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晚唐:朕 > 第345章 河东大旱

第345章 河东大旱(1/2)

目录

第345章 河东大旱

刘鄩已经有点心不在焉了,这种事,搁谁身上都膈应。

但看到政论的时候,刘鄩已然忘记了刚才的郁闷。

政论的字数不多,也就两三万字,看的快的,半炷香就看完了,可刘鄩看了一遍又一遍,裴检亦是如此,两人都感觉到此文的分量。

此论并不是没有人提出,但多数也就说明士绅贪婪,鱼肉百姓,又或者官逼民反,从来没有人如此清晰的剖析这个社会。

皇帝陛下提出统治阶级,将士与地主割裂开来,以士为统治阶级。

可明眼人自然可以看出,这士绅啊,也就是特么的是地主。

“土地兼并,农民无地,苛捐杂税,最后落在无地的农民身上!”

“黄巢之乱并非奸臣乱政,也并非天子无道,是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无法调和,终酿成此祸!”

“这……”

李晔轻酌一口酒,道:“道理不辩不明,若有不妥当的地方,可现在就说。”

以后看看一个人是不是乱国者,就要看看他手上的地有多少了。

李克用手下首席谋士,晋州刺史兼节度判官盖寓道:“节帅,军中粮草只能支持三个月了,至少还要筹粮五十万石,放可以免灾!”

其中有军功的士卒视同专业,一转军功为从九品,三转视为军职从八品,转业之后便是正九品,可以在县衙当个司仓,吃一份皇粮了。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理论。

就在皇帝陛下用心打造内政,慢慢雕琢大唐这个巨舰之时。

关中大旱,河东今年也是大旱。

昭义、河中、成徳、魏博都是朝廷的了,连一个慰州都没留给他。

比起科举取仕,皇帝陛下在中旨中明令:朝廷吏部,各道、州、县的司吏优先安排转业军人为官。

军人退伍基本形成定制了,但军人转业呢。

《政论》一脉相传,在理论上,将贪官污吏,无良士绅钉在耻辱柱上,为了避免太敏感,给他冠以一个‘地主’的名头。

田地绝收者十之八九,哪怕昭义提供了二十万石粮草,对李克用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良田万亩,阡陌百里的,那肯定就是乱臣贼子啊!

李晔要在舆论上,将土地兼并给制止住,为后面在大唐全境实行递进税制,制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为此,李晔还给它加了一把锁。

李晔从另外一个方式,打通底层百姓向上晋升的通道。

而现在呢

想要授官,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需考评认字,认文书,总不能目不识丁来当官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