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穿越九零,高冷大佬拿命宠 > 第268章 糖业大佬

第268章 糖业大佬(1/2)

目录

许多生活在口罩年后的年轻人,是无法想象九十年代的京城是什么模样。

在他们的幻想中,九十年代应该是很落后的。

在这个电脑是大脑袋,有钱人才用得起大哥大,很多家庭都没有安装电话的年代,一切都是遥远的。

他们甚至懒得也用搜索引擎去了解一下,完全凭借自已的幻想,有时候给他们解释一下也是很累的。

而真实的九十年代是怎样的呢?

这是1991年的初春,虽然已经是深夜了,大街上依旧有骑着二八大杠的晚归行人。深夜天寒地冻,路人行色匆匆。

明亮的路灯与远处的霓虹灯交相辉映,当轿车驶过天安门时,许来迟忍不住看向夜晚下依旧明亮的城门。

和几十年后再看没什么差别,它似乎一直矗立在那儿,无论风雪与时光。

许来迟07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才第一次来到京城。

和想象中的没什么两样,但也没有电视上看到的那么繁华。

等到年龄长了一些,在社会上历练了几年,突然就明悟了。

京城是一座现代与古老交融的城市,它看上去没有那么摩登,却并不是落后的。只是那时她不懂,满眼幻想的都是高楼林立,如电影画面一样的城市一隅。

后来去了沪市后,这里的确是摩登的,但也没有抛弃这座城市原本的文化与底蕴。

文化和底蕴才是华国的根茎,沿着盘亘在土地深处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这个坚韧不拔的民族。

“老板,小迟姐?你想什么呢,我都叫了你好几声了。”

许来迟回神,捉住林艾在自已眼前晃个没完的手指。

“好啦,我是走神,又不是瞎了。刚刚在想事情,没听到你说话。”

“我就说呢,外面有什么好看的。老板,我想起来这个朱玉玲是谁了。周家是开肉联厂的,和一些食品相关的老板有往来。朱玉玲,是创联糖厂的厂长。”

创联糖厂?许来迟听得有些迷茫。

八九十年代的糖厂,应该都是国营。这个时期购买糖,需要糖票,因为产能的问题,在购买上需要进行限制。

不过这部分,在随着跨入九十年代,机械化生产的大范围加快,产量提高后发生了改变。

随着步入千禧年,许多糖厂因为效益不行,纷纷申请破产,糖厂也成了许多人记忆中的一个名词。

一个糖厂的厂长人脉这么广?

就算现如今的糖厂效益好,也不对吧?

林艾一看许来迟的表情,就笑了。

“看吧,你肯定不知道。朱玉玲啊,我小时候就听过她的故事了。打仗的时候,她双枪杀敌,厉害着呢。战争胜利后,她就去糖厂工作了。八三年的时候,国家鼓励糖厂自负盈亏,允许个体户经营。朱玉玲大刀阔斧,直接将联营糖厂买下,改名创联糖厂。并且从德国购买了机器,在云城周边大量收购甜菜,直接将白糖的价格打下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