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1981:从西游记开始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您不怕杨导找过来拼命?

第一百四十六章 您不怕杨导找过来拼命?(2/2)

目录

王福林说完,还暗暗觉得可惜。

两条线都有道理,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明显的就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段,探春抽的签,先是“必得贵婿”,后面众人又打趣说“王妃”。

周陵这下也犯了难:“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首先一点,海外藩王难道当真称得上贵婿

《红楼梦》后续情节的缺失,造成的最大难点就是收束不明。

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并不相合。

周陵又道:“会不会是王夫人从中作梗”

“不对,不对,如果当真嫌弃探春是庶出,那邬家一开始为何会求娶一个庶女明知探春是庶出,又为何请了管媒婆来求亲解释不通。”

“小顾,不知道你对《红楼梦》的剧本创作有没有兴趣”

按照顾北说的合在一起重新分析,其实说的就是两回事。

再看向顾北的眼神充满了赞叹:“到底是年轻人,思维就是活跃。”

作为宝黛钗凤之外,红楼最精彩的一个人物,探春的结局,一直是红学界争论的焦点,远嫁海外是注定的,但是,必得贵婿一直存疑。

除《红楼梦》本身证据外,还有一条佐证,舒坤《批本随园诗话》中有记载:乾隆五十五、六年间,见有钞本《红楼梦》一书,书中内有皇后,外有王妃……”

这么一说,其他人的思路也被瞬间打开了。

“王导,您这是……要挖墙脚啊您不怕杨导过来找您打架啊”

周陵闻言,猛地站了起来,仿佛眼前层层的迷雾,突然照射进了阳光。

为什么非要拘泥于其中一种结局呢。

《红楼梦》原文中王熙凤曾与平儿讨论过探春的庶女身份,说:将来不知哪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也不知哪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

关于探春的结局,其实曹公笔下已经有了很多的暗线。

但是,结局堪怜,却不生悲。

“另一派是沿海官员的儿子,就像你刚才说的,管媒婆来提亲,不可能提一嘴,后面就没了,所以也可能是粤海将军邬家。”

这下倒是圆满了,当真圆满了。

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只有探春的遭际和王昭君最接近。

周陵试探着说了一句:“难道是因为探春庶女的出身”

所以,探春原本应该有一段好姻缘,也应得一位真正的贵婿,只是阴差阳错,最后被南安太妃认了义女,远嫁海外,正如南柯一梦,空空一场。

姻缘尽毁,造化弄人,最后只能任人摆布。

王福林笑了,刚才确实是他想当然了,顾北可是《西游记》剧组的一员大将,杨婕导演注定不会放人。

“诶,我看你形象也不错啊,对了,之前你还演过乌鸡国的王子,正好来红楼剧组,柳湘莲、贾琏,角色随便挑。”

那老太太的脾气,还不得找他拼命啊!

“行了,我就不勉强了,不过,小顾,往后我们这边要是有需要,你可不能推辞。”

周陵听得一愣,全然不知道,顾北所说的“合起来”,正是他后来研究得出来的结论。

明写水路三千,可谓是字字血、声声泪,分明是探春与家人永诀的口吻。

“可不要太过自谦,之前我们一直在纠结,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你一来,就帮着我们解决了。”

前世的《红楼梦》,对于探春的安排,最终还是远嫁海外藩王,还在前面铺垫了一部分内容,比如国朝在南疆打了败仗,南安郡王身为主帅被俘,为了和谈,赎回南安郡王,王妃便到了贾府,认下探春为义女,让她以郡主的身份出嫁和亲。

顾北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一帮红学大佬因为这点事冥思苦想的,干脆将周陵前世的观点给说了出来。

“那为什么没嫁成呢难道只是因为形势所迫”

现在定下来的几个林黛玉、薛宝钗备选跟顾北都搭不上。

原文第七十回“放风筝”一段,探春所放的风筝是“软翅子大凤凰”,这无疑暗喻探春将来作王妃。

顾北听着也是连连点头,这些内容,都是很多红学前辈多年研究出来的结果,他不过是占了重生的优势。

更明显的暗示是,这个软翅子大凤凰,被天上另一个凤凰绞住,正不可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随后三家风筝线都断了,三个风筝飘飘遥遥都去了。

合起来就是了。

“我就是瞎说的。”

周陵喜不自胜,作为后四十回的编剧,每一位人物的结局,他都要绞尽脑汁,尽可能安排得合理,符合曹公本意。

但白纸构图,想要处处相合,实在是太难了。

刚刚那位说话的老先生也是沉思良久,道:“不错,确实新颖,呵呵,果然是老了啊,困于桎梏,不敢越藩篱半步,好,好啊,初生牛犊不怕虎,合起来,这样才好。”

王福林折节下交,顾北自然是不胜荣幸。

“瞧您说的,有事打招呼,要是剧组有什么力气活,我也随时过来候着。”

这边正说着,谁也没注意到,招待所三楼的一扇窗户后面,有人正关注着他们。

“他来干什么过来挨批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