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明靠山王,崇祯认我当大哥 > 第34章 民变趋势

第34章 民变趋势(2/2)

目录

因为魏忠贤到达江南之后,先拿的盐税开刀。

而江南地区灶户众多。而灶户与乐户、疍户一样,都是太祖时候就定死的,世世代代子承父业只能做同一件事。

乐户供人取乐、疍户捕鱼为生,而灶户则负责制盐。

其实说起来魏忠贤收取盐税,跟这些灶户是没有太大的关系的。

因为朝廷规定,灶户生产的盐分为正盐和余盐。

正盐每引定额大约四百斤,称为大引;

而余盐定额每引二百斤,称为小引。

正盐由官府出成本价收购,相当于是后世的委托生产。

只不过后世代工也是要赚钱的,而灶户们的正盐不赚钱,这不赚的钱就算是灶户交的盐税了。

而余盐则是按照每丁每年缴纳二十八引正盐之后剩余的食盐,这些食盐每引的收购价是正盐的一倍,但数量却要少一半。

而官府在收购食盐的后,再加价批发给盐商赚一波,也可以视为盐税的组成。

盐商拿到盐之后,运到指定区域和指定商铺销售,百姓购买食盐的时候,除了盐本身的价格还要按照二十比一的比例现场缴纳盐税,这又是一波。

所以盐税的组成分三个部分,灶户、盐商、百姓。

但组成这样一个税收循环的前提是,没有私盐的出现。

所谓私盐,也即是盐商绕过官府直接向灶户收购余盐,然后不在指定区域和店铺售卖,而是直接买给百姓。

这样一来,官府便赚不到卖盐引的钱,也收不上百姓买盐的税。

甚至私盐的泛滥还会直接冲击官盐的销售。

试想,盐商直接从灶户手上收购余盐,就造成官府除了正盐以外收购不到多余的盐,造成库存不足,库存不足便无法售卖更多的盐引。

而百姓也更愿意购买私盐,因为不用交税,哪样官盐便没人买了,交税的人少了,同时也导致使用盐引的盐商销量下跌从而减少从官府手中购买盐引。

私盐的泛滥,简直可以说是全方位打击了朝廷的盐税收入。

所以魏忠贤想收盐税,就要打击私盐。

然而盐商会愿意交税买盐引么

显然不愿意。

于是便有人暗中鼓动灶户,说朝廷要收盐税就会禁止你们贩卖余盐。

而官府的余盐收购价格,又跟不上私盐的价格。

这些灶户为了多卖几个钱,自然是不乐意禁止私盐的,否则谁跟他们买余盐

但其实早在万历年间,官府就实行了纲法。

所谓纲法便是改专营为民制,官府除了保留正盐的批发之外,允许盐商直接从灶户手中直接收购余盐,自行销售、运输等。

但要从灶户手上直接买盐,也是需要盐引的,只是这盐引的价格就比从前的价格贵的多得多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