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皇商(2/2)
“恐怕又是什么沽名钓誉之辈呈上来的,为逃皇上的欢心”,王懿荣在心中猜测道
不过既然上官炎说了,王懿荣心中虽然轻视,但还是认真地接过上官炎手中的信纸,认真的看了起来。
另一边的李时勉和崔铣则是站在一起,共看一份。
王懿荣看的内容正是周重盈让孟怀安誊写的《三字经》。
看着三字经的内容,王懿荣从开始的轻视到疑惑再到后来的内心的惊涛骇浪,“这世上居然能有人写出如此奇书”。
李时勉和崔铣看的是《千字文》,脸上同样露出惊骇和凝重的表情。
作为整个大燕朝廷最高学府的代表,王懿荣瞬间意识到这本奇书对大燕朝的重要性,于是立马表态说道:“皇上,此书若是能推广全国,则我大燕文脉勃发啊,臣愿领此事。”
李时勉和崔铣和见王懿荣率先表态,心中不约而同地暗骂:“老狐狸。”
寒门学子出生的李时勉紧接着说道:“臣愿辅助祭酒完成此事。”
出自陇右崔氏的崔铣则是意识到这等奇书已经影响了世家大族对科考的掌控,于是说道:“臣为陛下贺。”
随后话锋一转说道:“不过陛下,臣担心若是立马在各州推广涉及的工作量太大,不如先在一州尝试,徐徐图之!”
虽然崔铣只是右司业,但是由于其家族背景,让上官炎不得不重视其想法。
“想到如今还在建康书院的蔡伯安,于是上官炎淡淡地说道:“既然如此,便先在建康、扬州、徐州先尝试推行吧。”
崔铣的阻扰早在王懿荣的意料之中。
毕竟此事若是能做好,对于过国子学来说是大功一件。
崔铣在王懿荣和李时勉纷纷表态要领此事以后,能做的便是尽可能地推迟完全做成的时间。
王懿荣用余光瞥了崔铣一眼,心中暗道:“若是祭酒这个位置在崔氏手中,今天恐怕又是另外一番说法吧。”
关系到大燕朝启蒙的大事便在几人的三言两语中确定了。
随后上官炎便问道:“有功便要赏,三位爱卿觉得应该如何赏赐这位献上两本奇书的建康书院学子?”
因为红楼的关系,王懿荣三人对孟怀安居然有些映象。
若是孟怀安在此,肯定会觉得与有荣焉。
至于为什么知道,纯粹是三人收到了大批的检举信,曾经讨论过是否要封禁红楼。
王懿荣因为三字经的事情对孟怀安感官不错,于是提出了一个稍微中肯的意见,奖赏孟怀安从建康书院毕业时,原地升一级。
崔铣则是笑着说道:“哪有奖赏延迟的道理,不若赏赐大量金银,以示嘉奖。”
只是这笑容实在看不出善意。
“此人为商贾之家,我记得红楼之中有一家族薛氏便是皇商,朕便赐予他们家同样名号”,在最后,上官炎斩钉截铁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