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 > 第57章 《红楼梦》是怎样话及芒种节的?

第57章 《红楼梦》是怎样话及芒种节的?(2/2)

目录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不期&34;黛玉葬花&34;恰好被寻上山坡的贾宝玉发现,宝黛二人由此相会,得以互诉衷肠,吐露相思之情,之前的误会随之烟消云散。

&34;宝黛恋&34;由此明朗,似乎昭示着&34;木石前盟&34;一片光明,大家就等着祝贺吃喜糖吧。

哪知,后来的结局并不是这样。&34;木石前盟&34;不过是虚晃一枪,最终择定的还是&34;金玉良缘&34;。

&34;黛玉葬花&34;悲凉的形象便升华到极致。这就是为什么提及&34;芒种&34;节的深意,为植入&34;黛玉葬花&34;作铺垫,乃曹公&34;草蛇灰线,伏笔千里&34;传神之笔的又一体现。

三、通过&34;移花接木&34;的手法,暗含玄机地寓意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34;芒种&34;,是&34;忙(着)种&34;的意思,原意是麦类等有芒植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时候。反映农业物候现象,故列为二十四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意在指出&34;芒种芒种,忙收忙种&34;,说明神州大地在这个时节进入农忙高潮。

曹公之所以在个时候提及红楼女儿过&34;芒种&34;节,

其实也是暗含玄机,这&34;芒种&34;主要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一个节令,并不是休闲抑或隆重的传统佳节,对藏在深闺之中生活的红楼女儿而言,本可以不挨边,她们实难感知&34;芒种忙忙栽&34;这一农忙时节的劳作与艰辛。

但曹公却大费周章、煞有介事地制造了&34;芒种&34;节祭饯花神的风俗,实乃移花接木的笔法。

这&34;祭饯花神&34;的风俗,源本来自江南地区迎接花神的花朝节,相传是农历二月十二日这天,又称&34;扑蝶会&34;,主要是感念春天百花盛开、蝴蝶飞舞,这样绚丽的气象将过去,&34;花神&34;由此相会作别。

曹公把这一习俗移花接木在《红楼梦》的&34;芒种&34;里,显然是虚拟的硬植入。明面上大书红楼女儿在入夏时节无忧无虑的生活,反衬唯一的红楼女儿女一号林黛玉&34;芒种葬花&34;的伤感,其实暗示着一曲红楼悲歌,那就是林黛玉日后的&34;冷月葬花魂&34;泪尽而逝的悲惨命运。

因为农历二月十二日,恰好是林黛玉的生日。

由此感知,用毕生心血撰写《红楼梦》的一代大师曹雪芹,在他的笔下,提及&34;芒种&34;绝不仅是简单呼应时令节气。之所以大费周章地制造&34;芒种&34;节&34;祭饯花神&34;的风俗,还浓重植入&34;黛玉葬花&34;这一经典情节,实乃全书的着力点,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可以说,《红楼梦》中的&34;芒种&34;节,最值得品鉴玩味。它并非可写可不写的一个普通节气,而是有着重要的玄机,能深刻体现《红楼梦》的创作意图,不可忽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