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五章:贾琮有后(2/2)
贾琮闻言心下微暖,急忙走了。
他怕继续下去,忍受不了秦可卿的柔情。
这样成熟的女人真让男人巴不得把她拉进怀里。
好好怜爱一番。
她打开炉盖拿筷子夹了一块沉香放进去,房里继续香烟袅袅。
“要是没了师弟,你变成什么样还不知道呢!
至少在外历练几年,也不胡闹了。
那时你都不爱说话,怕见人。”
秦钟还是腼腆地笑了笑:“姐姐和师弟该怎么办呢?
他外边做官娶个几房,也是正常的事。
可能不能抬顶轿子?不然岂不委屈了你。”
如果可能按照妾礼,夜间一台小轿接她也好。
虽然说她和贾蓉已经是七八年过去了,有些人未必记起!
但是终究有隐患。
秦可卿摇头道:“算了吧,我不难为他!
那得惹出多少是非来。”
后面的瑞珠宝珠在议论,宝珠眨眨眼睛。
“在外边总比在家里好,到了金陵。
小姐也能像个正房似的。”
瑞珠静静叹气道:“男人们不在乎那些。
女儿家可看重这迎娶礼节。”
贾琮出了庙门。
武状元笑哈哈上来道。
“大人,才刚那个晋商槟榔王等了半天!
后来有事走了,递过来三千两台州银票......”
武状元那声音和正常男人不同,他是自宫的人。
虽不像影视剧里面的夸张,不习惯还挺瘆人的!
贾琮接过来数数,分给了他一张,武状元受宠若惊地接了。
贾琮再叫他去喊孙福他们来,准备再去仲家庄视察。
来淮安停留这么些天,满打满算。
许多知县、知府给他送的礼,都快接近十万两了!
也不仅仅是淮安府的人,当他们一听到贾琮在东昌索贿的信号。
人人趋之若鹜,就生怕自己晚了。
徐州、海州、镇江、扬州的掌印官,几乎都送了!
常州苏州松江的,还在路上。
如果不是刘知远再来搜刮一层,贾琮的礼只会更多。
这种事情他们双方都不会拿到正面场合去说。
毕竟无论受贿送贿,双方都有罪名不是?
造成这样的局面,就是他们怕贾琮弹劾。
这些地方官,要找点错处也不难。
泥水淤积的里下河地带,一阵夏雨一过,民夫们行动艰难!
人群之中,仲尹指挥着他们打夯、搬土方、勾缝。
他脖子上的一条面巾,雨水、汗水、泥水混合。
全是污渍,裤腿卷到膝盖以上。
仲尹是仲家庄大姓仲氏家族的分支。
仲氏族谱上,几百年来出过不少官!
不过到他这一脉出了五服,已经接济不到他了。
他年轻力壮,在本地被推为豪侠!
也理所当然地被淮安河道衙门的佥事选为领工之人。
一座座民夫堡房建立在远离河岸浅滩的地方,此地在黄河南岸。
贾琮看着这些现场民夫,注意到了仲尹这个人。
因为他声音大。
仲尹高声吼道:“地基夯实了,土方运来。
那边搬埽的,怎么这么慢?”
古代夯地基不像今天有机械,得完全靠人力。
拿一种叫做硪的工具,地基是河堤稳固的重要一环。
但是那些河夫并不积极,有个年轻的转动眼睛。
“鲁总河已经给咱们发了一两工银,为啥堵黄河?
黄河又不是咱们的.....大不了跑到金陵、常州去。
城里学手艺的地方多,还怕没法过活么?”
显然这个河夫不是本地人。
贾琮虽然听不到他们说话,但看这个情景,问题很多!
“河工有苏州派来的吗?”
“我调查过一下。”
管潮升回答:“本地有些河夫不能胜任,很多老弱病残。
鲁总河上书,从苏、松、嘉、杭。
湖调过来的人有两万......”
贾琮心下不喜,并不是他不喜欢苏州人!
无论河工还是从军,他都不赞同招城里的市井之徒。
而且。
贾琮计划里面,必须从河夫之中选拔一批河兵常驻。
再一个。
鲁总河先发工钱的做法,实在要不得!
有些人拿钱跑了,不仅亏大,也不好管理。
一一记下这些问题。
贾琮走下堡房斜坡,直往
铁牛急道:“琮三爷小心点......”
伍三哥几个团团出来护卫,贾琮示意无妨。
有些河工也停下来看他,他并不发表什么演讲!
说了继续,又去摸摸仲尹旁边堆起来的一堆埽。
埽这种东西,七年前跟随到宛平。
贾琮已经见识过,只是那时凡事不能做主纯当历练。
这是一种作物秸秆混合粘土,再用绳麻牵连起来的东西!
乃是堵河常用备料。
贾琮摸摸凝结这方块的东西,好像是水泥。
但是这种水泥和现代的不一样,要知道水泥成分简单。
粘土、铁矿石、石灰、石膏,反应过程!
一个中学生也能推出来。
但是水泥生产过程是十分复杂、繁琐的。
至少亲自上阵的话,贾琮自己都觉得困难。
但是古代的工匠,着实不能小觑!
他们只是没有知识指导,技术是不低的!
看起来使用水泥,比起仅仅使用粘土、石灰。
粘性要更强、更稳固。
古代还有选择糯米来粘结城墙的,绝非玩笑。
明长城大多数是夯筑,存在至今!
明朝南京城也用过糯米,古人的智慧是不低的。
他挥手叫仲尹过来:“你们凝结土方、砖石、埽的。
叫做什么东西?”
仲尹跪了又起立:“回大人,叫做水泥,草民也不知道怎么做。
但淮安有几个厂,原先就做土方和砖石的。
这种水泥粘性可强呢,父辈们都没见过!
好像出来几年了,一年比一年不同,以前没这么硬。”
“你们这工钱是月月有?怎么定的呢?”
仲尹并不知道水泥是贾琮提出来的。
上面的消息,他们所知甚少!
贾琮的这个问题让他不好回答,想了好久才道。
“工钱没有一定的,有的时候全是民间摊派!
家家户户都得种花柳、芦苇、屯土。
拿出秸秆、土方来,有的时候给钱,有的时候不给钱.....”
贾琮皱眉沉思。
看来徭役向完全由政府出钱转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明朝治河很失败,就是因为政治的控制力不行!
腐败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尽管有潘季驯这样的大家也无力回天。
相对来说,清朝这方面比较有成效。
但是清朝的贪污’腐’败也一如既往的严重!
仅仅堵大王庙决口,就用掉八十万两。
乾隆年间。
政府为治河出的钱,突破一千万大关。
落到实处的银子有一千万吗?
没有。
这个想都不用想,甚至不需要考证。
而今贾琮也见识到了,官场想要清如水,是永远不可能的!
看到贾琮似乎很累的样子。
仲尹试探地道:“大人要不要跟小民进去喝杯茶。
这三伏天晴的时候日头毒,要不就风雨大......”
贾琮摇摇头,举步上了牛皮、木板搭建的厢船。
厢船不是用来乘坐,而是专门用来水上施工的!
靴子踏上去,底下的水就浸到靴面上。
铁牛他们跟上来,仲尹举起脖子上的面巾,擦擦额头的汗!
见御史大人已经走到石坝
“听说贾御史是个了不得的官,天杀星下凡。
一来就把咱们淮扬道的道台给办了。
那可是四品蓝色补子的道台......”
“四品是大红哎,不是蓝色,那个道台杀官了。
贾御史怎能不办他呢,前儿御史行辕传出告示!
淮阴七州县赈灾,米粥得做到筷子插着不倒。
毛巾裹了不渗,这是真正为咱们小老百姓的青天大老爷呢!”
“我还听说他要自个儿掏腰包,放到这条河上。
换做道台,哪肯呐......”
仲尹等一些河工民夫,于是就把崇敬而又敬畏的目光。
看向远处这位年轻的大人。
贾琮却无心享受他们的目光,滚滚黄河!
席卷了黄土高原、中原、苏北的河水就在眼前。
凶猛地朝东流去,那声音激烈、悲壮!
那颜色浑浊、泛黄,他也没有心情高唱几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而是看着减水坝里面的遥堤。
亲自巡视到今天,这才是他唯一满意的地方。
堵黄河的第一层是缕堤,一般不高。
太高了会承受不住黄河汛期的冲击力。
第二层是遥堤,比缕堤高,缕堤和遥堤之间留出数丈空地!
这些空地是专门把泥沙截留下的。
黄河携带最多的就是泥沙,泥沙也把沿岸庄稼裹得没有样子。
遥堤把你泥沙留住,还能使河岸的河床增高!
既避免向外流,也能护住黄河。
当然。
有这两层还是不够的,黄河泛滥,伏尸百万。
另一个时空李自成决开黄河,整个开封城都淹没了。
更何况淮安的里下河地区?
故此还需要设计一层减水坝来减压!
这减水坝按照古人的智慧,长宽高得按一比二比五来造。
这种比例是经过实践的最坚固的一种。
此外。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压,还必须开挖分流、引流的河道!
经过实践一般是“川”字形最合适。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