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穿书后,韭菜大妈考上了大学 > 第46章 再干一票

第46章 再干一票(1/2)

目录

第46章再干一票

六月底,女校长特地带来一个隐秘的消息,上面开始施行推荐上大学,本县获得了七个名额,一个清大,一个北大,两个省城,三个市级。

全县一百一十万人,十四个镇,这消息确实需要隐秘,否则能出人命。

可见再怎么鼓吹读书无用论,高等学府依旧是每个人的梦想。

沈红莲装着不在意的样子问,看来有我一个名额,分在哪?

女校长笑道,当然是省城。

沈红莲断然拒绝,不去。除了清大,哪儿也不去。

本来以为沈红莲会很高兴,准备祝贺的女校长想不到沈红莲是这种态度,嘴巴张了张,一个字都没吐出来。

以沈红莲的智商,怎么可能用得着自己说教。

女校长点头,我知道了。我也觉得非你莫属,本县谁特么敢放半个屁去。

沈红莲摇头,清大也不是我去,是四丫沈红茹去。

女校长理解,你暂时确实走不开。你家谁去都一样,这不是重点。我这就回去和瘦猴说,不把一个清大名额给你,就要求公开信息和推荐名单,谁怕谁呀。

沈红莲确实不是很热心,因为她知道现在的大学是什么状况,厉害的教授大都下放劳动改造去了,剩下的几乎都没真才实学,只会唱赞歌拍马屁。

据文友小说里说,后来的五六年里,全国被推荐上大学的会逐年递增,从五六万人到二三十万。

那些被推荐的所谓工农子弟里,高中生仅占两成,竟然还有两成小学生,可见所谓的凭成绩和思想推荐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个时候的底层人,也就是所谓的无产阶级都很少读书,凭考试上大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靠推荐去上,无疑给了底层人逆袭的机会,从这点上看,也是一种打破阶层固化的举措。

沈红莲不得不承认,为了真正实现人人平等,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上面确实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嘴上不屑,沈红莲心里还是很期盼。能直接去清大会省去不少参加高考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反正无论通过何种方法进去,都能多多少少学到点高等知识,挤进一些底层难以企及的圈子,建筑一些足以改变命运的关系。

沈红莲可不想放弃这次机会。

文友说,这个地方上千年没对人类文明做出一点点贡献,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活命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人情世故上了。以致六十年后,有人总结出的成功之道,第一要素还是得通晓人情世故,知识水平可有可无。

沈红莲上大学是为了学好知识,开拓创新,报效国家。你想多了,六十年后还在玩人家几十年前玩剩的渣渣,有人甚至抨击成全球最失败的教育体系,导致一如既往的落后。

所以,沈红莲上大学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学知识,以便搞什么科研,她的天分和智商也不够做这些大事,她只想闷声大发财。

上辈子沈红莲那么努力,依旧活成了韭菜,被屡屡收割,到死都在底层苟延残喘,最后还不得好死。这辈子必须成为镰刀,收割别人。

几天后,女校长将一份推荐四丫去清大的通知单送到沈红莲手上。

不管怎样,沈红莲还是挺欣慰的。

这就对了嘛,聪明人不会搞得大家一起难堪。

哎呀,真是人生处处有惊喜。

上次在京都,沈红莲还想着怎么交一个信得过的熟人,以便在放开后置几套房产等待升值呢。

这种天上砸下来的馅饼怎能不要,可四丫却不以为然。你不是说早晚会恢复高考么,要上你去上,我要凭自己的本事考。

气得沈红莲想抽她。让你去不是真的为了学习什么,是为了将来替我办事,办大事。这是命令,不许违抗。你真要凭本事考,等高考恢复,回头再考也是可以的。

四丫撅起小嘴,上大学不学习,那还去干嘛?

沈红莲想起曾有人统计过,抗战八年那么苦,光一个联大产生的人才,就超过三个顶流大学三十年人才的总和,没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上学无异于鹦鹉学舌,纯粹浪费粮食,不如不学。

嘴上却说,去长长见识啊,搞搞关系啊,嘚瑟嘚瑟啊,揍揍看不顺眼的啊,啥都行。

四丫咕哝道,我不想离开家。

沈红莲眼一瞪,我早晚也会离开,你得学会自立。

好说歹说,四丫才勉强同意。

沈红莲正为新木器厂的原料发愁,正好趁此机会,在送四丫上学时顺便再干一票。

经商议决定,这次没邀顾鸿远陪同,一是新厂刚开工,很多工人需要培训,设施制度需要完善。二是不想给顾鸿远造成压力,他们之间依旧属于君子之交。

事实上,顾鸿远根本不是沈红莲的首选。她早就想过,上大学之前不会结婚,对象是谁,得看缘分。

顾鸿远肯定等不了,那就没必要拖累他。

贫瘠的爱情就是个笑话,先实现财务自由再说吧。

经商议,由李书诚和沈红书陪同,顺便再带着季小莲出去长长见识。

本来想带着损友一家一起回去看看的。不出所料,沈红莲带他到邻县打了老家的电话后,立即没了脾气,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原来损友早就被打成了六一五反动分子,要好的同事已经被逼死。损友一家现在已经成了逃犯,正被到处寻找抓拿。

之所以去邻县打电话,是担心北方那些人较真,让公安部门查找。

回程车上,损友叹息说,我终于知道你为啥要带我来这里了,根本没有什么保密工作,对不?

沈红莲点头,对。

损友疑惑,你是怎么知道上面有这一出的?又是怎么知道我会被牵连的?

沈红莲笑道,因为我是神仙呀,我能未卜先知呀。

损友说,那么多人,你们本地也有不少被打成了反动分子,你一个没救。我们从来没有交集过,互相之间也没任何亲戚朋友关系,相隔还这么远,为什么独独救我一个。

沈红莲大笑,因为我喜欢你呀。

损友继续着自己的怀疑,你专门跑那么远去找我,还没有具体地址,查了好几天,就为了把我带出来。你到底是什么人?

沈红莲哼了一声,都说了我是神仙。你如果不想妻离子散锒铛入狱,现在就什么也别说,什么也别问,好好帮我管理厂子。等时机成熟了,我自然会告诉你。

带我来这里,却故意冷落我,为啥?

感情是个负担,我不想和谁过分亲近。都是聪明人,不需要多说。

你隐藏的秘密太多,不累么?

习惯了就不累。

你这么能干,干嘛不搞科研呢?比如,增加农作物产量,实行机械化什么的。

沈红莲叹息,水平有限,干不了。而且,你知道的那些杂交啥的,根本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可以说,本土的农作物产量多少和能不能吃饱关系不大。我们所知道的,都是别人允许我们知道的,不是真正应该知道的。

心里暗道,你懂个毛。五十年后,我们绝大部分农作物和各种蔬菜种子都得靠进口。不允许私人尽力养殖,创造财富,还要勒紧裤带送给别人,产量再高有个毛用。开放四十年后,土地少了不知多少,人们照样丰衣足食。

损友沉默了会,或许,你是对的。

沈红莲冷哼,本来就是对的。记住了,凡是需要大力宣传大力号召响应的东西,都是假的,都是违反人性的。听听就好,别当真。很多坏人天天都在教育我们学好,自己却在使坏。

损友叹道,这么说,好些运动都是不应该搞得么?可我觉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沈红莲摇头,思想自由才是创造的源泉。统一思想,不过把人管制成了木偶。你以为搞这些运动的,真有深层次的逻辑和理性的思考啊,狗屁,纯粹就是神经病。

损友惊得张大嘴巴,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么?

沈红莲大笑,当然知道。你将来也会知道。

损友骂,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难道那些人都错了么?

沈红莲又摇头,世间事很难以对错论,这个地方一向看立场定是非。历代统治者只干了两件事,造反当皇帝和保皇位,所有事都基于这两个出发点。对与错,看对谁而言。

损友想了想,感慨地说,那就躲进小楼坐看云起吧。

沈红莲点头,嗯。先保命要紧。

和上一次一样,一行人先抵达京都,将四丫送到学校。

一路上沈红莲和四丫再没有显摆歌舞,并且命令四丫在学校里绝不可泄露一首。再怎么说,能上清大的都非等闲之辈,万一被哪个懂音乐的听到记下来,传开去,就罪大恶极了。

上次回来后收到几百封的信,已经让沈红莲后悔不已。本想可以从中交个把笔友的,结果大失所望。

不得不说,大革文化命卓见成效。

省宣传部也有两次邀请,都被沈红莲拒绝了。

有人说过,这个时期,文人如果还在一心一意歌颂和赞美,良心就是让狗吃了。

到达京都当天,沈红莲他们还是住进了纺织厂的招待所,很快联系到技工老乡。

妻儿离开后,老乡也受到盘问和质疑,他自然一口否认,说不清楚妻儿被何人带走,去了哪里。等收到家信里的暗示,才放心。

也好在老乡在厂里是顶尖的技术骨干,少了他,会影响正常生产,更有违大干快上的建设理念,领导明知他有些问题,也不敢过分得罪。

借着探讨技术难题的理由,又有李书诚站岗,老乡仔细询问了全家的境况,自是对沈红莲的帮助千恩万谢。

听说四丫将会来京都上大学,老乡更加高兴,有人传信总是好事。

看到他兴奋的样子,沈红莲心里很不舒服。显然,这个老乡属于自私自利的人,竟然没考虑到传信会给四丫带来麻烦,便不失时机地打听能不能再清大附近买套房子,说四丫习惯了乡下的大房子,集体宿舍很难适应。

老乡一听很是为难,房子都是集体分配的,私人买房子的极少,也不懂具体买卖流程。

沈红莲说,买房子的少,但不是没有。能不能打听一下买房子需要什么条件和手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