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本质(2/2)
曾经我陷入过神学哲理与现代哲学的矛盾之中,为了在自己身上找到解脱,大学那几年的心理学选修课我可是有在很认真的完成。
本我,最原始的自己,显露的是最基本的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只按照快乐的原则行事,没有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只是单纯的想要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真我,人格的支配者,追求完美,享受道德带来的优越感,处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由社
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是道德化的自我,是后天经过社会化改造的我。
人的纠结愁苦,欲—望的根结就是本我与真我的斗争。
举个最浅显的例子。
当我们捡到一个装满现金的钱包,本我的冲动会让我们想要把钱包据为己有,真我则会用现实道德来要求自己将钱包送还原本的主人。
当我们遇到诱—惑做出选择前,这样的冲突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大多数人选择的结果会是将钱包上交给公家。
上交其实是个甩锅的举动。
因为据为己有会受到道德层面的鞭打,想办法物归原主则要付出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上交是最简单,也是最折中的办法。
促使我们做出这样
的选择的就是自我。
自我的职责,就是不断调节真我与本我之间的矛盾。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摆脱了纠结内耗,就是成熟的表现。
而成熟的过程,其实就是每个人在个人经历中,在一次次本我与真我的斗争中,形成各自的倾向。
老比尔斯不管面对什么境况,都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即使是自我牺牲也必须有个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足够打动自己的原因,他是被本我掌控的人。
而比里越来越明显的本性还真过程,相当于让一个五岁孩子接受了三十岁人的完整道德标准,所以他会倾向于真我,不然他也不会说出什么为“全人类”这种鬼话。
而我……
大概是最不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