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陇南征兵(2/2)
梁承贵不住地点头,却没有喝酒,家中的状况他也知晓,若非父亲病死,也不至于如此艰难,这酒虽是村酿,也值几文钱,还是留待他出发那天再喝吧。
与遥远的云中府袁阔一样,梁承贵也连夜在院子里磨刀,要携带的衣裳,母亲已经准备好了,前往天水府报到的干粮,兄长也准备好了。
汉军制度,凡入选都督府兵,武器铠甲马匹都由朝廷提供,但府兵也可以按照个人财力情况,自主挑选一些副武器,或者额外备一匹马或者一头骡、驴。
但那不是强制性的,与前唐的折冲府兵相比,本朝都督府兵,朝廷是不看家财,而是看家世是否清白的。
所以梁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按照朝廷的标准,这就是妥妥的良家子。
梁承贵被选中,让梁承裕心里也舒了一口气,在他看来,这意味着曾经加在他母子三人头上的那些过往,已经彻底消失了,他们终于摆脱了与西夏的所有联系,可以放下负担,轻装前行了。
在西夏被消灭后,前西夏军队,尤其是党项人,多被朝廷转为官奴和工程兵,送往天下各处修缮道路驿站,所以在相当一部分人眼中,曾经的西夏百姓都是带着罪恶的。
这是朝廷第一次面对曾经的西夏百姓征召为兵,也就意味着朝廷不再认为他们要承担任何罪过了。
梁家村有两人被选中,村北的梁承贵,以及村西的梁承德,两家还是刚刚出了五服的旧亲戚。
实际上梁家村七十余户百姓,只有十来户姓梁,这是个完完全全的迁徙安置村,南迁的安定梁氏,在安置过程就被打散,除了庄浪县,东面的华亭县同样安置了一批。
第二天一早,梁承贵就牵了马,向母亲和兄长辞别,与梁承德一起,向天水府而去。他们的马是本地都督府派人通知时顺便送来的,毕竟似梁家村这样的安置村,百姓们还没有足够的财力购置一匹马儿。
回头遥遥望去,村头送行的乡邻、亲属们的人影已经变成了一团模模糊糊的小黑点,梁承贵又向西方望去,那里就是西域,也是他未来三年戍守的边疆!
西域两大都护府的兵卒轮换,朝廷主要抽调的是北方诸行省都督府的兵力,其中一半是从民兵抽调上来的。
至于淮河以南诸行省,朝廷只是发了通知,并没有强行抽调这里的兵力,因为路途实在太遥远了,还要考虑抽调士卒水土不服、饮食习惯等诸多问题。
北方诸行省多以麦面、小米为主食,西域地区也产麦,这就意味着抽调而去的士兵们能够快速适应饮食,而且朝廷的后勤保证也不那么复杂。
也正是因为军粮的缘故,王伦便开始怀疑起了所谓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故事,希腊人能否适应西亚、中亚乃至印度地区的主粮,单单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一旦推敲起来,就颇耐人寻味了。
就好比根据朝廷收集到的诸多情报,漠北诸部落在游牧之余,也会学着汉人种植粮食,但主粮却是糜子,也就是黍,朝廷向漠北售卖的粮食,主要就是从陕西、陇南采购的糜子,这些年才渐渐培养出了漠北人食麦面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