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追捧(1/2)
这些天,陈文进尝到了一种万众瞩目,被人追捧的感觉。
因为就在这几天,皇上时不时的就会点他出来说话,让他说一说对这次马铃薯安排的想法。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让他说话,在他看来,对方如此做,显然是已经想让他去做负责人。
至于皇帝为什么没有立刻就选定他,那肯定是因为皇上心底其他的想法,为了能够更好的选择出这次的负责人。
而且,有了皇后娘娘最后的那句话,陈文进非常的自信。
大昭的地域还是很广的,从南边到北边,跨度将近几千里。这么大的区域,气候也是有很大区别。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二月底,在京城,二月底还是很冷的,刚好是春寒料峭的时候。
而在南方,这个时候已经暖和起来,最多再有半个月,就到了春种的时候。
这一个月的讨论,虽然最开始的时候比较麻烦,但是到了后来,这些人也一次给出了比较好的建议。
最终,就是在两个建议里面不停打架。
第一个方案是,绝大多数的马铃薯都在京城这附近种,另外寻找十来个县城,分发一部分的马铃薯种子,然后试验那
个地方是否能够种植马铃薯,若是那个地方成活得比较好,那么就加大投入,争取让那个县城绝大多数人家都能够种植马铃薯。
第二个方法,则是将马铃薯种子分成一百份,每一份一千斤,分发下去,京城周围一圈她的县城,每个县城一千斤。让县衙自己来开垦种地,等到收割两次后,种子足够多之后,在扩张到整个县城。
这两个办法,也不能说谁不好,谁好,只能说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坏处。
不过,最终还是决定以第一种方案来。
因为,建元帝末期那两年,大昭亏空的厉害,国库不仅仅缺少银子,就连粮食也缺少,所以,以防万一,还是先干将补充国库。
若是家里有足够的存粮了,自然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办法。
最后的结果就是,选定十来个县城,然后折腾出试验田,如果试验很成功的话,那么之后的推广,就不需要操心了。
可如果那个地方土质不适合种植马铃薯,那就减少那个地方的投入好了。
方案敲定的同时,负责这次方案的人选也定下来了。
顾绍棠直接选定了那个最开始写出这个方案的人——刘牧,刘大
人。
顾绍棠选这人,是因为这人考虑的最齐全。
不仅仅将方案都写进来了,还将推广这个方法需要的人才都考虑进去了。
运输的人,试验种田的人,还有就是学习种植的人,等等等。
刘牧被点到的时候,很是懵逼,主要原因就是,他这些日子一直被皇上大人鄙视。
皇帝让人写奏折,字数不允许超过五百字。
结果,他每次开始写奏折的时候,都会哗哗哗写了一堆各种歌颂的话,也是因为太激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