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急了急了,他们急了(2/2)
当内容看到一半的时候,作为武将的左翎卫大将军阴世师率先爆了句粗口。
他指着报纸上的内容,骂道:
“黄口孺子不知道天高地厚!”
“竟然说他这个什么《新唐字典》,要比汉朝许慎的《说文解字》还要更优秀。”
“这种鬼话那些读书人也信?摆明了是吹牛!”
“这名为‘报纸’的东西,就是唐军故意散播,乱我百姓心志的!”
阴世师一眼看出事情的关键。
骨仪较为沉静的说道:
“就算知道唐军散播报纸又能怎么样?我们的人,压根防范不住!”
“更何况,此物已经起到了效果,那些读书人,现在是铁了心要去晋阳!”
“但令我不解的是,就算这报纸上写的天花乱坠,读书人怎么会轻易相信?”
读书的意义,在于冷静。
遇事不慌张,有条不紊的处理问题。
读书人的情绪并不好煽动,因为书中的道理已经告诉了他们什么是对错。
姚思廉捋了捋颔下的胡须,面沉如水。
“二位大人还没看明白,读书人之所以一心向晋阳,根本就不是这报纸的魔力大。”
“而是关宁关公子!”
“是此人在读书人心中的影响力太大啦。”
“尤其在此等战乱年间,科举暂停,关公子的出现,成为了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引路明灯。”
阴世师和骨仪面面相觑。
他们没理解姚思廉话里的意思。
但三个人同朝为官多年,低头不见抬头见,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隔阂。
阴世师便直接开口问道:
“请姚大人详解!”
姚思廉闭了闭双眼。
回想起关宁在这半年多的时间来忽然声名大振,露出敬佩神色。
“唐国公李渊刚起兵之时,关公子在城头一首诗词,名震天下。”
“至此。”
“关公子被天下读书人奉为诗魁,那首诗,至今无人可以超越。”
“这便是影响力!”
姚思廉轻轻咳嗽了一下,继续说道:
“所以,关宁的话,不管是不是吹牛,他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已然很高。”
“读书人自然是要信的!”
“还有一件事,让读书人趋之若鹜!”
代王杨侑抢先问道:
“姚大人请说,是什么事?”
姚思廉卖了个关子:
“殿下可曾听说过张举之、陈申、王元三人嘛?”
杨侑猛地摇头。
他幽闭于皇宫之中,很多消息不想知道,这三个名字,无疑是陌生的。
阴世师和骨仪也没听说过,问道:
“此三人是谁?”
姚思廉说道:
“听闻,是关宁关公子新收的三位弟子,他们三人,如今可是天下读书人羡慕的对象。”
阴世师冷哼一声:
“天下读书人为何羡慕?就因为他们三个成为了关宁的徒弟?读书人不该为五斗米折腰!”
钟鸣鼎食之家,才配说这样的话。
如果忍饥挨饿几天,别说为五斗米……就是一口饭,该折腰还得折腰!
“阴将军怎么还没明白?”
“这三人,是《新唐字典》的编纂者,《新唐字典》一旦被天下读书人所承认,这三个人自然跟着扬名!”
“关宁关公子,已经向天下读书人证明。”
“没有朝廷的科举,不进入仕途,读书人,依然可以出人头地!”
“但前提,是要成为他关宁的学生或者朋友……”
三人听完,顿时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