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战争阴云(1/2)
等到齐盛安彻底的回到西州之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西州的百姓早就已经得到消息,他们秦国成功的灭了蜀国,攻下了蜀国的国都成都。
甚至于定西军在其中也有大量的贡献,定西军付出了将近一半的代价帮秦国开疆扩土,回来的时候西州的百姓都是自豪的。
尽管一些人的确是伤感,因为定西军的士卒很多都是西州子弟,如果不是因为西州地区尚武,以参军入伍为荣,光是一个州的百姓来不一定会支撑得起这么一支军队。
死去的战士的家人是心中悲痛,不过他们同样也是骄傲和自豪的。
这是一种荣誉,他们的家属都会有大量的福利待遇,秦国重视军队,定西军更是如此。
王府的庞大的产业,相当多的都直接投入到了定西军的建设之中。
西州内的军户也不是一个小的数字,反而相当的他,他们家中的男子几乎不事生产,从小就开始进行相应的军事训练,进行职业化的训练。再加上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西州还是有相当多的后备兵员的,与其选择从秦国的其他地区征集兵员,倒不如利用乡土人情,从小进行训练,这样的士兵有乡土情怀的加成,在面临战斗的时候,就会奋勇争先,哪怕是出现大量的伤亡也不会轻易的后退,因为乡亲甚至于是父母兄弟的关系,反而会更加努力的作战,就好比蓝星上的湘军那样,这样的军队虽然容易排在,不好融入其中,但是战斗力很强,战斗精神是非常的强大。
杨明德等人在知晓定西军接下来的计划之后,直接在本地进行就征兵的工作,早早的就进行了相应的训练,齐盛安等人正在往回赶路的时候新兵们的训练就已经开展了不短的时间了,不仅如此之前的定西军的预备队已经转正,只不过连续几次的大战一开始的预备队已经被掏空了,实在是没有更多的办法了,必须要吸收新鲜的血液。
这一次北上的都是定西军的老兵,之前从蜀国吸收的新兵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融合,当然了齐盛安的赤心队自然是随行的。
同时也考虑到人员的折损的问题,齐盛安也给自己的赤心队准备了相应的预备队员。
赤心预备队,简称赤备队。
人数暂时规定有八百人,他们和赤心队采取一样的入选要求,同时他们也会一起进行相应的训练。只不过大多数的任务都是赤心队的人亲自负责,赤备队的人需要做的就是努力的修炼,提升自己的技术和对武器装备的熟悉,一旦哪里出现了折损,到时候他们就可以直接填充进去。
当上千的红色衣甲的骑兵进入西州城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是大量的欢呼声,甚至于还有大量的条幅,其中不仅仅写着是定西王府世子还写的是黄巾义社。
齐盛安让张角曹安等人建立的黄巾义社已经慢慢的成为了一种为平民百姓提供帮助和发声的平台,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力,甚至于不仅仅是限于西州,开始向周围的地区转播,就像是商会这种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之后,很快陆陆续续就有越来越多的商会出现。
黄巾义社没有足够的本钱和关系,再加上优秀的管理,想要成功的建立起来,的确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
也的确是帮助很多平民百姓摆脱了艰难困苦的生活,不能说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起码不用再忍饥挨饿,生活也有了新的盼头。
他们对于齐盛安可以说是感恩戴德,如果没有黄巾义社,他们的生活是不会有这样的变化的。
齐盛安的声望值很大程度上都来自这些百姓,甚至于有的百姓感恩齐盛安的所作所为还会给齐盛安设置长生牌,希望他们心中的世子殿下能够身体健康。
老定西军士卒并没有什么影响,反而是觉得理所应当,但是杨康等从蜀国来的士卒就非常的诧异,他们没有想象到他们追随的这位竟然有这样的威望。
远远比自己想象之中的高,能够有这么多的民心,真的是狂热,不是吹,他们在蜀国的时候如果刘安搞出来一套什么微服私访的话显露自己的身份,都不会有这般的表现。
究竟是表演出来的还是发自自己内心的,杨康等人可以看的清清楚楚。他们也更加的庆幸,知道定西军在秦国的地位着实是不一般。
齐盛安直接带着赤心队安顿在王府之中,第一次进到这种王府之中,赤心队的成员们多多少少有些紧张的。特别是原来王府之中的侍卫的眼神。那是一个个老前辈,其中充满了审视,让他们不敢小看。
甚至于生怕自己做的不够好。
齐盛安自然也发现了自己这些手下的尴尬之处,不过他并没有多管,习惯了就好,并且王府内的防御这些赤心队的成员早晚都会接手的。现在只不过是提前学习相应的操作,熟悉了就好。
这段时间西州还是比较热闹的,大量的物资被运送过来。
定西军有最后的后备人员,但是装备等消耗品的数量不少,特别是箭矢,符箓之类的,数量很明显不够,不过这一次朝廷也是再一次勒紧裤腰带给西州支援了一大批,这一场仗本来是可以不用打的,如果不是西梁王国的建立威胁程度实在是太大了。他们也不一定会这么早动手,时间仓促,物资什么的再怎么筹划也不足的。
如果想要再来一次像是进攻蜀国的战斗。可能国家就要支撑不起了。
军队的消耗永远不是一个小的数字。
普通人一顿吃的可能不多,但是当成千上万人。还有大量的战马,修行者,他们的胃口和身体的需要远远是普通人胃口的好几倍,长时间下来,国家一年的粮食产量能剩下多少呢?这还不算上各种金银上的花费,士兵平常的俸禄就不需要多说了,在进行大规模战斗的时候怎么说也应该用大量的金银财宝什么的去激励吧。
这又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所以这一次进攻西梁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解决就最好了。对于秦国来说不会有多少内政上的负担,这是秦国的文臣们的决定,他们当然希望战争结束的越快越好。这样他们可以将大量的精力用来扶持地方的发展,而不至于天天为了战争服务。
平日里那些武将们对于这些文臣还是客气的,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尊重,但是战争开始之后,这些将领就成为了兵大爷了。
直接开口索要各种物资,你要是不给他们就会吹胡子瞪眼,要是控制不好的话,这些武将还会动手打人嘞。
只不过这些文臣也没有太过于激动的行动。
因为他们知道现在是为了打仗,没有必要内部不和,就算是文武之间有矛盾也不至于因为国家大事而导致自己产生问题。
就连蜀国的人都知道这种道理更不用说是秦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