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徐光启(2/2)
他则是去换上一套见客的衣物。
不一会儿功夫,张允修便被领到一处小厅,厅内,徐光启早早在此等候。二人四目相对,徐光启上下打量了张允修,心中暗忖道:好个少年郎!
还有他旁边的那精瘦汉子,一身血气,显然不是什么善类。
二人是如何搅合到一起的
徐光启正思忖间,张允修先抱拳歉意一笑:“徐兄,在下冒昧打扰,实在是不好意思,区区薄礼权当是给徐兄赔罪。”
“呵,哪来的打搅不打搅,我也只是个闲云野鹤罢了。”徐光启摆摆手,盯着张允修说,“倒是公子你,一身贵气,身边跟着的这位兄弟也不是什么善类,想来不是徐某这等闲人才对。”
不过他倒也不发怵,因为他实在实在是没有啥值得别人惦记的。
张允修也情知此举有些冒昧,但他还是厚着脸皮笑道:“我也只是偶尔路过此地,听闻此间有一神童才子,这才进来拜会。”
路过
咱家外边的人不都是你布置的么。
你管这叫路过
徐光启撇撇嘴,虽心中不满,嘴上却笑着谦虚道:“哪里,哪里,我算得了什么神童,不过是一穷酸秀才,靠着些祖业勉强过活罢了。”
张允修闻声扫了一圈,果然见这屋内装饰寒酸。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徐兄饱读诗书,腹中又尽是经世致用的学问,他日若能金榜题名,必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金榜题名,谈何容易,有的人二十岁考中秀才,到死也还是个秀才。”徐光启苦笑着摇摇头。
张允修一听这话,这才想起徐光启虽是集大家之所长的科学家。
但在科举道路上并不顺畅,三十六岁中举人,四十四岁才考中进士。
为了考取功名,足足耗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当然,在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杂书”,放在现在主流的意识来看,对于这种书只有一种评价,“于科举进身无用。”
原本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程朱理学。
后来到了明代中期,陆王心学得到极大的发展,一大批学子官员成为陆王心学的拥泵。
因此陆王心学也成为科举考试的一部分。
偏徐光启对不感冒,程朱理学太过死板,当那书虫他当不来。陆王心学推崇顿悟,那又太过虚无缥缈,不够经世致用。
“徐兄倒也不必丧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世致用的人才自是多有磨难。”沉默了一会儿,张允修安慰道,“徐兄若是不嫌弃,可愿暂且放下科举,跟咱一起行那万里路”
徐光启两眼射出一道精光,直接问道:“公子是谁”
“嘿,你问咱家公子是谁”韩三一笑,指着张允修昂然介绍道,“咱告诉你,咱家公子就是当今首辅的公子,皇上的伴读!尚宝司司丞,新科进士张允俢”
这下,徐光启吃上一大惊。
他没想到张允修竟有这样的来头。
“徐兄不必听他瞎说,你我之间兄弟相称即可。”张允修笑着安慰道。
徐光启的态度变得恭敬起来,他分明的叫了一声“张公子”,张允修知晓,二人之间不知不觉隔上一条深深的隔阂。
没有过多话语,张允修开门见山道:“最迟半月我就要离开松江府,到时候徐兄可愿与我一同前往京城”
“这”
徐光启略带犹豫,张允修接着诱惑道,“徐兄到了京城后,家中供养由我承担。”
“那就更不行了。”徐光启连连摆手。
“为何”
“我徐某虽不是什么富贵人家,但也是有手有脚,怎能靠别人养活”
张允修暗笑这人还是个倔骨头,于是又提议道:“那这样,正巧我四哥的儿子张重润,正值启蒙,徐兄学问练达,张某就厚着脸皮,请你为他启蒙。”
“小公子家学渊源,徐某一介秀才,恐误人子弟啊。”
“你这酸秀才,叽叽哇哇半天干啥,咱家公子这般降下身段,你别给脸不要脸!”韩三咬牙切齿,指着徐光启鼻头骂道,“你若是不去,咱绑都给你绑去!”
“你给我闭嘴!”张允修瞪了眼韩三,韩三缩着脑袋往后一退,张允修才转头看向徐光启,笑着致歉道,“不好意思,是在下管教无方,不过在下也是诚心想请先生为我侄儿启蒙。”
“徐某才疏学浅,怕是难当大任。”徐光启依旧咬着不松口。
“徐兄,你和咱说,你是不是有什么顾虑”张允修急了,激动说道,“你放心,只要你肯教,那臭小子肯定会好好学。”
徐光启没有答话,只坐闭着眼睛坐在哪里。
韩三满脸不忿,捏紧拳头跨步上前,张允修恶狠狠瞪了他一眼,然后冲徐光启拱手说道:“古有刘玄德三顾茅庐,你先休息,明儿个我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