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三国练神功 > 第231章 骂名我来担,再苦一苦孟德

第231章 骂名我来担,再苦一苦孟德(1/2)

目录

“嗯杨叔大是不是对奉孝你透露了什么”

王景和荀攸闻言皆是一惊,杨弘这枚棋子,当初还是他们一起动手收伏,然后安插回袁术身边的。

没想到这次却是立了大功,在关键时刻带来了关键的情报。

郭嘉收敛神色,表情肃穆:“袁术虎踞南阳,坐拥重兵,手下一干文武重臣实力不容小觑,加上宛城地处荆北,位置特殊,所以想要拉拢他的人不在少数。后将军府的门槛,几乎要被各方来使所踏破。甚至我还听杨弘说,陈宫为了求见袁术,竟然钱买通袁耀的三位姬妾,这太不正常了。”

荀攸只是略略作沉思,当即明白此话何意:“奉孝,你认为曹操早就决定了要与袁术联手只是一直在隐瞒我们”

王景听了之后,也是感慨曹操不愧是曹操,明明已经做出了选择,却还是要在战术和战略上进行欺骗,让自己误以为他不想去打荆州,不愧是曾经制霸三国的奸雄曹操。

“难怪奉孝你半途折返,原来是已经看穿了曹操的战略,但这不能说明陈宫为何甘愿冒险也要杀你。”

王景好奇的是,陈宫想杀郭嘉的理由。

要知道,郭嘉可是自己麾下的军师祭酒,身份何等重要

曹操不可能冒着触怒自己的危险,刺杀郭嘉,而陈宫也是顶尖谋士,更知道这样做弊大于利。

郭嘉语气笃定说道:“因为我在宛城,看到了刘表派出的使者。”

荀攸露出惊容,讶然问道:“宛城是荆北重镇,南阳的人口和土地,更是刘表必夺之物,事关统一荆州的大业,刘表明知道派出使者毫无意义,袁术与他必有一战,而且还是死战。双方根本没有任何妥协的可能,他为何还要这么做”

郭嘉双眸一闪,仿佛有电光在涌动:“因为刘表派出的使者,根本不是去见袁术的。”

“不是见袁术的难道……”

王景和荀攸,经郭嘉这么一提醒,顿时想到了某种可能。

郭嘉点了点头:“没错,刘表的使者,要见的人是陈宫。”

随后郭嘉为王景解释说道:“他们二人为何要冒险在宛城见面很简单,因为许县是曹操的大本营,而他们双方密谋之事想要摆脱曹操的监控,就只能离开许县,找一个不容易引人怀疑的地方见面详谈。而出使宛城,就是最好的遮掩。”

听到这里,王景终于明白了陈宫这么做的原因,随即面露讶然之色:“曹操想要联合袁术,对刘表动手,可他却不知道,陈宫早就与刘表暗中联合,要对他动手!”

这个情报,太惊人了。

纵使是知道曹操必然会与陈宫反目成仇的王景,此刻都有些惊疑不定,忍不住追问郭嘉:“奉孝,消息准确否”

“本来嘉亦只是怀疑,但为防不测,还是决定提前返回好将信息带回。而在昆阳,陈宫仓促布计也要前来追杀,让嘉更加确定了心中的猜想,陈宫一定是担心我看破了他的计谋,才会如此不顾一切。”

荀攸则是庆幸:“幸好奉孝你出发之前,主公为了以策万全,特意调来了暗卫之中的精锐随行,又让子峻暗中保护,否则此行后果难料啊。”

“现在局势已经明朗了……”

王景根据郭嘉带回来的情报,很容易就分析出豫州和荆州各路豪杰所属的阵营,以及他们的态度。

郭嘉指了指地图上,豫州北部的方向说道:“梁王刘弥如今迫于压力,已暗中向我军投诚。而陈王刘宠,与陶谦却是站在同一阵线,不会轻易臣服。”

随后郭嘉又指了指许昌方向:“许县,曹孟德龙游浅水,困守一隅之地,有志难伸。此人雄心壮志,为了打破僵局势必会寻求一个战略上的突破口。而为了剪除后顾之忧,他唯有依附袁术,得汝南袁氏的资助,才有三分可能成事。”

原本的天下格局之中,是陶谦依附袁术,刘宠拥兵自重,而曹操则是归属袁绍阵营,因此双方冲突不断,彼此互相敌对。

历史上,陶谦派出张闿去护送曹嵩一家,这件事情也很可疑,不过陶谦估计没想让张闿杀人的,顶多是劫持曹嵩当人质。

奈何张闿直接杀人越货,最终导致了曹操的老爸曹嵩及一堆家人奴仆尽数横死,这仇结大了,再加上双方本就敌对,曹操才发狠攻打徐州,屡攻不胜,一怒之下才搞起了大屠杀作为报复。

不过现在王景占了兖州,横霸中原,直接拦住了袁绍南下的道路。

更不用说如今冀州内战,袁绍强攻邺城仍未得手,根本无力南下作战。

因此曹操和袁绍的盟约已然失去了意义,这也是曹操不得不转投袁术阵营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有趣的是,原本属于袁术盟友的陶谦,因为没了袁绍的威胁,反而对袁术起了别样的心思,大有另起炉灶制霸徐州的架势。

虽说这也算不上叛变,但双方的关系显然和之前不一样了,为此陶谦渐渐和刘宠勾肩搭背,毕竟两人都是保守派,一起抱团取暖互相照应也属正常。

荀攸对此看得分明,不由生出感慨:“我军强横,已显露霸主之姿,荆、徐、豫皆为大州,人口繁盛,文化荟萃,却不能勠力同心共抗强敌,迟早要被我军逐个击破。”

王景将目光投向郭嘉,问道:“孟德与陈公台若真起了内讧,你认为他们二人之中,谁会最终胜出”

郭嘉想了想,语气笃定道:“若无防备,曹操必败无疑。”

“哦,这又是为何”

“陈宫出身世家,乃东郡名门,背后又有刘表支持,倾荆州之力来犯,曹操只有一县之力,纵使身边聚集了不少猛将,恐怕也难以抵挡。而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其实不是陈宫与曹操两人的能力与智慧,而是他们背后的势力。”

在郭嘉看来,世家和豪族,才是这场乱局之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历史上曹操被陈宫和张邈背刺,杀边让就是导火索,但真正的原因,还是曹操的一些施政举措,利于他的统治,却不符合世家的利益。

而刘表的背后,则获得了大量荆州本地世家和豪族的鼎力支持。

这就意味着,刘表和陈宫,代表着豫州和荆州的世家势力,而曹操仅仅只有他自己,孤掌难鸣,势单力薄。

这样的局面之下,失败几乎已成定局。

王景笑着看向郭嘉:“奉孝就这么笃定孟德会饮恨败北吗”

郭嘉也笑了,意味深长地看向王景:“若主公不出手,曹操必败无疑。”

“若我出手呢”

“那主公想要谁胜出,谁就能在这场赌局中大获全胜。”

郭嘉轻笑一声,小小地拍了一下王景的马屁,不过这话倒也是实话实说,毕竟王景如今是帝朝最强大的诸侯,还手握天子,坐拥朝廷大义,对其他各路群雄不说生杀予夺,但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王景闭目思索了一番,心中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要帮曹操还是帮陈宫,看的自然是帮谁对自己更加有利。

如今的兖州,尚有不少内部的“沉疴旧疾”需要一一拔除,在处理掉许汜等守旧派的世家豪族之前,实在不宜对外用兵。

此前陶谦派孙观过来挑起事端,还有许汜私底下搞的小动作,王景都并未选择动手,更何况是大规模出兵攻入豫南了。

且不说陈王刘宠拥兵十万之众,单单是襄阳和樊城这两座超级坚城,其地利优势就让人十分忌惮,王景绝不希望这样的战略要地继续被刘表把持在手里。

明朝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湖广方舆纪要序》中,就结合历史事件,系统论述了湖北的地形,一针见血地指出“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故曰重在襄阳也。”

所谓腰膂,指的便是人之腰背。

襄阳为天下之腰背,其地处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狭长通道的核心位置,是中原地区南北陆路交通的重要中转站,还是沟通中原和长江的水路航运的关键节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