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什么肉(1/2)
乾清宫里, 梅嬷嬷正处于人生的噩梦时刻。
她也算开了大清国的先例了,一个普通的管事嬷嬷,却出动了大内侍卫出宫逮捕,最后更是由皇上亲自审问。
打从见了大内侍卫, 梅嬷嬷便像是煮熟的面条般, 整个都瘫软了下来, 最后差不多是被架着带回宫里, 而此刻,她匍匐在乾清宫的地上, 浑身都打着哆嗦,连骨头带血肉几乎都要化进地板里去。
她怕啊。
站在梅嬷嬷面前的康熙, 脸色阴沉得滴水。
“你说你在四月就和太子他们分开了?”
“回, 回皇上的话,是的。”
康熙眯起了眼睛,连声音都冒着寒气, “那为何朕六月还收到了书信?”
他比对过书信, 虽然每封信的内容都一样,但细微处又各有不同, 而且都是太子和大阿哥他们的亲笔。
“回,回皇上的话,公主一共给了奴才十封书信, 是一次就给的, 吩咐奴才每五日送一封。”
康熙怒得狠狠的闭了闭眼, 伸手点着梅嬷嬷问道:“这是谁的主意!”
“回,回皇上的话, 是, 是公主、太子还有大阿哥, 三,三个人的主意。”
公主说了是太子提议的写家书,大阿哥说要省事,而她完善了太子和大阿哥的想法,所以是三个人的主意。
太子还有保清?康熙捏了捏眉心,这才多久,他们才和乌西哈待在一起多久,怎么就敢如此胆大包天!
也是,都敢抗旨不遵一起偷偷跑了,写几封信唬弄他又算什么。
康熙一口气堵在胸口,“太子他们到底去了哪儿,你就一点都不知道?他们应该知道你手里的书信用完了,怎么没给你送新的来?”
“回皇上的话,奴才不知道,奴才领了信就走了,公主说随便奴才往哪儿走,也不用和他们联系,只信寄完了回京等着。”
然后她回京后发现,公主他们竟还没有回来,再之后也没等她担忧多久,她就被押进宫了。
康熙深深的呼一口气又重重的吐出,他从前不知道,他的几个孩子能聪明谨慎成这样,手脚干净得一点线索也不留。
一次写十封信,绕着圈的送信,就是收信之人也是不固定的,今次送给纳兰若容,下次送给曹寅,可能下下次又是曹寅,把找他们的人兜得圈圈转,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却只是一个不知道他们半分行踪的奴才。
他们到底去了哪儿?
会不会出事了?
康熙恼怒着又担心起来,他的孩子如此聪明谨慎,不会忘了梅嬷嬷手里的信到六月就用完了,为什么没有再安排人送信?
是遇到了什么事让他们顾不上?
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
想到他们没带侍卫独自行动的消息已经走漏,康熙心中更是不安,“索额图那边还没有消息传回来?”
这次为了找太子一行人,康熙直接出动了一个内阁大学士,除了康熙本身的忧子之心外,也是索额图自己想要将功赎罪。
此次太子会同公主一起南巡,是他提议的,而弄丢了太子等人的人,是他索额图家的人。
知道皇上心情不好,梁九功站在身后小心回道:“回皇上的话,暂时还没有消息。”
康熙听了,顿时暴怒而骂道:“这个索额图到底在干什么!快三个月了,没有一点消息!他一个堂堂内阁大学士连几个孩子都找不到,他还配当什么大学士!”
梁九功低着头,一个字也不敢驳,二公主哪里是普通的孩子。
正在这时,一个小太监从殿外进来,凑到梁九功身边说了几句话,递上了一张画纸。
梁九功听罢,连忙脚下轻移,向康熙禀报道:“万岁爷,可能查到了公主他们的行踪。”
康熙立马转身抬手点道:“说!”
“定远平寇大将军赖塔查到梧州府那边有人定制了一批特殊的玻璃器具,虽出面之人不是公主身边的人,但东西瞧着很特别,赖塔将军怀疑是公主的手笔,所以画了图纸来请万岁爷过目,他那处也已经在追踪玻璃瓶的去向。”说罢,梁九功递上图纸。
康熙接过一看,肯定道:“是乌西哈的东西,朕在她的实验室见过,这样的玻璃瓶和玻璃长管,乌西哈叫它输液器。”
康熙越说,面色越沉,乌西哈最聪明,可也最孩子气,她出了宫,吃喝玩乐尚嫌时间不够,不会突然制作这些东西。
“他们必定遇到了什么事情而叫乌西哈不得不出手。”
此时的冷星等人确实如康熙所想遇上事了。
因有村子慕名向他们求助,冷星便决定带大阿哥、太子还有马进和阿大去看看情况,让张廷玉、隆科多、华嬷嬷和阿二留守下河村。
冷星等人一到村子里便受到了对方的热情款待,有多热情呢,在战乱和大旱之下,许多人连饭都吃不上,传唱着“康熙康熙,吃糠喝稀”的民谣的情况下,对方给他们准备了一桌大肉宴。
这……
冷星扫了一眼,不敢下筷。
“无功不受禄,还是让我先看看你们的病情吧。”冷星笑着婉拒,一派大方正直。
大阿哥默默放下了抓起筷子的手。
无功不受禄?乌西哈可不是这么自觉的人,此事必定有诈!
村里领头的中年男人李大龙看了大阿哥一眼,笑道:“小先生可是怀疑咱们的吃食有什么问题,怎么好好的都坐下了又说什么功不功禄不禄的话?”
冷星煞有其事的点头,“确实有问题。”
李大龙笑容不变,其身后的两人却是眉头竖起,隐有发怒之相。
冷星像是没发现那两人的不对,笑着解释道:“太丰盛了,若我吃了,却治不好你们的病,我心里难安。”
太子迟疑的放下筷子,二姐说的有理。
“哈哈哈哈,”李大龙大笑起来,“小先生真是讲究,真是仁义,怪不得不惧瘟疫,自掏腰包救了下河村、中淮村和上河村三村村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