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马三儿回京(2/2)
尤其是沈单屏,顾北能感觉得出来,是真把他当成亲弟弟一样看待的。
“哟!这身衣裳打哪买的啊”
顾北听了,却没怎么放心上,70台彩电,一台就算赚500,也不过才35000块钱。
“要是不出意外,明天晚上,我特意选的这趟火车,到时候,我带人去车站接,回家之前,我先去找了一个哥们儿,他是钢铁厂运输队的,到时候,他给安排车,直接拉到百胡同。”
拉回来一车萝卜白菜怕是不好卖,可他们带回来的是什么东西
大彩电!
一般人家买不起,可京城还缺有钱人吗
“小北,你先坐,炕上那包里面有我从南边带来的新鲜玩意儿,等我把炉子点上。”
呼……
报出这个数字的时候,马三儿的脸上还满是激动。
马三儿坐在顾北对面,点上根烟,深吸了一口。
“带回来多少”
接着,顾北又跟每一个即将分别的同学寒暄了几句,眼看时间不早了,告辞离开。
马三儿回来了!
东西都卖到南方去了,结果厂里的效益居然还不见起色
像陈恺歌和张国师,基本上已经被他内定成左右护法了。
顾北应了一声,打开炕上的提包,里面的东西还真不少,有没拆包装的衣服,头饰,还有各种小食品。
都在一个圈子里混,而且,顾北已经打定主意,要深扎演艺圈,眼前这些人可都是他未来的资本。
当下这个年代,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也就五六百块钱,想赚到35000,差不多要一辈子。
“列位,我这刚回来,先让我回家歇会儿,咱们有空再聊,天太冷,都回屋吧,回屋吧!”
一些人为了赚钱,根本不在乎铤而走险,干的人多了,上面稽查抄没的自然也多,可是指望的正规渠道消化,或许力有不逮。
“年前就算了。”
说着话,马三儿从人群当中挤了出来,给顾北使了个眼色,直接奔后院了。
叫上李成儒,俩人裹紧了衣服,靠在一块儿,顶着风朝校门口走去。
转眼又是一个星期,这些日子天气一直阴阴晴晴的,时不时的下场雪,温度越来越低,渐渐的已经隐约闻见了年的味道。
有些人平时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真要是把家底亮出来,能把人给吓一跳。
“葛处长帮着联系的车皮,我提前一天回来的,麻杆儿跟着货一起走。”
像马三儿这次带回来的彩电,必定是在规定之外,不过想来,打那批彩电主意的,也肯定不是只有他们一家。
或许李素华也猜到了,这笔生意里面,顾北也肯定参与其中,只不过两地如今的政策不一样,南边大环境已经宽松多了。
“葛处长,就是华姨的公公,人家说了,都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给我开了条.子,否则的话,想都不用想。”
炉子上的水开了,马三儿赶紧倒了一杯。
顾北既然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哪怕心里再痒,也得忍住了。
“出去转悠了一圈,这叫西装,外国人穿的,南方那边好些人都穿这个。”
价钱方面也跟卖给公家商店一样,一台彩电650,这价格要是通过正规渠道,在百货商店买的话,那是想都不用想。
炉子点着,渐渐的屋里有了热乎气。
“行,都听你的!”
等人都散了,顾北这才去了后院,进屋的时候,马三儿正点炉子呢。
顾北正跟屋里待着呢,就听到外面一阵嘈杂声。
“小北,我看那间仓库里好东西可不少,咱们这批货得抓紧出手,赶着过年前,我想再……”
友谊商店里明码标价,不同品牌,不同价位,最便宜的也得一千往上。
本以为不知道有多少困难等着他们,结果,却出奇的顺利。
有李素华的公公出面,马三儿很快就见着了摆满一仓库的大彩电,全都是连包装都没拆的,纸盒上写的全都是洋码子。
只是看着包装……
“哪能呢!”
“同学们,哥哥姐姐们,往后的中国电影可就靠你们了,我先走一步。”
马三儿考虑的倒是很周全,顾北听了也暗自点头,当真没选错人。
“70台。”
服装生意
刚把彩电带回来,马三儿听顾北提起服装,还觉得有点儿瞧不上了。
“小北,你是打算倒腾服装”
顾北一看马三儿的表情,就能猜到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笑着说道:“应该说是服装生意,别人是练摊儿,我们要做的是……批发。”
——
ps:每天四更,一万两千字,求个收藏和推荐,拜谢,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