

朱云峰从椅子上站起来,伸个懒腰道:“好久没逛街了,不知道街面上还有没有熟人。”

从洪武十二年开始,他就喜欢在南京城街头四处溜达,当街溜子。

先是走路,后来换摩托车,再后来换大g。

南京的街道也是他看着慢慢变多起来,人口日益繁华,甚至秦淮河上出现了画舫,城内有了青楼。

如今一年多没去了,人口又暴增了那么多,不知道江湖上还有没有他的传说。

三小只随即大摇大摆地出了奉天殿,再次坐上了奔驰车。

汽车轰鸣驶出。

顺着奉天门,一路向着午门的方向而去。

虽然下了大雪,但宫中自然会时常扫雪,除了乾清宫外大殿不允许人过去,不能大规模清雪以外,宫中其它地方只有屋顶白皑皑一片。

大g陡然开到了奉天门口,门口的侍卫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有人甚至伸手阻拦,开口大喊道:“谁”

“嘘!”

旁边有卫士把他拉住,呵斥道:“八要命了这是吴王殿下的车驾。”

“没事。”

朱云峰停在宫门口,把窗户打开,探出头笑道:“小伙子,我下的是车,你下的是岗,你拦的不是车,是你的前程,喝醉的是我,该醒的是你。”

“啊”

卫士人都傻了,呆愣在原地。

“哈哈哈哈。”

朱云峰乐道:“好了,适才相戏尔,孤一年没来过了,新来的卫士不认识也正常,尔等尽忠职守,这是应该表扬的事,赏他两个银元。”

“是,多谢殿下,多谢殿下。”

众人慌忙应道。

而之前拦车的卫士早就吓出了一身冷汗。

站岗的队长训斥他道:“下次招子放亮点,这车驾只有吴王殿下和楚国公能开,以后看到这车就马上放行,明白吗”

“是是是。”

卫士如梦初醒。

其实朱云峰和季赫不在的这一年,江湖确实有他们的传说。

人们都知道大明有两个特殊的存在,吴王殿下与楚国公,向来都不拘小节,在宫里宫外乱窜。

但奔驰大g一直停在奉天殿外广场,那里是禁区,不允许任何人过去,就连冬天地宫结冰,都是朱标亲自拿开水化冰。

季赫偶尔过来给车发电,也最多就是在奉天殿广场上转悠几圈,导致侍卫们已经很久没看到大g了。

特别是那些新来的卫士,别说奔驰大g,就连朱云峰和季赫他们都没见过面。

也就使得今天车被拦住。

不过随着朱云峰和季赫的出现,也粉碎了不少谣言。

毕竟两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忽然消失,甚至连燕王殿下也神秘失踪了,这令人不得不产生联想。

当然。

朱元璋也不见了。

但他对外宣称是染病休养,外界自然有些谣言,可没人敢造朱元璋的谣,何况朱标还在,自然就影响没那么大。

反观三小只不见了就不同,老朱常年待在宫中,平日里也就一些亲信大臣、侍卫和宫女宦官能见到,再不济就是一些亲族和后宫皇后妃嫔。

因为染病不见人很正常。

他们三每天在外面当街溜子,南京城大街小巷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五六年都是如此,宫中侍卫和宫外街坊邻居早就习惯了。

结果突然失踪,早已经习惯他们的人自然会感觉到奇怪,从而家长里短、市井街头传出闲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