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三国练神功 > 第215章 马踏联营,东莱猛男

第215章 马踏联营,东莱猛男(1/2)

目录

王景进驻兖州之后,南征北讨,西逐黑山军,东平青州众,一路马不停蹄终于成功镇压叛乱。

整个兖州都因为王景的到来,而脱离了险境,焕发了新的生机,各处郡县的百姓,无不夹道欢迎,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荀攸锐利的视线,落在了刘翊的身上,压得他肩头沉重,说出的话,更是如巨锤一般,砸在他的心头:“我主一心平叛,为朝廷尽忠,为百姓谋利,所作所为,天地共鉴。”

“张孟卓和张孟高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随即荀攸话锋一转,语气也变得凌厉起来:“兖州之民,谁不受我主扶危济困之恩然张孟卓,张孟高二人又是怎么回报的此二人竟趁着我主不在昌邑,暗中调动兵力,最后更是叛逃。子相兄,你来说说,这是何道理”

降而复叛,道义有亏。

刘翊是真君子,因此被荀攸的话怼了个有口难言,根本找不到任何替张邈和张超兄弟二人辩解的理由。

见刘翊精神低落,不发一语,荀攸便是趁热打铁:“子相兄,巨石炮已抵达阵前,我主更是因为张孟卓与张孟高两人的背叛而怒火攻心,若非我竭力苦劝,破城之后,汶阳恐怕就要被杀个鸡犬不留了。”

荀攸随意扯了个谎,说巨石炮已经运了过来,又虚言恫吓一番,扬言要屠城。

没想到刘翊还真的被他给吓到了,心中权衡了一番,发现无论如何汶阳都难以坚守得住。

不希望部下白白牺牲的刘翊,最后还是选择了向王景投降。

咿呀呀

等王景率军抵达城外时,汶阳城的大门豁然开启,而谯楼上旗杆,也换下了张字,换上了王景的王字军旗。

荀攸迎面带笑上前迎接王景:“主公,幸不辱命,属下已兵不血刃拿下汶阳。”

“哈哈,战鼓声还未响起,公达便已经扳下一城,立下首功,此举必能大大鼓舞我军士气。”

“此全赖主公神威盖世,否则攸纵使攸有三寸不烂之舌,也难以说动刘子相献城而降。”

荀攸谦虚的笑了笑,他是个低调的人,因此并不居功。

随后王景又问起:“刘子相人在何处”

“主公想必是打算从此人口中探听关于张邈军的内部情报吧放心,属下已将此事办妥。”

荀攸早就问过了刘翊,通过询问而掌握了大量关于张邈军的情报信息:“主公,张氏兄弟二人拥兵超过三万,但大多都是地方乡勇和所谓的江湖游侠,战力并不强,甚至因为缺乏擅长统兵作战的名将,可谓不堪一击。”

两万多人对阵三万人,看似数量差距不大。

实则不然!

在冷兵器时代,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士兵,只要营养充足,就能与疏于训练,临时征召的地方乡勇拉开巨大差距。

更何况王景组建的神武军征召标准起步就是武道一境的武者,队率以上甚至都是拥有武骨的锐士,与寻常士卒的战力相比可谓是云泥之别。

三千神武军,轻易就能横扫张邈和张超的所谓三万大军,对方面对神武军的锐士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因此从刘翊口中得知奉高守军只有一万,而且大多战力不济的情况后,王景立刻下令出兵,一路沿着汶河发动进攻,甚至还把奉高城也给围了。

济北,博县。

听闻汶阳不战而降的张超,脸色吓人。

他深知此时必须出兵援救,一旦让王景拿下泰山,那么济北是必然保不住的。

只见博县的城门缓缓打开,八千兵马从城中鱼贯而出,于城外列阵。

平日里都以文士身份示人的张超,如今身披战甲,杵在众人身前,目光,满是萧瑟和惆怅。

只因为他心里头很清楚,如今的博县很难再撑住了,哪怕一日,城中兵马几乎已成强弩之末。

若是王景调集麾下兵马,然后再用巨石炮发起雷霆一击,怕是一日之内,巨平县就要陷落敌手。

说句实在话,眼下的北军强横无敌,哪怕自己能够侥幸击退王景几次,对于扭转战局也无济于事。

而张超也不不认为自己会败,更不认为大哥会败。

在他看来,眼下的奉高城还掌握在董访的手中,只要奉高不失,泰山郡就可保无虞。

而自己如今驻守的博县,只不过是泰山郡与济北郡之间一座小小的县城,它的陷落与否,与整个青兖大局无关。

之所以张超选择倾巢而动,是因为打赢了不必守,而一旦打输了,则万事皆休。

因此就连张超的手下都建议绕后拿下汶阳,斩断神武军的粮道。

张超希望将汶阳,变成王景军的坟墓。

到时候,王景所统帅的几万大军,就成了只能独自奋战的孤军。

而孤军的下场,通常也只有一个,就是全军覆没,死无葬身之地!

但张超也很清楚,如果被王景得知了自己的兵马忽然间出现在汶阳,他必然不敢再行攻城,必然会用尽全力回头与自己作战。

张超心中已然计划好了要如何且退且战,与王景周旋到底!

然而张超一头扎进汶阳,欲断王景后路的时候,却遇到了守在这里的太史慈,以及两千守军。

“谁为我拿下此城”

“达愿为府君拿下此城!”

张超麾下勇将杨达手持双锤,昂然出列,其身材魁梧,声如洪钟,一身武道四境的修为放在泰山郡足可称得上是出类拔萃。

“若能破敌,吾重重有赏!”

“谢府君!”

杨达闻言兴奋不已,他出身寒门,之所以投效东平张氏,为的就是获得修炼资源,在乱世中出人头地。

只见杨达手中双锤猛然互击,声音激荡十里,单骑冲至汶阳城下便开始叫嚣:“尔等鼠辈,可敢出城与我一战!”

城头前,受到挑衅的射声营士卒纷纷大怒,其中三位能开六石弓的神射手更是抬手便射,一时间锐响破空,劲风呼啸。

然则数十道箭矢皆被杨达挥舞双锤挡下,同时口吐狂言:“哈哈哈,弱,真是太弱了,你们没吃饭吗!如此软弱无力的箭术,也想杀我”

就在这时,太史慈动了。

只见他面容冷峻,双瞳锐如鹰眸,蹇硕而修长的双臂猛然发力,将手中古朴的红色长弓拉至极限,弦如满月!

箭矢离弦而出的刹那,天地无声,万籁俱静,惟有一道绚烂的白羽箭如流光过隙一般,穿过杨达的身体。

噗呲

杨达身上的宝甲竟被一箭洞穿,血肉撕裂之后,他才听到箭矢的破空之声。

“这是……什么……箭术”

雄壮的身体轰然倒地,难以置信的表情凝结在了杨达的脸上,他还没来得及在乱世中书写属于他的故事,人生就被画上了句号。

“万胜!万胜!”

太史慈一箭射杀敌将,极大地鼓舞了射声营的士气。

而在城外,张超亦是面露骇然之色:“杨达有四境修为,兼武骨大成,怎会连一箭都接不住王元旭麾下竟有如此猛将,此人究竟是谁”

杨达虽被杀死,可张超已经无路可退了,只能硬着头皮发起攻城,不过他本人已经不敢靠近城墙三里范围,生怕被太史慈一箭射杀。

连续数日攻城,死伤了上千人,反倒是军中十余名三境的武道高手皆陨身于太史慈箭下,东平张氏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手死伤大半,可谓伤筋动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