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这是我儿子(1/2)
在火车上“咣当”了半天一夜,转天下午到了绍兴。
车厢门一开,挤到最前面的顾北第一个跳了下去,重新呼吸到了新鲜空气,顾北瞬间体会到了一种再生为人的感觉,要是再跟里面多待一会儿,他怕是要被那股味儿给浸透了。
“杨导!您慢着点儿!”
顾北来不及多喘几口,赶紧伸手将杨婕扶住,老太太晃晃悠悠的挤下来,刚沾着地就觉得两腿发软,一个趔趄险些摔倒。
“老了,老了。”
杨婕不禁自嘲,要是放在以前,怎么着都不至于,可这一趟折腾的厉害,身子骨像是要散架一样。
“人老不以筋骨为能,现在知道了吧!”
王翀秋跟着下了车,一边活动着手脚,一边笑呵呵的说着。
意思就是,岁数大了要服老,别把自己当成小姑娘,瞎鸡儿逞强。
只是这大实话说的……忒不着人待见了。
杨婕犹豫再三,见张老师也不像客套,再加上天都黑了,就算是去找别的招待所,估计一时半会儿的也到不了。
可当下外地人想要住宿,公家的招待所就是唯一的选择。
杨婕这会儿问起来,不是在揭人家伤疤嘛!
说着话,张老师就要主动帮着顾北提行李。
六龄童张老师这话,真可以说是说道仨人心窝里去了,咣当了一路,就算一直坐着,身子也早就僵了。
十几年后,甚至根本不用自己费心找旅店,往火车站广场上一站,把“我是外地人”几个大字挂脸上,立刻就有大姨过来询问。
顾北想拦都没拦住,他前世看过张金莱的专访,知道他们这个猴戏世家曾有一位被誉为天才的小演员,只可惜因病早逝。
至于那位老人则是他们这次要拜访的南猴王六龄童。
话说到这个份上,杨婕也明白了,明摆着的,老爷子这是要把自己的儿子推荐给她,可是,还没有看到那些绍剧团的小猴子,总得有个挑选比较啊!
现在最想的就是能找个地方躺会儿,舒舒服服的洗个澡,再睡上一觉。
不亏是演猴儿的,脚底下这是架着筋斗云呢。
“算了,杨导演,你们三位要是不嫌弃,干脆就住我们家吧。”
张老师主动开了口。
这地方不比京城,没有出租车,就算是有,普通市民也根本坐不起。
杨婕顿时惊喜的问:“他在哪儿”
“不麻烦,不麻烦,再说这天都黑了,你们还能上哪找住的地方,跟我走吧,我们家宽敞,住得开。”
“走吧!张老师说来车站接咱们。”
最受不了的是,同个车厢里还有一帮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大半夜的,又是朗诵现代诗,又是唱歌的。
“这是我的儿子金莱。”
杨婕缓过一口气,这会儿顾不上休息,便拉着张老师聊起了此行的目的。
“哦!小同志,你好,你好。”
顾北听了,朝张金莱看了过去,见他还是一副低头无动于衷的模样,仿佛说的不是他。
好几次,顾北想要跟未来的六哥搭两句,没毛的孙猴子可不多见,只是人家根本没有说话的意思,偶尔感觉到顾北的目光,也只是脸一红,随即加快脚步。
笑呵呵的打过招呼:“杨导演,累坏了吧!”
一点儿也不像只猴子。
杨婕白了老伴儿一眼,跟着顾北一起清点了行李,确定没有落下的,又一件一件重新挂在顾北的身上。
这可真真是晴天霹雳,从火车站一路走过来,将近半个小时,最后人家说没房了。
嘿!
你又不是个大姑娘,害什么臊啊!
张家住的是老辈传下来的祖宅,全木质榫卯结构,一派江南格调。
这年头哪哪都不安全,带的行李不少,昨天晚上顾北和王翀秋轮班值夜,谁都没睡好,杨婕也没好到哪去。
我去……
招待所距离车站不近,别说杨婕和王翀秋两个年过五旬的老年人,就连顾北这还没到二十的年轻小伙子都累得够呛,两条腿跟灌了铅似的,挪一步都费劲。
这话一说,张老师似乎有点失望,连声说:“有,有啊!不忙,呵呵!不忙。”
“顾同志,早饭都准备好了。”
说着话,张老师又指着那个杨婕一直没有太注意的年轻人。
杨婕没搭茬儿,显然不太看好面前这个腼腆的年轻人。
三人在广场上转悠了十多分钟,终于找见了人。
那可是全国人民的偶像。
现在跟往后不同,再过几年,各种私人开办的小旅社就开始冒头了。
“在那呢,在那呢!”
“那……行吧,张老师,就是要给您添麻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