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我在诏狱看大门 > 第114章 汪直擒贼

第114章 汪直擒贼(1/2)

目录

紫禁城安喜宫内

京城的天气一天天地热起来了, 御花园里的花虽然还没有开放,万贞儿今天却来了兴致,带着宫女们去花房里选了好多枝各色花卉, 准备在春天正式到来之前,将安喜宫妆点起来。

朱见深正坐在正厅里翻看着看送上来的奏折, 抬头正好见到万贞儿手持一只粉色的百合对他盈盈一笑。

“人比花娇。”

朱见深放下折子叹道。

“陛下不正经。”

万贞儿一手扶住羞得通红的脸颊,瞪了朱见深一眼,“都老夫老妻了,还如此不知羞……再说了, 臣妾都多大了,还比花娇呢。”

“这和多大有什么关系。君无戏言,朕说了‘比花娇’, 那就是‘比花娇’。”

站在一旁的宫人们忍不住纷纷掩嘴而笑。

“京城里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息, 草原上可还是冰雪未消呢。”

点了点桌子上放着的奏折,朱见深叹了口气。

“这些都是参阿直的。”

“参阿直?他远赴北疆, 都不在西厂, 那些人做什么要参他?”

万贞儿放下剪刀, 将宫人们挥退了。

去年西厂初设,阿直为了办案得罪了一圈人。

人人都说他是趋炎附势, 残害忠良的狗阉贼,把孩子委屈的,时常忍不住到安喜宫来找万贞儿诉苦。

万贞儿有时候想着那西厂关了也挺好的,反正阿直这“宦官”也当不了几年, 早晚要出宫改换身份重新生活的,何苦背这个千古骂名。

只是朱见深说将来就算阿直出宫, 也是跟在万达身边, 或是做他的亲兵, 或是做锦衣卫,遇上的委屈只多不少,这些就只当是考验吧。

万贞儿从小把汪直拉扯大,知道这孩子最是敬佩忠臣良将,满心要做大英雄,在战场上立一番功劳。所以年初知道他被派去辽东军营,还为他高兴了许久,觉得小雏鹰终于找到了能够翱翔的天空了。

这边人刚才出去个把月,怎么又被人弹劾上了呢?

“都是山海关沿途来的折子。”

朱见深笑道,“说阿直在回京的路上,私设仪仗,惊扰百姓,欺压官兵,收受贿赂。他这‘西厂提督’的威风啊,是从京城给一路抖到辽东去了。”

“阿直不是那种孩子。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万贞儿肯定地说道。

宫里什么好东西没有,锦衣卫什么依仗他没见过,需要去关外摆这谱呢。

她自己带大的孩子,最是了解不过了。

“是啊,昨天收到了西厂递来的情报,辽东的问题可大了去了。阿直和小郎舅兵分两路,他在山海关那边大张旗鼓,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小郎舅则深入草原女真部落,暗地打探军情。”

他们没有去辽东之前,朱见深虽然对陈钺呈上的折子有所怀疑,却没有想到此人居然如此“精彩绝伦”。

汪直上奏,准备在山海关直接将此人拿下,然后锁回京城,下西厂大狱。

朱见深直接批复了一个“可”。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准便宜行事”。

“便是如此了。阿直岂会如此浮夸,自然是为了办案。”

万贞儿听到朱见深如此说,终于彻底放下心来。

“说到底,这一套套的,使得那么得心应手,还不是小郎舅一手调-教出来的。”

朱见深打趣说道,“阿直也好,阿澜也好,都学了他一身的江湖匪气。你看太子……他和小郎舅接触的时间少,那就是文文静静的,像个皇子的模样。”

说起来,朱佑樘刚到昭德宫的时候不肯吃饭,还是万达哄他乖乖开口的呢。也不知道这小子身上有什么魅力,那么讨小孩子的喜欢。

“是是是。”

万贞儿故作无奈地叹了口气,“好的呢,都是学陛下的。坏的呢,都是我那不成器的弟弟教的。”

“正是如此。”

朱见深一本正经地说道,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安喜宫内,一片春意正浓。

——————————

刮了一个通宵的北风和雪花终于在凌晨时分渐渐停歇。

万达躺在榻上,看着身边还在呼呼大睡的阿澜,决定让他再睡一会儿,把被角给他掖好了,小心翼翼地起床穿衣服。

从房间出来的时候,恰好睡在隔壁的杨休羡也推开房门走了出来,两人相视一笑。

“小邱还在睡?”

“何止,刚才还在说梦话呢。”

杨休羡和邱子晋睡一个房,他把床让了出来给小邱,自己打地铺,也是一早就醒了。

两人走到楼下,打了一盆热水轮流洗漱了一番。

虽然还早,不过回龙客栈的两个伙计已经在门口扫雪了。

屋檐下结满了长长的冰铃铛,一个小伙计竖起拖把,一路把它们敲打下来,地上顿时散了满地的水晶,在朝阳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美不胜收。

连绵百里,无边无际的白色雪原在初升的红日的照耀下,璀璨得让人睁不开眼睛。

“这就是大明的北疆。”

杨休羡深深地吸了一口冰冷又新鲜的空气,感觉整个人的精神都振奋起来了。

万达咳嗽了两声,也挺起胸膛,想要剽窃些未来描写北国风光,红妆素裹的诗词。

结果想了半天,脑子里飘过的只有那句“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顿时羞愧地下头,哀叹自己怎么当年就不好好念书呢。

他们本以为自己起得早,没想到还有更早的。

远处传来马蹄声,踏碎了这一片无暇的雪白,是拓津的两个手下回来了,手里似乎拎着什么猎物。

看到站在门口的万达和杨休羡,两人还对着他们挥了挥手。万达也对着他们点头笑笑,下一刻却将脑袋转到一边,冲着杨休羡皱了皱眉头。

昨天那一番比试之后,十三娘上了不少好酒好菜,都是大块的肉,大碗的酒,很对这些奔忙了一整天人的胃口。

他和杨休羡、邱子晋三人与拓津一桌。

先是喝酒,然后又开始划拳,乱叫乱唱,很是闹了一番,把拓津灌得七荤八素,大叫痛快。

高会和老柳,还有阿澜,就跟拓津的手下们坐一个大桌子。

阿澜吃饱了,就开始满屋子地乱窜,他从不怕生,大家也都见惯不怪了。

高会和老柳作为锦衣卫的老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都是不喝酒的。他们就看着那两个女真人喝酒吃肉,偶尔搭上两句话。

突然,老柳脸色很是不好,被高会察觉到了。他瞥了桌对面那两个明显已经喝大了,开始胡咧咧的两人,不动声色地对着老柳使了个眼色。

借着尿遁,两人走到后门交谈了一番。

高会这才知道,原来这两人之前正在讨论要多么奢侈的身家背景,才能请得起十三娘的姐姐这样的顶级厨娘,做天下最珍馐的美食。

若是普通的讨论,自然不会让老柳变色。

这两个喝酒喝昏头的人居然将主意打到了万达身上,说上回抢十八部落虽然过瘾,但是实在没有什么油水可以捞。

这个万掌柜可不一样了,若是劫了他,岂不是几辈子的吃喝都不愁了?到时候什么山珍海味吃不到,别说请十三娘做菜,睡了老板娘又如何呢?

说完,还看了正满屋子转圈的阿澜一眼。

听了这让人汗毛倒竖的话,高会急忙返回客厅,将阿澜拉了回来,紧紧锁在身边。

阿澜扭着身子,不明所以地挣扎了好一会儿。

一直到万达他们从酒席上脱身,高会才亲手将孩子交给了他。然后将这段听闻转述给杨休羡听。

“他们参与了攻打十八部落?那不是陈钺率辽阳大军打的么,有他们什么事儿?”

这“打劫万掌柜”的话题当然让人听着生气,不过杨休羡关注的还是这事情背后的意义。

“听说……那十八个被屠杀掉的女真部落。不止有海西女真的,还有建州女真的……而且那几个海西女真部落的族长,都和阿吉噶相处的颇为融洽。”

高会压低声音说道。

杨休羡闻言,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陈钺已经不是瞒报军情那么简单了。

他和女真人合作,去攻打另外一群女真人?

最后请求朝廷出兵,将整个辽东扫平?

这是出于什么目的?

还有那个拓津——

他绝对不仅仅是想要找到发财的新路子,他是想彻底取代阿吉噶的地位,成为乌拉部的族长……甚至想要整个搅乱整个海西女真部落,乃至整个辽东地区目前脆弱又平衡的势力关系,将牌面打乱,做更大的图谋。

昨日万达将阿澜哄睡之后,他们几人就来到杨休羡和邱子晋的房间里,共同讨论这件事情。

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如何都要让拓津让他们与那个建州女真的“朋友”见面。

这个人,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年初奉集堡的战事,之后十八部落的战事,都有这个人和陈钺、拓津的共同参与。

他们三个人,搅乱了原本看似平静的辽东辽北布局,将大明的整个北疆几乎拖入战场!

若不是陛下英明,觉得事有蹊跷,他们几乎都要成功了。

看着红日一点点地爬出雪原,最后一跃而起,照亮整个天空。万达对着杨休羡,用力地点了下脑袋。

原本混乱的局势,已经一点点地拨云见日了。

他们在这里,把“那个人”引出来,然后与阿直那边里应外合……相信很快,他们就能够回京复命了。

————————————

秦皇岛,北倚燕山,南连渤海,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末年,一代枭雄曹操曾在此做《观沧海》一诗。所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古碣石在此见证了华夏千百年来的变迁。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以此地依山襟海,险峻机要,故命名其为“山海关”。

又以其“扼边关咽喉,保京师屏障”为由,在此地建立城池,与长城连接,建立起了宏伟的“天下第一关”。(注释1)

汪直一行人自从三天前从沙河驿进入山海关城后,在此地已经盘桓许久。

山海关总兵欧信与陈钺一起,日日陪伴在汪直庞大的仪驾周围,带他到处领略这北方第一关的风光。

又是临海观日,又是纵马长城,观看兵士操练,北眺塞外风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