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静待事态发展(2/2)
\"静静地等待吴国自我覆灭。\"
君主若是病入膏肓,解铃还需系铃人,可在吴国,这实难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事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前方只有一条深渊,而你能选择的,仅仅是坠入的速度而已。
眼前要见证的,是吴王是否一竿子打死,抑或是久拖不决,痛苦煎熬。
……
\"上使大人,您这话是当真吗?\"
公孙鱼瞪大眼睛,凝视张三丰,难以置信之色尽显无遗。
\"如若为真,我就立即飞鸽传递信函告知范大夫目前局势及您的见解。\"
公孙鱼迫不及待,尽管已是不惑之年的长者,但仍抑制不住激动,握紧了双拳。
他本以为将在吴国都城度过余生,作为大使任人欺负,因为他的年纪,再加上两国实力悬殊,短时间内难以抗衡。他原以为越王报仇之日自己都未必亲眼所见,却不料先与二人相遇。
一人告诉他,不必像吴王那样,等子孙后代去复仇;另一人,则直言吴王大限将至,无需出手便有群雄并起攻伐。
前者便是范蠡,后者则是眼前的少年英才,二十岁不到,英姿勃发。二者带给公孙鱼截然不同的感受。范蠡让他看见了越王逆袭的曙光,张三丰则是直接将梦想摆在他眼前。
\"给你,这就是你的梦,尽情握紧吧。\"尽管有种难以置信,但这一刻对公孙鱼而言无与伦比的满足。假若身子骨硬朗些,他都想跪着向这位大人请教。
否则每一句回答都使他有膜拜的冲动,索性直接跪倒以表达敬畏之心。
\"看事态发展就是,但现在,你们应当回国。\"
张三丰善意提醒。他对公孙鱼印象甚好,自始至终都信任他,未曾因为他的年纪而轻视。
范蠡是原因之一,但这同时也展示了公孙鱼那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既然选定信任之人,便会全身心信赖,无怨无悔。
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对范蠡如此,此刻对张三丰也是同样的坚持。
\"遵命,上使大人,我立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