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大战前夕(1/2)
蜀国这边准备的可以说是非常的完备了,因此他们也有了强大的自信,无论是士兵的人数还是高手的人数,他们的确是多于秦国的,再加上守城的地形的优势,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援军正在赶过来的。
蜀国的皇帝刘安也是自信满满,认为自己可以反败为胜,说实话那些相公操持朝政已经有一定的时间了,他们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反而是打败,但是如果刘安能够带领蜀国军队胜利的话,他的威望会得到很明显的提升,自己的权势也会进一步的提升,对于集中皇权的手段来说是非常有效果的。
蜀国皇权旁落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被那些相公把持。
一开始的时候蜀国开国时候武将的权力很大,不说是地方割据也不遑多让,如果不是当时的蜀国太祖杯酒释兵权,随后又大力的扶持文臣和武将针对,使得文臣盖过了武将,倒是避免了武将振臂一呼黄袍加身的事情再次发生。
不过武将被压制,文臣的势力已经非常的强大了,蜀国的君王想要制衡的时候才发现除了一些宦官和部分忠君爱国的将领,那些文臣已经不是自己可以成功的对付的了,其中的博弈可能需要花费非常多的精力的。
不过看蜀国现在的状态就知道蜀国的皇帝尝试多次还是没有成功。
刘安终于是遇到了久违的好时机,这次如果他能够力挽狂澜的话说不准真的可以实现前代的蜀国皇帝的愿望。
他还信心满满的派遣了使者,给齐泰平和蒙仲送去了战书。
约他们两个人在成都在决战。
刘安还是有些担心秦国两支军队直接越过成都去攻击他们的后方,不过显然齐泰平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这样会影响,这样的战书他一辈子不知道收到过多少次了,随后还郑重其事的给刘安回了一封信。
信上也就是写了几个大字,不知兵。
这是嘲讽刘安不知兵事,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皇帝可以说亲自游历自己国家都不一定能够经历过更不用说亲自带兵打仗了。
这不是开国年代,当年诸侯争霸的时候不论大国还是小国他们的国君都是冲锋在第一线的,那个争霸的乱世只有军事最为重要,他们不可能一点兵事都不懂。
等天下的局势比较稳定之后,四大中原国家形成之后,尽管他们之间的战斗甚至是和四方的异族人交手的次数也是少不了的,只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朝中的大将统帅,很少有君王亲自下场,因为一个国君都相当于是国本,如果御驾亲征,出现了什么意外的话,如果有子嗣还好说,要是孤身一个人使得他们被俘虏了的话,根本就无法想象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
齐泰平说刘安不知兵实在是合情合理。
不过刘安在看了信之后反而心头火起,他不认为自己会比其他的君王差,他内心之中也是有雄心壮志的,只不过因为没有合适的环境,一时半会儿都无法成功的施展,现在他呢声望可以说达到了人生的一个高峰,那些相公也没有太多的理由来阻拦他的所作所为,现在他们所有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战胜秦国,至于国内的问题都是后续的事情,当务之急是先解决外部的敌人。
至于另外一位蒙仲在接到了刘安的信件了之后一脸的不屑,直接就扔了,这样的蜀国皇帝和他们家陛下是一点可比性都没有的。
有本事就真真正正的过来打一把,别光口舌之利这没有什么意思。
当然了,齐泰平和蒙仲的态度不在意,但是并没有在战略和战术上忽视蜀国,反而是做好了准备。
既然蜀国已经决定在成都决战也就没有什么遮遮掩掩的必要了。
齐泰平和蒙仲两个人直接合兵一处,经过一系列的损耗,秦国真正的军队也就剩下了三十五万左右,还保持着相当的战斗力,除此之外还有人数不少的仆从军,他们的作战能力也是有一些的,如果是顺风仗的话他们自然也是一个助力,但是如果是逆风的话,这些仆从军可能还会反过来攻击秦军,所以真正能够依靠的军队实际上只有齐盛安他们这些秦国出身的人那么多。
他们面对的敌人可能比他们多两倍,实在是无法想象他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同时还可以直接拿下成都,本来人数就悬殊再加上地势上的影响,应该如何作战对于秦国来说的确是一个问题。
齐盛安向老爹表达了自己得关注,怎么看成都都不是随随便便能够打下来的地方。
他们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够获胜,定西军是他们的根本,这一次除了留守大西关,凉城还有西州城,还有留下来的预备队,其他人可是全都到了,如果产生大量的伤亡的话,对于王府来说可以说是触动根本了,为了灭蜀国或者说是秦国的霸业应该付出这么多嘛?
齐泰平能看出来自己儿子眼中的担忧,并没有斥责他不知道忠君爱国,定西王府一向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想法,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是为了西州的百姓而战斗的,他们守护的就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如果以定西王府的根基不稳定来换取秦国的扩张,怎么看都不合适吧,齐泰平好像也不是这么愚忠的人。
齐泰平为了稳定自家儿子的心只能说山人自有妙计,这一次的成都之战,他们获胜的概率可以说是非常大的,
齐盛安是一脸的迷惑实在是不知道他们可以获胜的地方究竟在那里,难道说他们这边有外援,可是并没有听说过最近军中来了什么高手,甚至是蒙仲的十二卫大军那边都没有察觉到什么异常。
还是说他们获胜的机遇一直都存在只不过齐盛安一直没有发现罢了。
世人都说再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瓦解的,难道说蜀国的内部有他可能的帮手,还是说蜀国的各路大军之中有秦国的帮手。
是南蛮?秦国对于异族可以说并没有过多的交流。宗门散修?对于秦国境内的自然是无有不从,因为他们还需要依托秦国的存在发展壮大,但是想来对于蜀国的宗门和散修来说并没有那么多的影响力,如果秦国有这般的影响力,蜀国早就已经亡了,还需要担心秦国的入侵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