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 第255章 海寇投诚

第255章 海寇投诚(2/2)

目录

他顿了顿,说道:“还有个情况,需报告大将军。尚可喜处死了冯耀,放回了冯耀的随从。”

富川总兵冯耀,世袭广州后卫指挥使。永历帝逃至梧州后,冯耀率兵护驾,从广西富川赶到梧州。小朝廷病急乱求医,试图劝降尚可喜、耿继茂,敕封尚可喜为北平侯、靖北侯。尚可喜已是满清平南王,耿继茂亦有望袭封靖南王,又怎会看上南明的侯爵

朝臣都知凶多吉少,不愿充当使者。冯耀年近七旬,自知来日无多,主动请缨前往广州,行敕封之事。

行至肇庆,大学士何吾驺、大将军岑丹初设宴挽留,劝他不要过去送死,不如留在肇庆号召旧部。

冯耀说,“吾设不往,则欺君。吾今惟知君之不可欺,不知敌之不可说也”。又饮酒数斗,意气甚豪,谓“从此出郊一里,即是天山朔漠。吾老矣,奋三寸之舌宣布天威,但得丁零归命,何必苏武生还哉”。

入清营,冯耀见尚可喜、耿继茂,并不行礼,宣敕曰“立转南来之甲,旋即北伐之师”。

尚、耿二人大怒,然对其胆魄甚为赞赏,反要冯耀到广州城内劝降。冯耀不从,厉声斥责。尚可喜下令将他杀害,刽子手欲去其冠,冯耀说“吾头可断,冠不可去”,慨然赴死。

丹初闻罢,叹息不已,缓缓说道:“可见,大义不衰,忠义之士常在。鞑子武力滔天,终究是域外蛮夷,残暴不仁。只要我们众志成城,鞑子休想夺我汉人江山。”

已是初夏,蛙声四起,金蝉间或呱噪。

冯加礼说道:“冯耀出使清营,另有副使一人,随从两人。尚可喜本想尽杀四人,但金光极力劝谏,保全了剩余三人的性命。

“大将军,金光为尚可喜的谋主,值得我们注意。上次,我们有两个侦侯扮作商贩,到鞑子大营刺探情报,被鞑子捕获。一名侦侯吞药自尽,另一名侦侯被刑讯逼供,将要不支。金光闻讯,私自将那名侦侯放走……”

尚可喜领兵攻进广东,排兵布阵可圈可点。一方面,他本人就是名将,狡诈多智;另一方面,他有个得力的谋士-金光。

金光,原名汉彩,字公绚,号天烛,浙江义乌人。崇祯元年,金光赴京师会试,名落孙山,到山东登州访友,偶遇尚可喜,一见如故。

自此之后,金光成为尚可喜的谋主。尚可喜降清后,金光不愿仕清,屡次潜逃。满清官府几次捕获金光,但都被尚可喜所救。为此,满汉官员屡次弹劾,尚可喜我行我素,依然庇护金光。

“听说,尚可喜挑断了金光的脚筋”

“是的,”冯加礼说道:“金声桓反正时,邀请金光赞襄大计。金光意欲投靠,尚可喜派人追回,挑断他的脚筋。

“金声桓败亡后,尚可喜揶揄金光,说他当时若应声桓之邀,死无葬身地矣。金光回应,说若他果真去辅佐金声桓,金声桓就不会失败了。尚可喜不以为忤,对他信任如故,军政大计必谋于金光。二人关系,大抵类此。”

若说策反尚可喜,自然是天方夜谭。若说策反金光,似乎颇为可行。敌人的软肋往往潜藏于内部,若能策反金光,无疑将给尚可喜致命一击。

“留意金光这个人,找个得力侦侯,想办法接近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