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三国练神功 > 第156章 先定一个小目标

第156章 先定一个小目标(2/2)

目录

王景的北军虽然勇猛善战,可弱点却也极为明显,说白了还是人数太少,底蕴不足,难以处处布防。

此前能够大败联军,靠的是虎牢天险,逼迫联军主力云集于一处,再以吕布出其不意切断联军后路,断了联军的粮草供应,才一战而定乾坤,大获全胜。

可一旦离开虎牢关,豫州和兖州都是大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如此开阔的地盘,王景就算占下来也必定守不住。

“公达认为东进不可取,那西进又当如何”

荀攸没有说话,而是视线投向缩在一旁偷懒的贾诩,笑着催促道:“文和又在摸鱼了,你出身西凉,又随董卓征战,想必对那里的情势了然于胸。”“唉,真是误交损友,遇人不淑啊。早前你来找我询问关于西凉之地的情报,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反正诩所知之事,公达也都了然于胸,正所谓一事不劳二主,你为主公解惑不就好了吗又何必来询问我的意见呢”

贾诩脸上写满无奈。

荀攸却是不打算放过他:“文和你毕竟是西凉本地人,我一个外人,总归没有你说得清楚明白。”

贾诩无奈,只好亲自为王景讲解西凉的实际情况:“主公,长安关中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周朝起,便为王业之基,素有得长安者得天下之称。若是我军西进,拿下长安其实不难,难的是如何应对羌人的叛乱。”

羌族部落最初都都臣服于匈奴,后来炎汉帝朝兴盛壮大,至景帝时,羌族的一个分支向中原王朝归降,这便是西羌的由来。

汉景帝将西羌迁居到陇西郡中,安排在狄道、安故、临洮、氐道、羌道这五县,与汉人杂居,将他们当成是雇佣军来使用,以守卫西北边防。

可成功在西凉边境站稳了脚跟的羌人,很显然并不愿意继续再为汉朝卖命,他们本就是雇佣军出身,民风彪悍至极,因此稍有不顺心如意,在西汉时就经常起兵反叛,杀戮边境汉民,抢夺妇女财货。

到了东汉时期,羌乱更烈,光是大规模的汉羌战争就发生过五次,各路羌族反叛,其他的零碎战争更是不可胜数。

贾诩就出生在凉州,自然对当地的情况十分熟悉:“皇甫嵩驻守在长安城的几万兵马,灭之易如反掌,然而勾结羌人的韩遂和马腾等西凉豪族乱军,却不好对付。”

一番交谈,王景也算是听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北军一旦西进,就等于是让自己陷入到战争的泥潭之中,不仅要面对层出不穷的羌人叛乱,还要应付韩遂和马腾等人手底下的十几万豪族叛军。

而这几位,可都是灵帝在位时,就公然扯旗造反的猛人。

别人也就罢了,韩遂麾下的头号大将阎行可是被王景给挖了墙角的,可谓结怨不小。

至于马腾的马家军也是一个不小的麻烦,当然麻烦的不是马腾,而是他那个脾气暴躁的儿子马超。

历史上,马腾这个当爹的都主动投降了曹操,结果“二十四孝好大儿”马超愣是转过头去就立马造了曹操的反,还差点把喜欢借别人的人头一用的曹丞相的脑袋都给砍下来当球踢了。

王景想了想,顿时果断摇头:“这烫手的山芋,还是先留给皇甫义真头疼去吧,我就不自找麻烦了。”

战略选择,皆有利弊得失,所以如何进退取舍,就非常考验人主的智慧与眼光,甚至是个人的天命和运气。

一旦做错了选择,轻则坐失良机,延缓一统天下的脚步。

重则战败身死,天下易主,不可不慎。

“是东进,还是西进,这是个两难的选择,所以我的决定,是都不选。”

王景一番思索过后,却是语出惊人。

然而荀攸和贾诩的脸上,似乎都并不惊讶,反而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两人相视一眼,异口同声笑道:“这真是让人意外,却又不意外啊。”

王景也笑了,打趣二人说道:“看来,公达与文和似乎对此早有所料”

“这并不难猜。”

荀攸叹了口气:“我想知道的是主公做此选择的原因。”

贾诩和杨修虽没有说话,却也目光专注地看着王景,等待着他的答案。

王景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疑问,而是拍了拍手掌:“正良,伱可以出来了。”

鲁方面带微笑,捧着一沓书册,自屏风后走了出来。

“将东西发下去吧。”

“是。”

鲁方手里的书册,一人一本,分到每个人的手中。

无论是荀攸、贾诩还是杨修,都怀揣着无比的好奇,翻开书页,一目十行得阅读起来。

初时,他们面色从容,眼神平静。

可随着时间流逝,他们的脸上的惊讶之情,便越来越浓,到了最后,更是深深为之震撼,实在是王景所指定的发展战略,大大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的本质,其实是对利益的追逐。利益有大有小,大至万民生计,小至一己之私,所谋者究竟怀有何等志向与目标,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和胸襟。我欲为天下而谋大利,诸位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此时此刻,王景再次展露超人一等的野心和气魄,让荀攸等人都为之折服。

实在是书中所写的内容,十分庞大,涉及到产业的方方面面,内容之多,简直前所未见,给予了他们极大的震撼。

其实王景只不过是将上一世从穿越者大联盟里看来的东西整理成册,然后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先后排序,做了一份“五年发展计划”罢了。

比起盲目地扩张地盘,王景现在要做的就是先转变治下领地的生产模式,不说进行工业革命,至少也要为此做好前期准备。

比如开办大量工坊,将无地的流民都利用起来,大力发展工商业,而不是任由流民自生自灭。

“各位,计划书你们都看过了对吧现在我们可以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说建他一百座工坊。”

荀攸等人直接傻眼了,还以为王景是在开玩笑,便极力劝说道:“主公,我觉得我们应该一步步来……”

然而王景却认为时不我待,所以大手一挥:“不必多言,我意已决。”

“这……”

荀攸犹豫了片刻,压低声线说道:“主公,欲做非常之事,唯有行非常之举。”

一百座大型工坊,总人数超过十万,想要做成这件事,所需的费极其惊人,通过正常的方式,短时间内根本不能做到。

所以荀攸思前想后,最终只得出了一个结论:“主公,这恐怕需要一场战争。”

王景闻言,露出毅然决然的神色:“那我们就挑起一场战争!”

荀攸再次叹了一口气,开始为王景谋划布局。

…………

洛阳的秋夜,月色清凉如水。

醉月楼前,两位衣着华贵的客人,,正在举杯邀月,相坐对饮。

“叔大兄。”

“子元贤弟。”

“难得有缘,你我二人满饮此杯。”

许攸,杨弘,两人虚情假意地称兄道弟一番之后,目光冷冷地看着对方,将心中的不屑和敌视巧妙地隐藏了起来。

袁绍与袁术两兄弟,都欲图谋天下,而身为二袁手下的谋士,许攸和杨弘各为其主,自然是彼此看不顺眼。

不过眼像当初一同组建联军,一南一北夹击董卓一样。

只不过这一次,二袁换了一个讨伐的对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许攸放下酒杯,脸色微醺地开口说道:“叔大兄,你说祁侯的战略意图,究竟是什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