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2/2)
殿内诸位曹魏大臣看向杨彪的眼神中,有着愤怒,有着同情,但也有着惭愧。
但他们也不会坐视自己受尽屈辱的死去。
而在曹操的高压政策下,在他清理了一大片敢勇于骂他为阉竖之后的汉臣之后,数十年来,至少在曹魏境内,已经没有人敢提起这件事。
当这声厉喝响彻朝阳殿后,殿内瞬间涌进来上百位手持利刃的禁军。
杨彪只是将手中的节杖指向了坐在上首的一位魏臣,那位魏臣正是王朗。
杨彪想叱骂的不止是曹魏的三位三公,他想将在座的每个人都骂一遍,可曹叡没给他这个机会。
为了让世人不再讨论这件事,曹操手上不知沾染了多少人的鲜血。
那丝耀眼的亮光,让殿内诸位魏臣看向杨彪的目光,很快变得恍惚起来。
若吾没记错的话,你是先父的得意门生,是吾弘农杨氏的故吏。
特别是在关西,受过杨氏恩惠,与弘农杨氏有着故旧之谊的世家不知凡几。
只是在喝住周围的禁军后,杨彪也知道他今日是难逃一死的。
这是杨彪遗留在世间的最后一个念头。
可要是在这浓郁到化不开的黑暗中,陡然出现一丝亮光,那么这丝亮光一定是极为耀眼的。
殿内的诸位魏臣在看到杨彪投来的目光后,立即吓得魂不附体,纷纷掩袖遮脸,好似这样就能让掩盖他们所做的丑事一般。
污点是洗刷不去,却可以用更光辉的事迹来掩盖。
他大概想的是,让自己为他复仇吧。
若是这二人在,恐怕今日大魏的三位丑陋三公,都得被骂的当场吐血。
杨彪恨呀!
一声厉喝从曹叡的口中发出。
此刻在曹叡的眼中,杨彪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王景兴!
想到这杨彪的眼眶渐渐湿润,但同时嘴角也带上了笑意。
上百位禁军手中的利刃散发出的寒光,也让许多本来心中有着动摇的魏臣瞬间冷静了下来。
大量魏臣的劝阻加上曹叡的犹疑,让杨彪最后能保留着汉室衣冠走出了朝阳殿外。
弘农杨氏,四世三公。
但杨彪以为远在千里之外的糜旸,能够给他提供多大的助力呢?
你本可以善终的。
现在天下人,人人称你为当世大儒,但当日若无大汉之衣食,有你今日之风光乎!
背国弃师之辈,竟能坐于三公之位,这样的大儒,这样的大魏,着实可笑!”
他知道当下为何会有这么多魏臣,会为他求情。
或许一开始没有料到,但在看完杨彪的表现后,聪慧的曹叡已然猜到了些许端倪。
炎汉太尉赴义,自有体统!”
因此缘由,若关西世家突然又毫无理由背反曹魏,那么无疑会让世人觉得关西世家是两面三刀之属。
到那时一众关西世家凭借此名义,悍然掀起归义浪潮,这便是名正言顺,无可指摘。
既然早就考虑到这一点,那么杨彪心中也早就想好了对策。
自己因匡扶大汉,追寻大义而惨遭曹氏毒手。
若天下皆黑,那么天下人便会习惯黑暗。
杨彪怒目对着那几位想对他不敬的禁军,而那几位禁军在看到杨彪愤怒的眼神后,他们竟下意识地停住了索拿杨彪的举动。
王朗没想到杨彪会突然将火力对准他,可面对着杨彪的叱骂,饱读经书的王朗竟说不出一句为自己辩解的话。
纵使曹叡再聪慧,他也不会料到颐养天年的杨彪,似乎已经认命的杨彪,会在今日做出如疯子一般的行为。
所有人都选择性的遗忘了这足可以曹氏一生羞辱的事,因为他们知道这件事是曹氏一族人的逆鳞——触之必死。
可当一个掌握巨大权力的人怒到极致之后,歇斯底里会从他的身上退去,他心中只会有着无尽的冷酷。
所以杨彪只是在众人面前认真整理了一下冠束,然后主动大步朝着殿外走去。
不然一旦等自己受尽屈辱而死的消息传遍天下,今日参与宴会的诸位魏臣,有一个算一个,都要被天下的士人一辈子戳着脊梁骨骂,甚至他们的家族名望也会一落千丈。
被在天下人面前当众揭开曹氏一族最深的伤疤,曹叡的心中又怎么会没有愤怒呢?
由于今日自己的所为,他们或许没办法让自己免死。
你今日让大魏颜面尽失,自己还想着体面的死?
用自己一死,换来关西世家及弘农杨氏的长远发展,换来糜旸对关西世家及弘农杨氏的既往不咎,这还有何憾呢?
当将头放在冰凉的台上后,杨彪心中不禁想起,当年爱子杨修在临死前心中想的会是什么呢?
无论怎么说,在当年曹丕篡汉之时,一众关西世家是臣服过曹魏的。
那一日,恰如今日。
相比于曹魏众臣的神情各异,曹叡看向杨彪的眼神却只有一种。
不止杨彪,他的家族也将会在曹魏境内除名。
不就是出师无名吗?
一抹寒光浮现,一汪碧血倾洒。
关西大风,冲天而起!
明日2章。
一千月票,请自今日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