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小道消息(1/2)
进屋点灯,缓缓将马三儿给的那幅画展开,一看裱功,就知道是好东西,看着够宋,笔墨也好,只是可惜了。
存的人不仔细,上面半张还好,
难怪马三拿着送人都一点儿不心疼。
要是放在老年间,琉璃厂的那帮人还在,把后半截接上,再造个款儿,蒙出去可就是大价钱。
只不过现在做旧的手艺,差不多已经失传了,有些人懂个皮毛,可做出来的东西,找个半吊子来看,也能看出假。
顾北看着前半张画,怔怔的出神,心里已经转过了一百个念头。
笔法有点儿宋代北方画派的意思,尤其是山石……
皴法倒是跟巨然和尚相似,用的都是披麻皴,历史上巨然与荆浩、董源、关仝并称五代四大山水名家,正所谓“前之荆关,后之董巨,辟六法之门庭,启后学之茅聩”。
真要是巨然和尚的画,就算是残了,放上十年,照样能值大价钱。
不过锋处略有不同,明显是后人仿的,再仔细看,瞧出来的问题更多,这画用的是蜜印,而宋代的画用的都是水印。
国家已然打开了门口,京城作为首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外国人虽还没到后来遍地都是的程度,却也不少。
“有个小道消息,听不听”
昨天当着李素芬的面,接了马三的烟,想来家里对于他抽烟这件事已经默许了,口袋里有钱,回头找老张借两张烟票自己买,实在不行就去寻马三儿买高价烟。
低头看看被掰去一块的油条,顾北有些嫌弃,那只手刚刚好像也端尿盆来着。
一听是小道消息,姬培杰立刻来了兴趣。
女孩儿白了顾北一眼,怼道:“你家南南端着尿盆上学啊。”
尤其是友谊商店那边。
嘴怎么这么馋啊!
今天住你家,明天住我家,谁家有好饭就在谁家吃,都快分不清谁是谁家的孩子了。
转天,顾北照例还是在李素芬的唠叨声中不情不愿的起了。
原先都跟着顾南一起,管顾北叫“哥”,可自打上了初中之后,大概是长大了,知道害羞了,刘贝平时见着顾北都是先脸红再说话,姬培杰则是越来越没大没小,直接喊顾北的名字。
没错,为了赚到第一桶金,顾北这小子打算铤而走险,将目光瞄上了人傻钱多的老外。
顾北在心里吐槽了一句,可想到那脆生生的壳,甜腻腻的豆沙馅,也暗暗吞了口水。
大院里的人都知道,姬培杰打小走的就是文艺路线,唱歌、跳舞,外加诗朗诵,小时候每逢周末,必定对邻居们强行慰问演出。
“人家小北去的是电视台,你个烧锅炉的还好意思教人家孩子呢,赶紧的,这炉子怎么都不快,你过来给我瞅瞅。”
说完,跟顾北擦身而过,一路小跑着去了胡同口的公共厕所。
平时抽的烟,都是从姬培杰家里顺的,她父亲是片儿警,平时也负责抓抓无照经营的小商小贩,没收上来的东西,一部分上交,一部分内部消化,烟是从来都不缺的。
“哥!”
“不用。”
历史上,老外没少从中国淘换好东西,一开始是明抢,后来是强买强卖,还大模大样的陈列在他们国家的博物馆里。
可怜啊!
女孩儿说着话,直接伸手从篮子里掰下去一块油条,瞧见了油炸糕,犹豫了着没好意思下手,油条送到嘴边,一口咬下去又酥又脆,唇齿间满是油香。
顾北越发觉得,早一天实现财富自由的必要性。
“问你话呢。”
吃完饭,出门上班,瞧见姬培杰蹲在门口,正搓着她的小手绢。
都是一个大院里住的,李素芬向来与人为善,邻里关系处得极好,端着尿盆抢油条的姬培杰,还有前院吊嗓子的刘贝,加上顾南,三个人同龄,又是同班同学,整天混在一起。
“刚到门口就让姬培杰给抢了。”
出了门,跟李素芬打了个招呼,自然又招来了一通数落。
经过中院的时候,咿呀声还没停,刘家婶子看起来是打定主意要让自己没达成的青衣梦,在他们家贝贝的身上实现了。
加快脚步,脑子里还在盘算着昨天得着的那副画,画是古画,不晚于明,可就是品相不好,
顾北想修的话,得预备好些东西。
“干什么呢站门口半天不动”
“得了!我是指望不上你了,现在就盼着咱家仨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出息的,到时候,我也得孩子的济。”
衣服刚穿好,顾南就推门进来了。
这天还真有点儿冷了。
拿定了主意,顾北将画收好,放在大衣柜里,接着铺开稿纸,杨婕导演交代的任务,让顾北将剧本改编的建议形成文字,明天要交上去。
“你知道什么啊我烧锅炉怎么了烧锅炉也没碍着我养家糊口啊!”
这事要细细的谋划。
深蓝的裤子,帆布鞋,白衬衫,这身打扮算是当下少男少女的标配。
人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无关乎年龄与时代。
“你还真不客气,这是……上学去”
“这怎么还少一块啊”
不过这孩子后来好像也没当成曲艺工作者,倒是成为了内地影视圈第一批演员个体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