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从东2到东41(2/2)
李暮放下纸笔,前往医院。
到了地方后。
他让关建民提着准备好的礼品,走上在住院区的3楼。
刚刚到走廊。
就瞧见了个熟人。
郭默一扭头,也看到了他,惊讶道:
“咦,你怎么先来了”
虽说李暮带了副眼镜,但还是被他一眼就给认了出来。
“听您这话,您知道马军大哥来了”李暮好奇道。
大过年的,国科院的院长会出现在这里,本身便不同寻常。
郭默点了点头,道:
“马军同志前不久才结束任务,随后在军方的安排下,调来京都的单位工作。”
因为是在外面,所以他并没直接说是玄鸟-1通用直升机的测试。
不过李暮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只是他还是意外之处,问道:
“调来京都”
“没错,说起来还和你有关,具体的等后面我再和你说。”郭默道。
他刚刚说完这句话。
走廊靠里边的一间病房,一道身影小心翼翼地屋内退了出来。
“马大哥。”李暮一边摘下眼镜,一边喊了一声。
听到有人喊自己。
马军回过头。
看到是李暮后。
他的眼中闪过惊喜之色,快步走上前,道:
“李顾问,您怎么知道我来了!”
“等等,这不是昨天送我来的那位先生吗,难道您就是昨天晚上把车让给我的那个人!”
“我竟然没有认出来,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认出李暮之后。
他又看到了旁边的关建民。
剩下的就不难猜了,很快他便反应过来昨天将车让给自己和妻子的好心人是谁。
“您当时着急送嫂子来医院,认不出来也正常。而且说起来是我应该向您道歉,答应了您的事情一直没有去做。”李暮道。
闻言,马军连忙摆了摆手,道:
“李顾问,您跟我道什么歉啊,不着急的,我的只是小事,您的才是大事。”
他虽然文化不多。
但也知道李暮时间的宝贵。
若非全心全意地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研究上,夏国这两年不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您不怪我就好。”李暮笑了笑,又道:“对了,孩子呢,您一块带来了吗”
“带来了,在他妈旁边守着呢,三个都刚刚睡着。对了,是个女孩。”马军满脸幸福道。
李暮和郭默几人都笑着道了句喜。
旋即,他道:
“我们就先去一旁说会儿,等他们醒了再去看看。”
一旁的郭默自无不可。
……
众人来到旁边一间空病房。
一坐下。
李暮便问起了马军要调去哪个单位。
不过即便是他开口。
后者也没有立马回答,而是将目光看向了郭默。
见状,李暮道:
“马大哥,您不用看郭院长,他又不是您的领导,没什么好担心的。放心,我绝对不出去乱说。”
他说完后。
马军还没说话。
一旁的郭默便好笑道:
“谁说我不是马军同志的领导了。”
“既然你那么想知道,提前告诉你也无妨。”
“这次他过来后会在新成立的研究基地工作,至于是什么基地,你应该知道吧。”
他刚刚说完。
李暮的眼睛便猛地亮了起来,道:
“新的研究基地建好了”
“日夜赶工,算是基本落成了,以后你大部分的研究任务的制造工作,都会往那边转移过去。”郭默道。
威龙-1战斗机、玄武-1主战坦克等等研究项目,一直放在京都搞是不可能的。
外部威胁不说。
万一出现点什么意外,很容易走漏消息。
李暮道:
“地方在哪儿,等下午咱们就去看看!”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看这个研究基地了。
“下午去肯定不行,路程可不近,要往山里走七八个小时的功夫才能到。”郭默道。
为了保密,这种研究基地一般都是放在深山老林之中。
李暮道:
“那还是算了,太久了,等我回来再看吧。”
去一趟七八个小时,来回差不多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仅仅是干巴巴地跑过去看一眼,未免有些不太值当。
有着功夫,还不如去搞研究。
郭默不禁哈哈大笑,道:
“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
众人聊了好一会儿。
等到马军的妻子三人醒来。
李暮和郭默简单地慰问后。
便告辞离开。
……
来到雷达研究所。
虽是年节。
所里还是有很多研究人员,在岗位上继续着自己的工作。
李暮走进大门。
正准备去找彭时录。
便看到了黄伟旅和胡旭华等从波海造船厂而来的人迎面走来。
发现他后。
这些人跑得那叫一个快,二话没说就把他给围了。
手里拿着洗完的饭盒,刚刚吃完午饭的胡旭华一见面,便道:
“您可算是来了啊!”
“这是怎么了”李暮愣了愣。
胡旭华解释道:
“我们都等着您来主持研究工作呢,没有您在,潜射d弹的进度慢得和龟爬的一样。”
“哪有那么夸张。”李暮哭笑不得。
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
听到这话,周围的多数人都微微点了点头。
还有剩下的少数。
头点得“唰唰”生风。
一旁的黄伟旅道:
“是没有那么夸张,不过也差不了多少。”
“我们在d弹技术、潜艇平台、水下发射系统方面,都遇到了不少问题。”
“d弹想要在水下承受高压,首先就要求弹体结构强度极高。还有水下点火技术……”
他飞快地和李暮汇报着这段时间他们的研究情况。
有方案归有方案。
不代表他们的研究,就一路畅通无阻。
在技术、工业、资源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的情况下,研究潜射d弹这种复杂的工程,从来都不是易事。
“结构强度的问题,我们可以研发高强度的材料来解决。”李暮想了想道。
采用低合金高强钢,再通过添加镍、铬、钼等元素,能够有效地提高抗压和抗拉强度。
黄伟旅继续问道:
“那您觉得,我们是往金属材料上走,碳纤维上走,还是钛合金上走呢”
金属材料、碳纤维和钛合金。
三者各有优劣。
论成熟度的话,肯定是金属材料更好,而且成本可控,可靠性也搞。
不过钛合金的耐高温、耐腐蚀效果好。
而碳纤维也具有强度高、疲劳性能优异等优势。
当然,要是看成本的话。
那么没说的,肯定是金属材料。
毕竟钛合金和碳纤维,一个比一个的贵。
“金属材料就行,我们可以利用电渣重溶技术去减少杂质、提升均匀性,从而增强合金钢的性能。”李暮道。
黄伟旅有些顾虑道:
“可是我们现在的电渣重溶技术才刚刚起步,恐怕难以生产出足够潜射d弹使用的合金钢吧。”
夏国的电渣重溶技术,是从老大哥那边引进的。
在其撤走援助之后,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这个不是问题,我来解决。”李暮直接道。
搞一台小心电渣重溶试验设备,对他来说十分简单。
黄伟旅竖起大拇指,道:
“我就知道李顾问您能行!”
旁边的胡旭华,以及其他专家和教授们,也是不由一阵猛夸。
要是别人说这话,他们肯定以为是在吹牛皮。
毕竟电渣重溶的问题,夏国搞了几年都没有突破性的成果。
但说这话的是李暮。
那么他们没有一个人会不相信,李暮做不出来。
“只是提前做了一些研究而已,我们接着说其他问题吧。”李暮摆了摆手,道。
马上要离开京都。
在这之前,他必须要研究的事情都安排好。
闻言,黄伟旅等人赶忙拿出小本本,开始记录起来。
……
了2个小时的时间。
李暮从结构设计优化,讲到发射筒密封,再到弹体内部密封,再到金属镀层、牺牲阳极法。
通过这些。
材料的强度、密封和抗腐蚀问题,基本都能得到解决。
做完了这些。
他才继续去找到彭时录,了解了一下对于小型化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研究情况。
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相当顺利的。
彭时录道:
“按照预计,再过半个月左右,我们应该就能完成研制,将雷达拿出来。”
这个消息对于李暮而言,还是非常值得高兴的。
有了小型化的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首先就能将机载雷达的问题解决大半,还能为推动d弹制导技术的发展做准备。
……
在雷达研究所这边忙完。
时间已经是下午3点。
李暮紧接着又继续前往半导体研究所,指导04型个人计算机的研制。
也就在他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
大洋的另一头。
帝、大嘤、高卢鸡等o阵营,在联合会议上公开声讨夏国研发“大规模杀伤武器”。
矛头所直指的,正是机械狗和天基动能武器。
虽说这个理由,联合会议上的各国都觉得有些离谱。
这种一听就非常高端的东西。
要说是红色联盟搞的,他们还可能信一下。
可你说是夏国
简直就是明晃晃的污蔑。
不过不管信不信。
帝牵头。
作为小弟的o各国,只能迅速跟上,纷纷在外交场合发声,斥责夏国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行为。
同时声明:
“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阻止世界陷入‘危机’当中。”
一时之间。
夏国在国际局势上的处境,变得危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