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佛道之争(2/2)
法兰略微沉默,思考有没有陷阱,因为宋真显与张常守不一样,他与自己都是沉浸经书数十载,已经能够深刻的理解经书中的深层含义,也能够将经书中的道理应对现实,不然何以成为高功。
不过这段问话,显然是阳谋,他说的这些戒律确实是佛门的规定。
“看来道兄对我佛门也有些了解,的确,这确是我佛门所持之戒。不过我们并不是要让弟子舍弃亲人。而是认为在凡俗有顾虑是没办法深入的研究佛经的。
因此我佛门收弟子,要让弟子断去凡俗之根,只有六根清净,才能更好地理解佛经。而且我佛门也有俗僧,即在家修行佛法,只要潜心礼佛,不必专求于寺庙,只需要一尊佛像而已。不杀生,佛说:众生平等。在佛的眼里没有好人坏人之分,有的只有对佛的敬意与否。
敬佛者,自然行善事,成善果,得到佛的庇佑,往生后,得以进入清净佛国;恶佛者,自然行恶事,结恶果,遭到佛的鄙弃,甚至于怒目,降下惩罚,往生后,进入阿鼻地狱。”
“正如道兄所言,断舍离,以清静六根,六根既尽,是为成佛,佛者,无情无义,无悲无喜,那又如何维护天下苍生
正是因为有这七情六欲,这人才是人,这也是我们说的人道,此区别于天道,天道无情,人道多清,天常清,人常浊。常清,故而眼高;常浊,故而位低。
贫道观道兄之佛经,其佛之道,与天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可称之为佛道。若是道兄一心成佛,岂不是要舍弃人身
此法,是以佛道统治人道,是贫道万万不敢苟同之道,贫道称之为邪道。
而贫僧之道,是取天道而补人道之不足,推动人道的发展。故贫道并不是要成仙成神,而是修天道,即究极天道,以天道之法,可以救苍生,解万民之苦。
然天道高而深,凡人无法解除,贸然行至,必遭天谴。
为此,贫道之祖师,以一己之力,敕封诸神,以人道之力,辖神道之威,解天道之惑,故而称之为天师。
此为天师府之所立,世人因此而受惠。这是天师府的意义与必要之处。
道兄认为然否。”
法兰沉默片刻,宋真显不仅是在警告他们,不要将西域、贵霜、天竺,以佛国之名,行天子之事的那一套拿到大汉来。
不要干扰大汉的正常发展,不要妄图让佛来代替天,不然天师府第一个不同意,而且会将佛门打为邪道,倾天下之力必会阻挡佛教的传播。
很显然,宋真显是有关于西域诸国以及天竺等国的社会状况的了解的,他甚至在一些使者的手札中了解到,西域有些国家被佛教窃据了国王权力,将全国变成佛国,这也与他在雒阳任过职过,阅读过长安大量藏书有关。
“道兄所言颇具佛理,但是也对我佛门似乎有些误会。贫僧所修无非来世,即往生,佛说:世人多苦,是因为世间苦难多。
今生已经不可改变,为官员的,一直都会成为官员,做百姓的一生都会作为百姓,耕种的一辈子多停止于田间。
但是可以以今生修来生,晓佛经,行善事,此为修行。若是踏上了修行的道路,即可有机会来生入清净佛国,甚至于有大功德者,可于来世成阿罗汉、菩萨,甚至于佛。
故而修佛的人多了,这世间必定会少戾气,少争端,少苦难。贫僧无意于立地上佛国,只愿让世人知道佛陀之意。
至于道兄所言天人神佛之道别,岂不是以道门之法,来规定佛门之戒律。
贫僧闻大汉有古谚,即使是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
佛门自有戒律,道门也有清规,以清规批判戒律,岂不是太过可笑了些。难道道兄是想要欺负贫僧与师兄远道而来,没有同道之人帮助,以大势压我,那么道兄成功了。”
说完,法兰眼睛一闭。
宋真显没想到这僧人还是个滚刀肉,嘴角微微一抽,只好告罪:“道兄说的哪里的话,贫道只是在与道兄争辩一些你我之教义,区别而已。”
法兰似笑非笑。
终究宋真显还是要点面子,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追问。而之后只要宋真显提起佛门的不好,法兰就装弱小,没办法,只好与他辩论一些其他方向的学问。
这一场辩论持续的时间格外的长,从上午一直到金乌堪堪落地。
到最后两人谁也没有奈何得了谁,因为法兰的无赖之举,两人最后打了个平手。
又过了两日,到了最后一场辩论。
法兰以为宋真显已经代表了天师府的最高水平,故而今日十分轻松。
可是等到看上去老态龙钟,但是步伐稳健的何玄寿上台,法兰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因为在有个不成俗的规则,越老,就代表学问越深厚,毕竟人老自然成精。
而何玄寿一开口,便惹得法兰脸色大变,大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