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第二堂课(2/2)
此时,可算是找到“诉苦”的人了,许广陵把他当时的搜索以及郁闷,都一股脑地倾倒了出来。
听他说完这些,书房里,两位老人家都是哈哈大笑。
笑完,章老微微摇头,不知道是在对什么表示不置可否,然后宕开话题,这般对许广陵道:“拙言,你对中国古代历史熟不熟悉?关于中原和游牧民族互动关系的?”
听章老这么问,许广陵心中略有所会,然后道:“不是很熟,但是大体了解一些。”
话题的最初,肯定是从秦始皇开始,这位被尊为“祖龙”的一代始皇帝,遣七国又或六国民众,也可能只限于壮丁,修筑长城,拉开了御敌(游牧民族)于外的第一步。
但事实上以当时大秦的国力,是没有必要修筑长城的。
游牧民族?
来多少打多少!
不,应该说当时的游牧民族应该是望大秦而风逃。而如果是出于为后世考虑的话,那也完全不必大规模地发动民众修筑长城,步子缓一点完全是可以的。
所以也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修筑长城其实不是为了御敌,至少这不是主要原因,更可能只是顺带的,无可无不可。修筑长城的真正原因,是“耗六国壮丁,使无复反。”
简单地说,这是为奠定一个真正的大统一帝国而消除内在的最大不稳定因素。
是“着眼现在,放眼未来”、“手段残酷,战略高明”的一大国策。
当然了,许广陵对此并无深入了解,更无定向研究,所以也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秦之后是汉,汉朝没有秦朝那么牛逼,并且也首开了“和亲”之例,历史上极其有名的“昭君出塞”便发生在这个时期,许广陵以前北地之游的时候还出于好奇特地去游览参观了一下王昭君墓,也就是所谓的“青冢”,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
综合整个汉朝来看,中原这边还是占了主动之势的,一旦度过了开国之初的虚弱期,游牧民族那边便完全不是对手。
汉之后是三国。
三国之后,就是“第一次中原之衰”的“五胡乱华”,然后中原大地,进入了漫长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混乱局面,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所谓的“六朝”,也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虽然因为父亲的关系,许广陵对这个时期的华夏历史有较多的了解,但也依然是一头乱麻。
因为那个时期,真的是太乱太乱了!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人,根本搞不清楚那两三百年间,如走马灯一般的政权更迭,“城头变幻大王旗”,这句话是说得一点都不假的。
然后就是三国演义里的那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隋朝如之前的秦朝一般,再次聚拢中原,完成初步统一。
然而它的命运在某一点上也和秦朝极为仿佛,那就是二世而亡,实为后面王朝的马前卒、王前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换花。”——当然了,它们本身肯定是没有“更护花”这么一种高尚情操的。
隋之后是唐,唐之后中原版块再碎,碎为五代十国。
然后宋再次收拢。
宋之后,又碎,而这一次碎,就不再是“国破山河在”了,而是国破,山河也沦落游牧民族之手。这是华夏中原大地,第一次真正地易主。而后由元到明,又由明到清,然后再由清到现代。
这几千年历史,简直就是斗地主。
喂牛的与喂马的,不是南风压倒北风,就是北风压倒南风,大家轮流坐庄,排排坐,吃果果。——当然了,真实的历史,远没有这般轻松,而是伴随着“宁作太平犬,莫为乱世人”的深沉浩叹,其间的不知多少悲苦惨痛,不必多说。
许广陵将他粗浅了解的这么一种情况,对章老简单回道。
==
感谢“红尘俗事任我逍遥”的推荐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