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这是希望的力量!(1/2)
第86章 这是希望的力量!
嬴政闻言心中顿时有些想笑,大秦如何自己这个皇帝还不知道吗
别说是家家有余粮了,即便是人人能吃饱都是问题。
不过自己还是没有打断董仲舒的话语。
“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朝廷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每个县设立儿童初级学堂,在各郡设立青年中级学府,乃至我大秦都城咸阳,设立一座成人高等学府。”
嬴政听到此处也是屏息凝神,这……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集中聘请教书先生,教导那些暂时未能下田劳作的孩子们读书识字。”
“如此一来,数十名孩童仅需一位良师,分摊下来的学费也会降至农户家余粮可承受的程度。”
“如此布局,是否意味着各县将有大量少年儿童有机会接受教育、识文断字呢”
董仲舒进一步思索片刻:“同理可证,每郡设立一所中学,从初级学堂中选拔成绩优异和家庭条件相对优渥的学子入学,研习更高深的知识,这样的设想可行吗”
“同样道理延伸至大学阶段,层层递进,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嬴政闻言内心更是不禁激荡起来。
“随着时间推移,百姓会逐渐发现,读书越久的孩子,未来的成就往往越高。”
“你认为,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是否愿意拿出家中宝贵的余粮,去投资孩子们的教育呢”
董仲舒紧锁眉头,回味着十三公子的话,继续说道:“更有甚者,据十三公子判断,此事无需各家都有富余粮食。”
“只要让百姓明白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他们甚至能做出全家人忍饥挨饿,也要倾尽全力供一个孩子读书的壮举!”
“这就能打破固化的阶级,扭转一家人的命运!”
“这就是希望的力量,十三公子曾这样说过。”
嬴政心中波澜起伏,这真的可以实现吗
董仲舒却是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娓娓道来。
“他认为,一旦为农民、百姓点燃了希望的火种,一旦让他们看到向上的阶梯,一旦让他们了解到可以通过努力摆脱贫困的命运,他们甘愿付出任何代价!”
“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在困苦中挣扎,实在不忍心让后代再重复同样的生活!”
“这是十三公子为大秦百姓探寻出路的智慧之举。”
嬴政此时愈发的感慨起来。
“同时他也强调,这也是根治我大秦积弊顽疾的最佳方案。”
“毕竟,若不及时做出这种变革,大秦的农民终有一天会揭竿而起。”
“在现行体制下,他们缺乏突破阶层桎梏的希冀。”
“长久生活在困苦之中,一旦生存难以为继,将会导致全民反抗的局面。”
“届时,哪怕我大秦军队再骁勇善战,也无济于事。”
“试想,如果军士们的家人都起来反抗,军队又如何能够挥刀斩敌”
嬴政听罢,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原来还可以这样,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