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魏王罃问公子卬,庞涓入大梁,荒劝卫鞅。(1/2)
大争之世,阴谋诡计,阳谋堂皇,在这个时代早已礼崩乐坏,实力才是称王称霸的基础。
此刻的魏王,坐拥中原最强大的国土,以及天下第一的魏武卒,坐镇安邑天下俯首。
相比于仰仗魏国鼻息的秦国,如今的魏国可谓是得天独厚,三代积累,让魏国成为了当世霸主。
魏王心头极为骄傲。
如今的魏国,更是有出身鬼谷的良将庞涓担任大将军,压的周围诸国喘不过气来。
“臣弟卬拜见王上!”公子卬走进魏王宫,朝着魏王行礼,道。
公子卬从来不敢小觑这位喜好奢华的王上,他可是清楚当年国君之争,一声不吭的魏王,是如何击败公子缓,最后登上王位的。
眼前的这位,看似温和,但也有凌厉的手段,其心思狠辣,至今让公子卬记忆犹新。
“卬,秦国送公叔痤回来,打算割让河西,对于此事你怎么看?”魏王罃单刀直入,作为君王不需要猜测臣子的想法。
“王上,虽然少梁一战公叔痤被秦军俘虏,但此战后,秦君嬴师隰也中箭亡故,算起来我军并没有输!”
公子卬神色平静,他多少了解魏王罃的想法,也清楚上将军庞涓对于丞相位的图谋。
只是公叔痤为相,如今已经六十多了,他未必就没有机会,可若是庞涓为相,从此庞涓出将入相,权势赫赫,他这个王族公子将再也没有出头之日。
“如今秦国送公叔痤回安邑,以王上特使的名义,更是割让河西,如此一来,面子,里子我们都有了……”
公子卬分析了一下公叔痤回安邑的利弊,便不再开口,他心里清楚,决断权属于魏王罃。
“哈哈,确实是里子,面子都给寡人了,只是正如庞涓所言,如今也是灭秦的最好时机。”
魏王罃双眸明亮,眼中的勃勃野心再也没有掩饰:“一旦灭秦,我们得到的利益远大于一个河西。”
“如今庞涓负责六国合纵,你觉得灭秦一事可行么?”
听到魏王如此问,公子卬眉头紧蹙,整个人显得有些愣怔与茫然,他没想到魏王会问他。
迎着魏王冷冽的目光,公子卬沉默了许久,在心里将思路理清楚:“王上,六国合纵灭秦自然是好事,得到了利益也更大,但想要灭秦,必将兴兵。”
“秦人悍勇,一旦兴兵死伤无数,最重要的是,一旦秦人顽抗,战线将会持续拉长。”
“到时候我魏国付出巨大的代价,还需要与其余诸国分享利益……”
“河西虽然不大,但此举不需要费一兵一卒,属于白得的便宜……”
虽然在公正的分析,只是公子卬话里话外,偏向于公叔痤,而不是庞涓。
“公叔痤回来,他还能担任魏国丞相么?”魏王罃脸色肃然,目光死死地盯着公子卬。
他在询问,也在试探。
“王上,公叔痤担任我国丞相二十载,有功有过,且功大于过。”
公子卬朝着魏王低声,道:“庞涓将军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臣弟认为,上将军与丞相的权力不能交于一人之手。”
“否则对于王权会有威胁……”
……
从安邑离开,庞涓率领亲卫奔袭而出,直入大梁,这一次的会盟地点在大梁不远处的逢泽。
大梁是会盟的后勤基地。
庞涓作为会盟的发起者,自然要前往大梁统筹安排,搭建会盟高台,代替魏王罃迎接诸王到来。
上将军行辕。
相比于大梁城百姓的欢天喜地,这里一片冷清,甚至肃杀之气从行辕中散发。
“查清楚了么?”
庞涓语气冰冷,古铜色的脸上没有半点情绪,这一次他前来大梁,发现整个大梁欢天喜地,这让他生出了惊讶与意外。
随及便是警惕与戒备。
他拒绝了大梁令的邀请,没有进入府邸,而是搭建了上将军行辕,冷眼旁观大梁的一切。
在庞涓看来,六国会盟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事,需要尽量地秘密进行。
如今被大梁如此张扬,又有何秘密可言,若是秦国提前得到消息,做出了应对,他的谋划将一败涂地。
“禀上将军,大梁城之所以欢天喜地,是因为何人放出来的消息,声称王上喜欢大梁,意图迁都大梁……”
石丰神色肃然,他也是明白庞涓的担忧:“上将军,根据属下等得到的消息,大梁人并不知道于逢泽会盟一事!”
“只怕是个巧合!”
撇了一眼石丰,庞涓摇了摇头,他是一个武夫,最不相信的便是巧合。
“让大梁令前来见我,至于大梁城中的情况,密切监视!”
“诺。”
石丰离开,心头激荡无比。
作为心腹,他自然是清楚庞涓的大部分计划,更是明白一旦六国会盟成功,意味着什么。
只要灭秦,其赫赫战功,会将庞涓推上丞相的位置。
而他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同一时间,荒与景监护送着公叔痤过了函谷关,向着离石要塞方向前去。
三百精锐终究太少。
荒清楚,一旦有人动手,意图置公叔痤于死地,到时候动用的人手将会超过千人。
在这个时候动手,其人必然胆大包天,而且心思缜密,这种人从来不是激情杀人,一念而起。
他们往往谋定后动,讲究万无一失。
“荒,你在担忧什么?”卫鞅看着荒,他察觉到了荒脸上的忧虑。
“鞅兄,此番回安邑,只怕是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要的时候,你提前离开!”
撇了一眼卫鞅,荒沉声,道:“这是我的忠告,希望鞅兄谨记,若有人动手,他们的目标是公叔丞相。”
“距离公叔丞相越近,越危险,在关键时刻,我只能保护公叔丞相。”
闻言,卫鞅也是一愣,随及深深的看了一眼荒,低声细语:“荒,你得到了具体的消息么?”
“没有!”
荒看了一眼青铜轺车,收回目光:“这只是我的猜测,但八九不离十,有时候刺杀才是付出最小,收益最大的政治行为。”
“景监麾下只有三百精锐,力有不逮,望鞅兄海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