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不断的提升(2/2)
在大秦的土地上,特别是在琅琊这样的富裕之地,一亩地能产三百斤粟米已算不错,更贫瘠的地方可能只有两百或一百斤的收成。夫妇俩对此有些担忧,毕竟这种作物据说比粟米更美味,但他们担心产量可能不高。
当官府送来种子时,他们被告知每亩能产出六七百斤,但尚未得到证实。于是夫妇决定今日试挖看看,若真是这个数目,他们老汉回家后就要为皇帝立一座长生牌位,终身将他奉为家中的活祖宗。
老农的脸上满是惊讶!土豆和红薯的惊人产量!
夜幕降临,尽管天色昏暗,这对夫妇的热情并未因此冷却。不只是他们,那些因为朝廷分发土豆种子让他们种植而心存疑虑的人,此刻也激动起来。
起初,没有人敢轻易种植这种新作物,毕竟粟米是实实在在的粮食来源。种植土豆,谁又能保证它真的有用呢?秦丰在发放种子时,没有强制他人,完全是自愿接受。
然而,即便如此,愿意尝试种植的人寥寥无几,即使官方大力推广,也有人难以相信一亩地能产出六七百乃至七八百斤。最终,许多人抵挡不住别人的鼓动,勉强种了一些。
就像罗老汉那样,自家土地贫瘠,原本粟米产量就不佳。在连粟米都不足以填饱肚子,甚至可能饿死的境况下,他毅然放弃粟米,改种土豆。结果此举不仅招来了村民的冷嘲热讽,还有人骂他是傻瓜,等着看他笑话。罗老汉内心憋着一股劲,紧张地与妻子一起来到土豆田前。“老婆子,开始挖吧,希望这次不会让我们失望。”
“咔嚓”一声,锄头下去,翻出两个硕大的土豆。罗老汉惊呆了!一个土豆大如人头!这一锄头竟挖出了两个?他拿起土豆,掂了掂重量。“老婆子,你看这个土豆怕有三四斤重,两个加起来就有七八斤了!”听到丈夫的话,罗老汉的妻子也激动起来。两人立刻开始挖。
挖得越多,他们越是震惊,情绪愈发激动!不一会儿,半亩地都被挖完了。夫妻俩坐在田头,相拥而泣,满心欢喜。“老头子,这是真的吗?”罗老汉感动得泪流满面:“是真的!”
“嘿嘿,老婆子,是真的,官府没骗我们,陛下也没骗我们。恐怕这半亩地能有一千斤!老婆子,今年咱们肯定不会饿死了!”妻子闻言,也泪流满面,要是早几年发现这个奇迹该多好!
老农的惊愕!土豆与红薯惊人硕果!
更何况在灾荒之年?
老夫妻俩挖掘完所有田地,将满满一筐土豆称重,那一刻他们无比激动:
“老伴,一亩多地收获两千六百斤啊!哈哈哈,足足两千六百斤!”
当初他们仅用八十斤土豆种子,如今种植收获翻倍,偿还官府后,成本仅八十斤,剩下两千四百多斤,足够他们两年无忧,再也不必担心饥饿!罗老汉激动得难以自抑,当即备下四百斤土豆种子,装车送往官府。
“老伴,陛下赐予的种子,我们家中丰足,多余的应该回馈。我们直接奉上五倍的土豆种子以表谢意吧。”
罗老汉深明其理:
八十斤种子,换来两千六百斤土豆!
这是何等翻倍的奇迹?
只要有土豆种子不断,未来只会更多,根本吃不完。从此再无饥饿之虞,这四百斤送出的种子又算得了什么?罗老汉带着四百斤土豆种子进城的消息迅速传开,引来一片惊叹。
有人感叹道:“我早说过该种点,你偏不信,你这个败家婆娘!哪怕当初只种十斤,如今也能让我们饱食一年,你就是不听,短视啊!”
“唉……当初嘲笑罗老汉愚蠢,想不到愚蠢的竟是我们自己。”
...
郡守赏赐罗老汉一锭银子以示嘉奖,在数千围观百姓面前,他说道:
“我们的陛下与众不同,当日亲力推广曲辕犁,你们应知圣上并非空谈。为何现在却不愿相信呢?”
“看吧,今后有土豆种子,你们还会犹豫是否种植吗?”
目睹罗老汉的丰收成果,
当初少种的人懊悔不已,若能重新选择,定会全力以赴。
那些曾未种土豆的人此刻悔不当初,恨不得撞墙以求解脱!更有趣的是,
罗老汉交出的四百斤种子,瞬间被高价收购,人们争先恐后在家种植。各地纷纷仿效,唯种子不足成为憾事。
随着土豆收获,不久红薯也喜获丰收。新一轮的产量再次刷新人们的想象,大秦的百姓无不震撼!
不久后,秦丰便收到琅琊郡郡守详细的奏章,详述了这一切。他欣喜若狂。
紧接着,大秦国运再攀新高!
161章 国运飙升与惊人产量
气运金龙的增长暂且不提,仅是土豆事件就为秦丰带来了额外的八百万国运点奖励。紧接着的红薯丰收,又为他增加了整整一千万国运点!获得这些国运点的增加,主要得益于他成为大秦皇帝后的加成。而百姓们种植土豆、红薯能获得如此高的产量,同样与大秦国运紧密相连,这些都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老农惊叹不已!土豆与红薯惊人的产量!
土豆种植几乎无需过多照料,只需施几次农家肥即可。至于红薯,更是不在话下,能在沙地中生长,只需日常适量灌溉,几乎无需其他繁琐步骤。农民们的辛苦大大减轻了。
秦丰看到土豆和红薯推广后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立刻动用大量国运点兑换百万斤种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之所以自掏腰包种植,是因为粮食生产是战争的基础,加速征服世界,必须提升粮食生产的速度。
而且这样做,秦丰其实并不吃亏。因为当作物再次成熟,国运再次提升时,他得到的国运点奖励只会更多。接着,植物油的榨取、烹饪方法的普及,秦丰也积极推广。
大秦逐渐告别了单一煮食的日子,原本对饭食不感兴趣的秦始皇最近也开始大快朵颐。与此同时,老将王翦来到圣兽宫,希望能见秦始皇上一面……
...
父皇,一个不够,要不索性三个?
秦始皇忙于圣兽宫的建设,但得知王翦求见,依然抽出时间,两人一边品茗,一边闲聊。王翦今天身着始皇帝曾赐予的锦袍,整个人神采奕奕,红光满面。然而,这样的盛装,却是秦始皇首次见到。由此看来,王翦今日必有大事。
“陛下,再过几日便是老臣八十五岁的寿辰。”秦始皇细细打量这位老将,不禁感慨,“当年灭六国,你还是少年,如今怎么就八十五了呢?时光飞逝啊!”
回忆起身边那些曾经追随的人,许多已辞世,除王翦外,现在还健在的又有多少?如今政务交给他人处理,秦始皇多了许多空闲。
“你的八十五岁寿辰,朕亲临祝贺。”秦始皇点头道,话语中充满了诚挚。
世间又有谁能享受到秦始皇亲自祝寿的待遇?纵观整个大秦历史,这是前所未有的。
今日秦始皇决定出席王翦的寿宴,无疑是对他贡献的认可和感谢。王翦激动得泪流满面,屈膝叩首。
然而,今日王翦找秦始皇并非只为庆祝寿辰,而是为了王嫣。
自打秦丰登基前,那少女对他已是魂牵梦绕,念念不忘。此刻,就连王翦也开始倾向于促成这段联姻。
一方面,这是为了王族的长远利益;另一方面,王翦已届八十五岁高龄,他深知生命的无常,希望能尽早为秦丰定下终身大事,以求心安。
“陛下,”王翦开口,“我有个孙女,想必您有所耳闻,她或许不算天资超群,但我今日有一恳求。”嬴政明白,王翦所求必与秦丰的婚事有关。
当年秦丰初惩赵高、打压胡亥时,嬴政曾担忧秦丰孤立无援,因此许下承诺,暗示了这桩婚事。按常理,王翦将全力支持秦丰,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然而,秦丰的崛起速度实在惊人!
这个年轻人太强了!王翦并未多加干预,他便已坐上皇位!直到自己假死,王翦才有机会助秦丰稳固地位。但既然先前已答应,这桩婚事自是义不容辞。“此事我会与秦丰商议。”嬴政保证道。
夜幕降临,大殿内,秦丰正与诸葛亮、荀彧、萧何、曹参等人热烈讨论朝政。嬴政悄然步入,他们并未察觉。他走到奏折堆旁,静静地坐下,随手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