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极品农业大亨 > 第310章 、舍我其谁

第310章 、舍我其谁(1/2)

目录

310、舍我其谁

唐文彬在村子里积累的好人缘让联署推举的签名轻轻松松就超过了两百人。村民们知道龙塘村的第一大能人愿意站出来带领大家迈向致富路,个个欢欣鼓舞,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一个能人足以彻底改变一个一个村庄的面貌,甭看一个村庄只有这几百上千号人口,两三平方公里的范围,但是看看这些成功的小布点村庄所迸发出来的巨大能量,足以令全世界为之震惊。

看看这些让世人为之刮目相看的村庄,华西村,南山村,长江村,永联村,沈泉庄村,东岭村,哪一个不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通过短短的二三十年快速发展成为能量惊人的小巨人哪一个村庄快速发展的背后没有一个意志坚定,理想远大,高瞻远瞩的致富领路人,吴仁宝,王廷江,史来贺等等这些最基层的村支书都成为改革开放时代的标志性人物。

只要拥有这么一个能人,任何一个村庄都可以铸就完全属于自己的传奇,村庄的发展奇迹在彭华强看来完全是可以复制的。

赞叹别人的成就,羡慕别人的富裕生活完全没有意义,在和这些土豪村出于差不多的创业起跑线上,只要每个村庄拥有一个坚强有力的致富带头人,有着清晰的发展战略,一步一步稳步推进,彭华强觉得在龙塘村,彭家湾村这些普普通通的,看起来其貌不扬,甚至令人嫌弃的小村庄复制华西村,南山村的成功与辉煌是完全有可能的。

华西村,南山村等等这些村庄都是以工业为龙头快速的发展起来,积累了惊人的财富,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村庄虽然名其为村庄,但是早已看不到半点的田园风光,一排排整齐的别墅,一片片林立的工厂,经济虽然发展了,但已失去了村庄的山水田园风光,变得与喧哗拥挤的城市无异。所有的土豪村都是以工业发家致富的,有些村子虽然经济规模庞大,但整个村子终日为烟雾所笼罩着,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虽然富足,但却不一定幸福。

所以彭华强要创造完全不同于土豪村的村庄成功典范,以农业和生态绿色经济立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同时,让村庄依然保持山青水绿,生态优美,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边发展,边污染,边破坏,边治理,人们富足安康与保护好生态环境应该是不相冲突的,何况只有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地方,这幸福的生活才会成为可能,如果连呼吸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菜都成为一种奢望,即使兜里揣着很多钱,这幸福又从何谈起。

所以,众多成功的村庄都在以工业兴村,但彭华强觉得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以农业兴村,或这更准确点说以生态绿色经济兴村,不一味地追求产值的最大化,追求遍地都是连片的别墅和工厂,而是让村庄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山长青,水长绿,天长蓝,不止这一代人生活得好,子子孙孙都可以永享幸福和快乐的生活。

这个理想或许有些与一般的思路和做法格格不入,太过于理想主义化了,但世界本来就允许不一样的存在的,彭华强知道模仿他人的成功很容易就能获得成功,但是要完全摸索走出一条完全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来,这肯定要艰辛很多,而且前途未卜,既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又有可能面临一败涂地的局面。

“唐叔,这砖瓦厂每个村子都可以开办起来,没有任何的特色,但如果就龙塘村没有这个砖瓦厂,只有满目皆绿,那么这就是龙塘村独一无二的价值了。物以稀为贵,人家有的你也有,就不值钱,你有的人家都没有那么你的东西就能特别值钱。龙塘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最优美的生态环境里才能生产出来的各种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瓜果蔬菜,养殖出来的各种生态家禽家畜,消费者购买的其实不是这些瓜果蔬菜,肉类本身,而是这些优质的农产品所生产的良好的自然环境。这就是龙塘村的一块金子招牌,无论如何是不能砸的,而且你们龙塘村离县城近,如果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的话,今后等周边其他村子把环境都破坏得差不多了,只有龙塘村依然保持着古朴美丽,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就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了。这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相结合,不用砍伐一棵树,不用多挖一掊土,凭借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无数的游客前来游玩,这钱就源源不断地赚到了,而且子子孙孙都会跟着享福不尽。”

唐文彬的村长委任状还没有下来,彭华强就已经给他规划好眼前可以发展的几个项目了,红薯种植项目看今年的收成和销售的情况,如果好的话,明年再扩大种植规模,第二项目是特种养殖,第三个项目是辣椒种植,第四个项目是无籽西瓜,第五个项目便是这稻鱼共生的富硒生态大米的种植与加工,个个都是纯农业的项目,没有一个会产生三废的工业项目。

“小彭,你给我们村规划了这么多个项目,每一个我都觉得很不错,不过我觉得一个村子要想发展得快,多赚钱,我觉得应该跟广东沿海一样多开一些工厂,你看看一家占地几亩的工厂就可以解决几百上千人的就业呢,我们村要是也能开一批工厂的话,村里的年轻人就不用跑到沿海地区去打工了,就在自己门口打工多好。”

彭华强苦笑一下,问:“唐叔,你打算开办什么样的工厂呢”

“唐叔,我们农院之所以把龙塘村定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合作示范村,就是看中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如果因为搞工业而把这原生态的环境给破坏掉了,今后农院的一些列生态种植和养殖基地就不可能再落户到你们龙塘村来。唐叔,我不是阻拦你们去投资其他的工业项目,你们要搞工业也可以,可以去县城的工业园里搞,但龙塘村的环境绝不可轻易破坏,破坏掉,今后想再恢复就难了。”

彭华强跟唐紫英根本没有可能再重归于好,但是帮她的忙,帮他爸的忙,帮整个龙塘村找到正确的定位和清晰的发展思路,彭华强可谓挖空心思,引进湘南农院这边的合作项目也是不遗余力,一些湘南农院的教授和专家,听说龙塘村有这个稻鱼共生的水稻种植模式,基本不怎么使用化肥和农药,能够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特意跑过来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究,还写成了论文发表在学术杂志上,引起了媒体的关注,龙塘村的富硒生态大米渐渐有了一定的名气,县里开始每年来订购一批用来招待各路的领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