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第413 金陵城(1/2)
是日。
天启宗主郑晟亲自督战,天启大军精锐系数上阵。大将彭怀玉、秦十一亲自披坚执锐上阵冲锋。
夕阳落幕时,义军登上金陵南城墙。随后东城门也被孜孜不倦的冲车攻陷。彭怀玉手执长刀站在城墙上仰天长啸。即使是宗主亲征,也无法掩盖他的功劳。
夕阳如血,金陵城的城墙也已被鲜血染红。
金陵之战后,彭怀玉终于在军中得到了与张宽仁平等的地位。考虑这场大胜是他从张宽仁手里接过帅位取得的,又是奠定天启夺取江南最关键一战,与张宽仁往昔的战功相比也毫不逊色。
这是彭怀玉自己的争取到的。加入天启后,他从行伍中脱颖而出,超越宗主的诸多亲信,走到今日的地位,全是来自他的洞察力和欲望。
城内战况依旧激烈,知道将面临无可逃避的屠杀,城里的蒙古人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女人和孩童也手执兵器走上街头,然而这就是屠杀的开始。
南方轻轻的吹,如女人的手温柔的从脸上拂过。在天启无人不振奋时,郑晟驻足城外,安静的等到天黑。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报捷的信使来了一批有一批,后来他们看见几里外的城头挂上灯笼,照亮了才树立的天启烈火大旗。
城里的厮杀声渐渐小了,张宽仁心情复杂,进言道:“宗主,进城吧。”
等待的时间过得很慢,张宽仁与郑晟各怀心思,一时都没有攀谈的欲望,两人再没有说话。
“宗主万岁!”
此时的朱元璋犹如爪牙还没长锋利的幼虎,还在为韩宋效力。
这是礼数,彭怀玉下马将缰绳交给亲随,迈步走向郑晟,“末将彭怀玉参见宗主。”
大约又过了近一个时辰,从城内的出来一队骑兵,微弱的火光中可以看见旗手耀武扬威高举的“彭”字战旗,隔着老远便能嗅到一股志得意满的气味。
郑晟不以为然,“他既然是早就想好了逃走,想必已经准备好的船只。”他对能不能抓到宽撤不倒是无所谓,一个愚蠢无能的蒙古王爷逃回大都对义军也许是好事。
打完这一仗的彭怀玉与昨日的彭怀玉像换了个一个人。昨日他在中军大帐请示时,虽然自信满满,但面对郑晟和张宽仁时都低着头,以下属的身份说话。现在的他如一柄出窍的长刀,自信溢于言表。
一路行走的道路都很宽敞,厮杀过的战场已经被清理干净,两边的房子由简单的瓦房渐渐变成楼宇,黑暗中看不清多少层层叠叠的楼阁。
“进城吧,”郑晟挥手命彭怀玉在前带路,“你且不要再抓捕宽撤不,让他逃过江去,然后派人去联络朱元璋,让他帮忙抓捕这伙鞑子,且看朱元璋如何回应。”
这里没有被天启军的铁炮轰击过,城墙乃至城门都保持了完整。
此时,彭文彬在广德城屠杀的消息还没流传的开,但以张宽仁在军中地位超然,这么重要的事情瞒不过他。
他转身回到亲兵所在处翻身上马在前领路,赤潮骑兵护卫宗主府亲兵卫,数千骑兵浩浩荡荡往金陵城里走去。
宗主入城时,便是严肃军纪,各部将士将封刀候命时。这一战打得太辛苦,郑晟不得不考虑奖赏将士的心情。苦战之后的天启士卒需要发泄,用长刀断去蒙古人的头颅来释放心中积压的怒火。
城门口站立了两排高举火把的士卒,一支延伸到金陵城深处。
彭怀玉迈步往郑晟的方向走了,隔着几十步远便高呼:“恭请宗主入城!”嗓门洪亮。
排列整齐的兵丁高声呼喊。
城里的哭喊声传出来,成为的许多将士不怀好意的想,他们这些年在袁州和罗霄山里吃尽了苦头,许多人妻离子散家族消亡,凭什么富庶江南能逃离乱世的苦楚。金陵城的人也逃不了这一刀
虽然彭怀玉没有夸耀自己的功劳,但郑晟知道城内最难缠的将军董传霄便亲自守在这里。所以,彭怀玉虽然表现的得意了点,但他配得上这份荣耀。
江南和中原的鞑子被清除干净后,一个令郑晟密切关注的问题摆在眼前。韩宋的战略究竟是北上攻打大都还是与天启来争夺江南,而朱元璋的隔江虎视眈眈,他的动作便代表了韩宋的态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