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天兵计划,跨时代动力装甲(2/2)
他之前将华科院的管理权,都分给各个副院长,自己主抓军部下达的科研项目,历经十三年的研究和实验,终于成功了。
“你等下,我打个电话。”
……
京城郊区,龙象卫驻地。
“十三年前,世界各国开始研究生物兵器,华国自然不会落下,我们曾经经历的苦难,让我们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最终经过内阁会议,决定挑选一批这方面的专家,组建研究团队……”
龙老端起茶杯抿了口茶,看着坐在一侧,满脸疑惑的宋平安,耐心的解释道。
“这批专业人才与军工院强强联合,便开始了研究,没想到这一开始,就持续了十三年啊。
十三年前小小陈三十多岁,儒雅,帅气,现在他也才四十多岁,头发却都白完了……”
宋平安扭头看向那个满头银发的男人,肃然起敬。
陈长远让他想起了数十年前,研究冬风的那批人。
他们隐姓埋名,远离家人,不为名利,只为国家强盛。
“小陈啊,国家都记得,都记得你们的付出,现在华国不比以前,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你们的研究,就是给华国插上翅膀,让她飞得更高,更远。”
龙老以茶代酒,满脸欣慰地对着陈长远敬了一杯。
“龙老,您客气了,我等毕生所愿,不就是这个吗?”
陈长远专注于研究,不善言辞,有些不好意思地回敬道。
“小陈,带我们去看看吧。”
“好的,龙老。”
“平安,走吧,去瞧瞧咱们华国的利器。”
“求之不得。”
宋平安微笑着,跟在龙老和陈长远身后,向龙象卫校场走去。
“卧艹,这是?”
以宋平安的眼力,离校场还有数百米,就将那里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即使以他的心性,也忍不住爆出粗口,实在是看到的东西,有些难以置信。
几分钟后,三人来到了校场边缘。
“平安,怎么样?”
“很……牛逼!”
“额……这倒是。”
龙老以为宋平安会说出一番见解,没想都回答如此精悍。
“小陈,你给平安介绍介绍吧。”
“好的,龙老。”
陈长远站到龙象卫身侧,指着为首的战士,看着宋平安问道:
“宋教官,您觉得这是什么?”
“机械……外骨骼?”
宋平安看了眼武装完毕的龙象卫,有些迟疑地回答道。
看起来就非常有安全感的全覆盖式装甲,贴合人体的关节运动,胸口位置是脸盆大小的八角形能源仓,外层有特殊的合金包裹,保证其安性。
头部装甲造型看起来很厚重,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以宋平安的见识,都能报以牛逼二字,主要是太震撼了。
就这造型,真的是科幻照进现实的感觉。
要说这装备看起来像啥,宋平安觉很像某部动漫里的造型,那里面好像叫做……重力体。
“宋教官,您说的对也不对,外骨骼是以局部覆盖或者半覆盖人体,且为人类提供力量增幅或者作战,是类人型的动力机械结构,通常高度是人类身高到三至四米左右。
而您现在看到的,则属于动力装甲,动力装甲,俗称类机甲,以装甲全覆盖人体,且为人类提供力量增幅,带有防御系统,并且可以加载大量武器的类人型动力机械结构,通常高度在人类身高到五至六米左右。
两者定义的重点,在于附着方式的不同,实际用途也有所区分。
外骨骼更多用于普通场景的人类作业,或者局部战场。
动力装甲,则是为了应对极限环境,超常规作战。
比如……”
“……异兽,妖怪!”
不等陈长远说出口,宋平安就明白动力装甲的用途了。
“额,不仅可以打怪,还能进行外层空间作战。”
陈长远在实验室待久了,对外界信息了解不是很详细,对于宋平安的贸然打断,有些不解却没有生气,还是很有礼貌地继续介绍。
“外层空间?也是,人类未来的战场,不仅仅是星球内部,或许还会有来自宇宙虚空的敌人。”
宋平安认真想想陈长远说的外层空间作战,发现还真有可能。
“您看到的动力战甲,源自于十三年前的天兵计划,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现在龙象卫装备的,属于天兵计划第一个阶段的成果,我们称之为龙渊,意为潜龙在渊。”
陈长远看着龙象卫身上的动力装甲,神情无比骄傲。
其他国家还在不断研究生物战士的时候,华国已经开发出了更加强力的动力装甲。
速度,防御,力量,只要调教好动力装置,即使普通士兵穿上,都能虐杀所谓的化劲武者。
更遑论加载大量武器后,由龙象卫列装,那将是何等震撼人心的时刻。
“龙渊-I型动力装甲总高5.33米,通体XY-TS003合金可加载36超重型狙击炮,TS-NL001合金打造的3.2米长制式长刀……”
“采用什么能源?”
宋平安实在是好奇,这种明显是未来社会的武器,怎么会出现这个时代。
不是他低估现代的科技水平,而是目前地球的科技水准,根本无法实现。
最大的难点就是能源,外骨骼的续航时间,取决于能源的持续供应。
就像龙渊-I动力装甲,防御,增幅的力量,速度,都需要庞大的能源来供给。
“问得好,关于这点,还要感谢总教官。”
陈远行打个响指,示意龙象卫打开胸前的小型能源仓。
吱-
轻微的机械传动声,龙渊装甲胸口的能源防护装置打开,从中探出十五公分左右的立方体。
“这是……聚元阵?”
金属球上散发的特殊波动,宋平安很熟悉,那是和聚元阵类似的磁场波动。
“是的,其实动力装甲,基于国家的特殊科技储备,很早就完成了,只是一直没有好的能源来实现龙渊的持久性,现今的电池储存技术,最多只能维持运转三分钟。”
陈远行双手吃力地抱着立方体,递到宋平安面前。
宋平安接过立方体,挺重,至少七八十斤。
立方体的六个面,每一面,都排列九个同心圆环,可立体旋转。
这是小型的聚元阵。
六面,就是六座聚元阵。
立方体中心位置,有一颗淡蓝色的,拳头大小的结晶体,因为聚元阵磁场波动的原因,它是漂浮在立方体中心的。
“所以聚元阵和能源的关系是转化?”
宋平安大致明白了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