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票证时代来临(2/2)
贾张氏阴沉着脸去了阎家,和三大妈说了李家的事情。
三大妈说道:“平安媳妇儿快要生了时间过的真快,一晃的功夫秦淮茹就嫁进四合院儿差不多一年了!”
“一个乡下女人!”贾张氏开口说道:“对她那么好做什么”
“看你说的!”三大妈开口说道:“说不定她肚子里就是徐氏的孙子,能不对她好吗”
贾张氏不说话了。
票证时代来临了。
京城率先进入了票证时代。
成人每月供应面粉24斤,儿童18斤20斤,初中以上学生32斤,工人3238斤,食用油每人0.4斤。
就拿李家来说。
徐氏每月面粉24斤。
秦淮茹32斤。
李平安和李林都是35斤。
四个人每月限额1.6斤食用油。
李家每月可以供给126斤面粉,基本上是够吃的。
每家一个面本、油本。
可以拿着面本去买面。
若是都买成面粉是一百二十六斤,若是还想买大米就按照相应的价格换算,要是想吃杂粮,那就能买的更多。
也可以将定额的面粉量买成粮票,可以拿着粮票到医院食堂或者其他机关食堂吃饭。
四合院儿的工人供给量一般都是35斤。
不过。
刘海中是重体力劳动者,他是最高标准38斤,还有一些限额补贴每月48斤。
李家。
贾家。
何家等几家的供应量都是够用的。
刘海中家里孩子多,不过大儿子刘光齐的标准高,勉强是够用的。
阎埠贵家里有些紧张。
只有他一个工人,三大妈、阎解成的标准也不高,供给还是有点儿紧张。
不过。
要是将就着吃一些杂粮,生活也不是问题。
实行票证没多久。
李平安舅舅徐年达就过来了,趁着肉类还没有限量供应,徐年达给妹妹带过来不少肉。
徐氏说道:“我们家有三个工人,供给量可不少,你们呢,家里的情况怎样供给量够吃吗”
“吃不完!”徐年达说道:“除了家里两个小的全部是工人,食堂的饭菜还很便宜,肉食不少,还用不了多少饭票!”
“那就好,那就好!”徐氏说道。
害怕秦淮茹担心。
李平安特意到惠仁堂那边看了看。
秦淮江和妻子陈慧基本上没有受什么影响。
他们的粮食供给量根本吃不完。
粮食需要票证。
要不了多久其他生活用品可能也会需要票证。
李平安又到百货商店买了一块儿进口手表,还买了一个苏国生产的收音机,了好几百万。
徐氏说道:“你买这些做什么,咱们用的着吗”
“用的着的!”李平安说道:“手表我带着吧,要是到手术室做手术就将它放到口袋里,至于说收音机,你做饭的时候就能听,过段时间淮茹放假后就要待在家里了,听听收音机也能解闷儿!”
这个时候的广播电台已经有不少了。
新华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京城人民广播电台。
还有一些其他地方的电台。
其中就有不少娱乐节目。
虽然李平安对收音机里的广播不大感兴趣,但是让秦淮茹和徐氏打发时间还是可以的。
儿子如此说。
徐氏也不再说什么了。
能看到未来发展趋势的可不止李平安一个人。
阎埠贵这家伙也琢磨上了。
他想买收音机,还想买自行车。
不过。
两种东西都买他是买不起的,最后一狠心只买了一辆自行车。
三大妈叹息了一声说道:“没事儿你买这个做什么,一辆自行车要一百多万呢,咱们家那点儿家底儿差不多都被掏空了!”
“只要自行车不坏能用十几年呢!”阎埠贵说道:“现在能买就买吧,我怕以后就算是有钱都不一定买的着,你没见李家都买了两辆了吗眼见着什么东西都要实行票证了,我就不相信李家没买什么东西,不信你问问徐氏,李家肯定也添置什么东西了!”
趁着徐氏从前院儿经过的功夫三大妈还真的询问了。
徐氏也不隐瞒,说是儿子买了手表和收音机。
“收音机”三大妈叹息了一声说道:“那可是个稀罕玩意儿!”
既然李家也买了不少东西。
三大妈就不再说什么了。
她相信丈夫的眼光,现在连李平安也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三大妈就更相信了。
京城实行票证以后需要用面粉的企业生存环境艰难了不少。
赵婉蓉告诉李平安,现在食品厂想要用面粉也比较难了,还要报告上级审批才行。
她又说道:“我爸说了,他起了公私合营的心思,打算申请了.。”
食品厂和小饭馆儿不一样,需要用的面粉太多了,申请程序要是太繁琐,真的是麻烦。
赵家在食品厂上已经赚了不少钱,没必要再坚持下去。
公私合营以后赵婉蓉父亲就只是一个私方董事,最多再担任一个私方经理,买面买油的事情都由公方经理安排。
前照赚,却是不用太费心了。
而且。
赵父始终认为方便面和辣条还能有更好的发展,若是交给郭嘉,没准儿食品厂的规模会更大,发展到一个更加可喜的程度。
李平安并没有多说什么。
粮食统购统销,几划经济。
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食品厂要是不进行公私合营是很难继续发展下去的。
如果赵婉蓉询问自己的意见,李平安肯定是赞成公私合营的。
即便是再坚持两三年又能如何
到全面公私合营的时候不是还要走这一步吗
没几天。
李平安又听赵婉蓉说食品厂已经公私合营成功了。
六院院长、娄振华、杨厂长,他们都通过各自的渠道将苏国有一批纺织设备要低价出售的消息报告给了上级。
魔都荣家拥有全国最大的纺织厂。
他们派人到京城和侯方城接触了。
通过侯方城联系到了苏国那边的纺织厂。
苏国纺织厂急于将设备卖出去,轻工业转重工业添置其他的设备,以一种很低廉的价格答应转卖设备。
这笔生意还真谈成了。
设备走陆路运输到京城,和荣家的人进行交易过后运到了魔都那边。
侯大从苏国回来了。
他这一趟苏国之行收获不少。
不但找了一个合作伙伴和苏国交易买卖丝绸,还向国内提供了氧气顶吹新技术炼钢法和便宜纺织设备的情报。
侯方城很高兴。
侯大回来以后就找了一家饭店给他接风洗尘。
李平安也被请过去了。
只是。
他刚到饭店就愣住了。
侯大居然带了一个苏国女人回来。
这个女人叫娜塔莎。
据说是苏国一家贸易公司老板的女儿,大城丝绸行今后和苏国的丝绸贸易就交给她们家的公司了。
听说这个娜塔莎还和侯大确立了恋爱关系,坐在侯二身边的彭芳有些不自然。
现在。
她对侯大算是彻底的死心了。
娜塔莎也就二十多岁。
比她年纪小,家里还有势力。
她凭什么和人家争
吃饭的时候彭芳主动提出要和侯二结婚。
她不想拖延下去了。
侯二大喜,和侯大商量着,想要兄弟两个一起成亲。
侯大还没有开口。
娜塔莎居然扭捏着答应了,说是自己愿意嫁给侯大。
侯大也很开心,答应弟弟两人一起举办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