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 第114章 小丰收

第114章 小丰收(2/2)

目录

刚赤府地处边关,处事必须谨慎,不能让百姓对朝廷失望,甚至生出怨怼。

他手指一下下敲击着桌面:“法不可废,税乃国之根本,若随意动摇,怕是不妥,后患无穷。”

辛少昌也皱着眉头,与宗乡更为当地人考虑不同,他更知粮税的重要性:“刚赤百姓大多都习惯不交粮税,许多贫瘠的土地,不善耕种的人家,甚至一辈子都没交过粮税。”

顾璋严肃:“那这次就更不能松口,否则日后产量更多了,会不会更心疼那时若再钻空子,就更难管理了。”

许多事情一开始没做好,后来再想做,就难了。

顾璋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眸色变幻,他沉吟道:“这样,”

辛少昌和宗乡看向顾璋,有什么办法能和平的、不出乱子的把粮食税征收上来吗

还是面对一群几乎没有缴纳粮税习惯的,甚至是辛辛苦苦一整年,经历了这么多担忧,对增产的粮食满怀期待的百姓。

宗乡小声劝道:“大人,大伙都盼了好久了,属下去村子里的时候,都能听见大家在说今年终于松快点了,可以买匹布裁衣服,可以去医馆里买点药油,丰收了要杀只鸡庆祝……”

他是从头到尾亲力亲为的,和中途加入的辛少昌不同,和另外三个被威逼着完成指标的县令也不同,他和百姓接触得最多,还能感同身受。

顾璋瞥了他一眼:“你附耳过来。”

宗乡走到顾璋身边,有些好奇地低头附耳,顾璋顺手就拍了一下他的脑壳,看到宗乡吃痛委屈的表情,顾璋舒坦了。

说得好像他跟那些不顾民生的贪官似的,他是这种人吗!

顾璋这才道出刚刚相处的法子。

听到顾璋的话,宗乡顿时面露欢喜,喜不自禁道:“这是真的吗可太好了!”

辛少昌眉头一松,笑道:“真是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没两天。

刚赤府辖下各个村落的百姓,都着急忙慌地敦促村长,扯着大嗓门喊:

“村长,你倒是快点算啊。”

“咱们村到底要交多少粮食税啊,村长可要算仔细点,千万不能算少了!”

“再不算好,装车出发,护送的巡逻队都要被申请完了。”

着急的村民们拖出了三轮车,手推车,旁边摆着一堆堆粮食,都等不及分你我,打算算清楚之后,就马上带着粮食冲入府城!

至于各家要交多少,回来再分!

村长多少年没算这么细致、这么复杂的税了,也是急得额头冒汗,捏笔的手心都汗湿了。

有村里老人出主意道:“算不清楚有个大概也行啊,要不咱们多交点”

村长嫌碍事的挥挥赶他走:“走走走,净会瞎出主意,你这点小把戏,还能糊弄得了顾大人吗”

他可是听宗老爷说了,顾大人一双神眸,全天下的账册都一看便知作假和漏洞。

又过了会儿,总算是算完了,村长连忙说了个数,早就等不及的村民一手扛起一个粮食大包,放到车上,跟拎鸡崽一样轻松,好像浑身都有用不完的力气,“快走快走,咱千万不能落在最后!”

申请到了巡逻队的保护,一路上,村里的壮汉们使出吃奶的力气,恨不得让人力车跑得比马还快!

“冲冲冲!”

“快快快,再快点!”

坐在车上,准备再验算一遍的村长:“……”

这群有力气没处使的混账,他要被颠下去了!

府城里。

顾璋亲自坐镇,验收粮食,严防死守多交的情况!

“顾大人,这是我们村的收成记录,该交的粮食税,都带来了!”

顾璋表情严肃地坐在桌案前,旁边宗乡和一群衙役负责称量,接过这个村递来的记录,他简单翻看。

一个村子这点小账目,他看一遍就心里有数,他提起朱笔,在不对的位置改动两处:“李村长,你多算了足足两石。”

李村长笑容僵硬,他算了好久的,怎么这样随便翻一翻,就能发现他偷偷加了两石

顾璋递给他一个牌子,写上了原本粮税,又写了个-2:“罚你村少领2斗良种。”

李村长笑容顿时变成哭丧脸,想给自己村求情,就被一股凶悍的大力气,撞到了一边。

后头排队的村长,迫不及待上前,一屁股把意图耽搁时间,叽叽歪歪的人撞到一边,豪气干云道:“该我了!顾大人您放心,我们村最老实,绝对不干这种事!”

顾璋一检查,嘴角抽抽,这不是你们老实吧,这是想动点小心思都没这个能力,一眼看去就是好几处算错的。

顾璋无奈,拿着朱笔一处处改正,这个村一共才八十多户人家,他最后改正的数据,足足有二十三处。

不过这个属于能力问题,顾璋也没罚,将粮税数据写在木牌上,递回去,叮嘱道:“回去好好练练,明年还是这个水平,错多少罚多少。”

喜气洋洋的村长顿时脸色一变,赶紧老老实实保证:“我回去肯定好好练,明年绝对不算错了。”

岩武城一个个村子都来缴纳了粮食税。

其余三个县城,顾璋则是交给了三位县令,想来见过了他查账的能力,也不敢糊弄。

等收齐了所有粮食税,顾璋站起来,朗声道:“刚赤府地处边关,所收的粮食不会上缴。在成账之后,大多会送到薛将军军队里,成为当年粮草,助将士们勇武杀敌,斩灭匈奴!”

百姓听了,都觉得心中豪气翻涌,他们即使没能入军营,但是杀敌也有他们一份!

“杀匈奴!杀匈奴!杀匈奴!”

“等以后咱们种出了更多的粮食,直接杀得匈奴不敢再来犯!”

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仇恨,让人团结,让人同仇敌忾,热血沸腾。

宗乡和辛少昌对视一眼,心中叹服。

若以此为挟,要求百姓缴纳粮食税,即使收齐了,怕是也会有些不忿,毕竟自己都吃不饱,军中有朝廷供养,吃得可比普通百姓好。

但是此时此刻,换个说法,让每一个人都与有荣焉,倒是再恰当不过了。

顾璋趁着气氛正好,又笑道:“宁都府送来的良种就存在我身后的府衙粮仓中,我会按照今日发放木牌上记载的数量,对良种进行处理,让其更适合刚赤府土地,三日后,诸位可来此处领取。”

“好!”

“都听顾大人的。”

“您可别累着,反正是明年春天播种,晚上几日也行的。”

百姓们高高兴兴走了。

等过几日,他们就能见到能让他们产量猛涨的、他们刚赤府能用的良种了!

碗口大的麦粒!

金山一样的麦穗!

他们也能种!

顾璋维持威严的面容,在听到临走百姓的议论时,差点裂开,脚步一个踉跄。

这年头,真话没人信,吹牛倒是一大堆追捧,岂有此理!

又过了两日。

周边三个县的粮税都收上来了,安安稳稳地清算入库。

百年难得一见的稀奇事,匈奴退兵后,竟然没有再发动任何攻击,无论抢夺某村的粮食,还是小队兵马流窜偷袭,就连探子都没几个。

这样难得平静的秋,百姓们欢天喜地,但军中将领,顾璋等文人,都能隐隐感觉到不对。

事出反常必有妖,匈奴似乎真的在养精蓄锐。

这反而是最可怕的。

顾璋趁此机会,向薛将军谏言,应当派遣更多的探子前往匈奴查探情况,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薛将军当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即使顾璋不说,他也是要派人去探一探敌情的,顾璋强调后,鬼使神差的,他又多加了一层人手。

探子秘密潜入草原,安插在匈奴里的密探,也都收到消息。

草原秘处。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方圆数里似乎都被震荡起来,四处迸射的泥土、草屑、碎石彰显着极其强劲的威力,灰土尽去,巨石所落之处砸出一巨大深坑,四周奔逃的野畜无一生还。

众人惊悸之时,一道朗朗的笑声传来,其声浑厚,满是豪情:“威力更甚,距离更远,看薛老儿能奈我何”

顺着声音看去,只见一位肌肉虬结、身如铁塔的壮汉,骑着一匹野性未散的烈马急行而来,气势雄壮威武,正是巴蛊乌。

“单于。”鹰钩鼻男子也面带喜色,他汇报:“经训练,五头青牛可运一石,其威势不可挡,距离也远超弓箭射程,如今也不难移动,此物一出,神鬼难挡!”

“按照现在一月一座的速度,冬日暂歇,明年此时,定能集齐10座神器,今日受一时退兵之辱,明年定能百倍奉还。”

巴蛊乌闻言,面露羞辱,神色变化,整个人带着说不出的凶厉狂暴之感:“待我攻破岩武城,便将他薛家人头砍下高悬示众。待我占领中原,登基之日,定要用他头骨盛酒庆贺。”

原本充满男儿气概的身体和面容,在双眼爆发出凶厉的野心和血气后,凭空添了几分邪气,显得有些让人心颤。

周围心腹纷纷半跪,眼中异彩连连,全是对巴蛊乌狂热的崇敬,对这个带他们一统草原的首领炽热高呼:“单于得此神器,必一统天下,登临人皇!”

一众被毒得聋哑、铁链拴着手脚的奴隶,见状吓得趴跪在地,浑身发抖不敢起身。

顾璋检查了一下粮仓里的粮食,他按照比例,兑换出了一些抗旱的品种。

在种子阶段看不出什么来,但是这种品种,根系相对发达,叶片更为狭窄,表皮厚同时气孔小,不仅蒸腾作用弱,成穗率更高。

最为适合刚赤府目前的环境,等明年,双管齐下,定能丰收。

顾璋检查一遍后,就将此事暂时放下。

他又掏出随身携带的钥匙,打开铁锁,进了一间石屋。

石屋里,赫然摆放了一台威力不俗的凶弩。

特制的木架上竟然安放了三张巨大硬弓,后侧有两绞盘显然要用极大的力道才能射出。三弓却只搭有一箭,锋钢为箭矢,利刃为箭翎,硬木为箭杆,竟是要将三弓之力合一的架势!

顾璋检查了一遍,此凶弩材料在京城就备好,他来岩武城不久后就制成,只为针对投石车。

末世最不缺的就是武器,没有异能的普通人什么都能做出来,他恰巧就被求上,讨硬木为弓,其制作过程他还帮了些忙,又有基础力学为底,一路思索,成功复刻。

确认其没有损坏,可以正常运行,顾璋关起门,上好锁离开。

投石车无大忧,他要想想办法,怎么对付巴蛊乌的毒了。

巴蛊乌只要不傻,显然不会用已经用过的毒。

投毒方法也定然防不胜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