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我们中出了个叛徒(2/2)
马日磾此刻是既愤怒又委屈,你王元旭没完了是吧
先是推广墨学,动摇我儒门根基,现在还琢磨着分化我太常寺之职权。居然这般接二连三的针对老夫真当我马日磾是好欺负的吗!
马日磾当场气成马勒戈壁,起身喝道:“这事儿没得商量,我还有事,告辞!”可没等马日磾走出大门,王景便在他背后冷冷的说了一句:“你可以走,只要别后悔。”
马日磾嘴角一咧,冷笑以对:“怎么,祁侯还想威胁本官不成我为当朝九卿之一,有什么可后悔的”
“印刷厂已经完工,现有十台机器,上百个员工,一天能印两万本书。”
王景的话,语气平淡,可这里面的每一个数据,都让马日磾和王允听完之后心中发颤。
每天能印两万本书!
整个太学,所有师生一起抄书,一天能抄两万本吗
就算能,这么高强度的劳动,又能坚持几天
马日磾不敢去想,所以原本抬起的脚步,也放了下来,而且艰难地转过身。
只是一张皱巴巴的老脸,依旧对着王景怒目而视:“祁侯和我说这些话,究竟是何用意秘书监可以重置,但必须归我太常寺辖制,此事绝无半分可讨价还价的余地!”
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坚决异常。
可惜世上没人能够逃脱真香定律,马日磾自然也不例外。
王景就是如此自信,什么也没说,直接拿出了一本郑玄所注的《古文经》,丢给马日磾。
马日磾翻开一看,发现是手抄本,许多内容他已经读过,却看不出王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所谓的古文经,其实就是战国时遗留下来的儒家经典。因为这些旧籍都是用六国文字写成的,因此篇章内容也与汉代流行的官方隶书今文经不同,故被称“古文经”。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郑玄还未成为经学大家之前,曾师从马融,所学正是古文经,因此他可以算作是古文经学一派。
王景一副吃定了马日磾的架势,语气淡然地说道:“当世经学大家,并非只有马南郡,郑康成也是一代儒学宗师,我准备刊印他所注解之古文经,然后发行天下,不知太常大人你怎么看”
马日磾听完,心中咯噔的一下就慌了。
他不能不慌啊!
王景虽然字里行间没有一个字表现出威胁的意思,可他的意思就是在威胁!
郑玄是经学大家,他的书风行天下,几年后,几十年后,这世上还有谁记得郑玄有个老师叫马融
马日磾作为扶风马氏的一员,大儒马融的族孙,别人可以不在乎此事,他却是不能不在乎。
毕竟儒门内部,圣言术的强弱皆以思能之力的多寡来划分,扶风马氏如今能够显赫的原因,就是因为马融留下的庇荫,让马家得以名声在外,坐拥巨大的声望和名气,汇集了大量的思能之力。
正是仗着如此庞大到思能之力“滋养”之下,扶风马氏才能炼神高手辈出。
而王景的这一招釜底抽薪,真的太狠了,到时候名气都归了郑玄,整个马氏一族又该何去何从
而且马日磾想要反制,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他变不出来那么多书来。
书籍可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其本身同样是话语权的延伸。
王景掌握了书籍的刊印和发行,就等于扼住了所有儒士的咽喉,谁不听话,那你所属的学派就等着默默消亡吧。
只有听话的学派,才能借助王景的渠道,来印刷和推广他们的学问,扩大学派的影响力。
马日磾现在是真的很想骂人,但是看着王景那张年轻得过分,却又咄咄逼人的脸,他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考虑得如何了马太常,现在事情是否可以商量了呢”
王景老神在在地扫了马日磾一眼,语气漫不经心。
马日磾确实被气得够呛,胡子都被他用手给捋直了,可形势比人强,他终究还是不得不向王景低头,心不甘情不愿地道出一声:“可以。”
就这样,在双方的“友好”磋商之下,事情敲定下来。
第二日朝会,王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奏请重置秘书监一事。
袁隗和杨彪皱了皱眉头,总觉得这件事情不简单,但却没有急着站出来说话,反正他们心里都觉得马日磾这个当事人肯定会跳出来反对。
所以他们安安静静地等着看戏。
可结果让他们大跌眼镜!
马日磾没有反对!
他们定睛一看,才发现此时此刻的马日磾,居然双手抱胸,双目闭合,站在角落里装死。
袁隗看了一眼杨彪,低声问道:“究竟出了何事秘书监本归太常寺所统辖,翁叔居然没吭声”
杨彪也表示看不懂,脸上写满了问号:“翁叔的脾气什么时候这么好了王元旭这可是都蹬鼻子上脸了啊!”
两人眼神交互,琢磨了好半天,也没琢磨出个所以然来。
结果就是王景的提议顺利通过,反正经费是朝廷出的,增加的官位是实实在在的,又能多几个坑位让大家去抢占,傻子才会跳出来反对。
早朝结束后,王景回返西园。
荀攸笑着出迎:“主公这次想必又是凯旋而归了。”
王景这时候也忍不住笑出声,心情大好,神清气爽地说道:“全赖公达你谋划得当,否则事情哪会如此顺利。”
荀攸捻着下巴上刚蓄起来的胡须,激将这份赞誉欣然接受,同时也感慨群臣的信息闭塞和目光短浅:“太傅袁隗,司徒杨彪,此二人时候若是知道重置后的秘书监有多么重要,必会后悔今日没有从主公手里抢下几个职位。”
王景对此并不意外:“公达可知坐井观天这则寓言”
荀攸也是博闻强识,想了想便脱口而出道:“可是出自《庄子秋水》篇中的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王景颔首而笑:“没错,前者拘于虚也,后者笃于时也,所思所想,皆受自身的见识和阅历所局限,难以窥见万事万物的全貌。”
在王景眼中,袁隗和杨彪虽然也称得上是智谋之士,城府极深,可他们终究还是承平的日子过得太久了,早就习惯了用官僚主义去认知和理解一切。
可他们却不知道,因为王景的到来,这世道马上就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第一批次刊印的书册,现在已经敲定,可以开始行动了。”
王景深知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就必须要从革新知识的传承开始,只有普及教育,才能真正变革一个民族的未来。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大量印刷书刊,然后向平民阶层进行推广。
同时也是为了让自己能夹带私货,不仅播撒科学的种子,同时也是为了凝聚圣心的位格,踏上不朽之路,最终靠着著书立传来人间封圣。
王景不仅要真正意义上地打破世家对思想和政治的垄断,同时也要让自己的炼神修为买入前所未的境界。
力学天尊!
引力大帝!
这两个圣号,光是想想就很带感。
“是,主公!”
荀攸也知道此事将注定被记录于史书之中,而自己能够参与其中,实在是让人心情激荡,心潮久久难以平复。
虽说荀家也是世家中的一员,一旦知识向平民普及开来,自身的地位必然受到动荡,甚至极有可能失去对官职和学术的垄断。
但王景给出的好处太大了,荀家无法拒绝,荀攸本人更加无法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