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西施有多美?留下哪些流传至今的传说?(2/2)
因西施经常向吴王夫差吹枕头风:\"放胆小无能的勾践回国,以此彰显大王的贤名美德\"等之类的甜言蜜语。勾践在吴国为奴仆服苦役三年后,终于得以回国,便抓紧发展,暗地里恢复国力,时机一成熟,即起兵征讨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然衰落,吴王夫差哪里是对手,不久即兵败自刎,这就是\"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
勾践复国后,功不可没、作出重大付出的西施即随上大夫范蠡悄然离去,二人泛舟太湖从此隐居。
原来早在范蠡在选中西施培训时,两人便一见钟情,成为恋人。但为了越国复仇大业,范蠡还是忍痛安排西施到吴国实施\"美人计\"。
如今计划成功,两人便激流勇退,还劝文种一道离开,避免遭遇\"兔死狗烹\"的下场。但深陷功名之中的文种舍不得高官厚禄,结果在次年即被迫自杀。
唯有范蠡与西施功成身退,泛舟太湖,得以善终。
这在《越绝书》中有如是记述:\"西施之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苏东坡亦有文载:\"五湖问道,角舟归去,仍携西子。\"
四、西施沉江
西施随范蠡\"泛舟太湖\",其实不过是人们美好的愿景而已。更多的则是指向\"西施沉江\"这一凄凉之说。
据考,说美女西施虽确有此人,但不可能是范蠡的恋人,也不可能随他\"泛舟太湖\"。
于是,便有了后来关于\"西施沉江\"的种种说法。
一说是:勾践灭吴后,也曾打算将有头功的西施留在身边,收入后宫,但受\"红颜祸水\"之说的影响,只好以\"祸国之女\"为由,令人将其裹进牛皮袋子中沉江而死。据说这在《东周列国志》中有此记载,《墨子》亦云:\"西施之沉,其美也。\"
还有一说是:越后担心西施被越王勾践收进后宫受宠,为保住后位,便叫手下将一巨石绑于西施背上,沉入江底。
据说\"西施沉江\"后,化为贝壳\"沙蛤\",一打开便会吐出一小截白肉,像舌头一样,可食用,还很美味。后来便成为一道美食\"西施舌\"。传言郑板桥在《潍县竹枝词》中就谈及这道海产:
\"更有诸城来美味,西施舌进玉盘中。\"
俱往矣,美女西施在传承几千年的烟雨雾霭中已然随风而逝,泛舟也好,沉江也罢,不过是似是而非的传说。唯有她急难赴救的家国情怀和绝世之美,永远铭刻在岁月悠悠的历史长河里,化为不朽,让人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